鲸鲨 為須鲨目鲸鲨科鲸鲨屬中唯一的成員,是目前世界上體型最大的魚類,生活在熱帶和溫帶海域中。
“鲸鲨 Whale shark”這個名稱來自魚類生物學,表示它的體型與鲸魚一樣龐大,而且它們跟許多鲸魚同樣都是濾食動物。
鲸鲨是世界上最大的魚類,平均身長約為9.7米,重量為9噸。
鲸鲨與人類的比例
最大記錄
一般認為最巨大鲸鲨是1947年11月11日在巴巴島捕捉到的個體,它的長度為12.65米,重量超過21.5噸,身體最大處周長為7米。
一些故事中曾出現體型更大的鲨魚(在大衆文學中,18米長的鲨魚并不少見),不過沒有任何科學證據證實它們确實存在,仍然僅隻于傳說。
鲸鲨身體大部分都是灰色,腹部則是白色。每條鲸鲨的斑點都是獨一無二的,生物學家可以用來辨識不同的個體,所以也可以精準的判斷鲸鲨數量。
鲸鲨的表皮有黃白色的斑點與條紋,厚度達到10-15厘米,可以有效抵抗其他生物攻擊。
鲸鲨擁有2個背鳍,第1個背鳍比第2個背鳍大,外觀成三角形。
鲸鲨的胸鳍可以長達4.8米,尾鳍則長達2.4米,呈新月狀,上半部比下半部長。
鲸鲨的嘴寬達1.5米,10片濾食片上内含了300-350排細小的牙齒。鲸鲨擁有5對巨大的鰓,兩個眼睛位于扁平頭部的前方,鰓裂位于眼睛的後方。
鲸鲨是一種雜食性濾食動物,以浮遊生物、藻類、磷蝦、小型烏賊等為食。鲸鲨也會進食魚類,英國廣播公司的自然紀錄片《地球脈動》就曾拍攝到一條鲸鲨正在捕食一群小型魚類。鲸鲨會因為覓食而遷徙,交配是也可能的原因之一。
它們的牙齒并非扮演覓食的作用,事實上它的尺寸并不大。
鲸鲨覓食時會先張嘴吸進一大口海水,然後閉上嘴巴,最後從鰓将水排出。
在嘴巴關閉與鰓蓋打開之間的短暫期間,浮遊生物就被排列在鰓與咽喉的皮質鱗突(dermal denticles)所困住。這個類似過濾器般的器官是鰓耙的獨特變異,可以阻止任何大于2至3毫米的物體通過,液體則會被排出。任何被鰓條之間的過濾器官所阻塞的物體會被鲸鲨吞下去。
人類曾觀察到鲸鲨出現“咳嗽”的行為,推測這是它們清理累積在鰓耙中的食物的方式。
雖然鲸鲨擁有巨大的身軀,但不會對人類造成重大的危害。科學家經常用它們來教育社會大衆,不是所有的鲨魚都會“吃人”。
鲸鲨的個性事實上是相當溫和的,也會與潛水人員嬉戲,有時甚至會讓人騎乘。潛水人員可以與這種巨大的魚類一同遊泳而不會遭受攻擊,但是有可能會面臨被巨大的尾鳍無意間擊傷的危險。
即便如此,我們仍然建議人類遠離鲸鲨,不要嘗試過分的親近,再溫順的動物都會有危險的一面,特别是如此巨大的海洋生物。鲸鲨可能會因為好奇而将面前的人類吸入口中。
鲸鲨通常出現在近海地區,不過人類也曾經在沿岸、潟湖、珊瑚礁、河口與運河發現它們的蹤影。也曾經在700米深的海域發現過鲸鲨。鲸鲨的遊泳效率并不高,因為它們的身體和一般魚類不同,每小時的平均速度大約隻有5公裡。
鲸鲨通常單獨活動,除非在食物豐富的地區覓食,否則它們很少群聚在一起。雄性鲸鲨的活動範圍比雌性更大,因為雌性鲸鲨比較偏好出現在特定的地點。
2011年,生物學家在墨西哥尤卡坦州沿岸發現一群鲸鲨聚集捕食小鲔魚,它們的數量超過400條,是人類有史以來記錄到最多鲸鲨聚集的一次。
觀察到鲸鲨的主要地區
洪都拉斯海灣群島、泰國、紅海、馬爾代夫、西澳大利亞(甯哥路珊瑚礁、聖誕島)、中國台灣、巴西、莫桑比克托福海灘、南非蘇達瓦那灣、科隆群島、墨西哥女人島、馬來西亞西部、塞舌爾、斯裡蘭卡及波多黎各。
菲律賓是世界上鲸鲨分布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鲸鲨在1月到5月之間會聚集在菲律賓索索貢的淺海地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