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梅河口市旅遊推介

梅河口市旅遊推介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9 06:16:26

[穿越輝發河]也談梅河口的“頭八石”地名(《海龍紀行》)

  我這個人,比較軸,認準一件事,不弄清楚不回頭。自從去年考察梅河口市的頭八石、二八石、三八石、四八石、五八石、六八石以來,盡管也了解了當地關于地名來曆的三種說法,但總是覺得還不落體兒,時不時的就又想起來。今天,又有所想,也有所感。

梅河口市旅遊推介(穿越輝發河也談梅河口的)1

  聯系開原地名,現在還有頭寨子、二寨子、三寨子、四寨子、五寨子、六寨子等村寨,考察其為金代地名,與軍屯有關,故才有這統一的編制序号。開原現在還有頭社、二社、四社、六社、八社、九社等裡社,這是清初康熙年間民屯的産物,故才有統一編定的序号。

  既然開原帶有序号的諸寨子、諸社都是古代軍屯或民屯的産物,那麼梅河口地區原來是清代的盛京圍場,清末統一放荒招墾,統一用序号編排村屯,似乎也不無河能。

  回到清代,這類以序号編排村屯名稱的事,終清一代都不曾斷過,一直都有,但分布于各地。

  乾隆年間,由于京城裡八旗子弟日益增多,遊手好閑且敗光了祖業,生計難以維繼,于是朝廷組織“京旗回屯”運動,把他們組織起來,回到老家東北,許多村屯被編為頭屯、二屯、三屯、四屯、五屯等。

  《清實錄》記載,從乾隆九年(1744 )起 ,在京八旗散丁(沒有營生者),有兄弟三人者要有二人前往東北,,有兄弟二人者必有一人去屯墾。當年八月首批京旗閑散1000 戶,從京都順天府宛平縣草帽胡同起程,行走兩個多月的時間,于十一月上旬到達拉林、阿勒楚喀地區。此後陸續送屯,例如:

  乾隆二十一年(1756)二月,一起500 戶移駐京旗到達阿勒楚喀海溝,置為八屯。

  乾隆二十二年(1757 ), 又移500 戶到達阿勒楚喀窪渾(瓦珲),置為八屯。

  乾隆二十三年(1758 )春,再移500 戶到達阿勒楚喀西溝,置為八屯。

  乾隆二十四年(1759),繼續移500 戶到達拉林霍集墨,置為八屯。

   乾隆九年至二十四年拉林、阿勒楚喀共移駐京旗閑散3000 戶,編出若幹處八屯。“這些人到拉林後,采用跑馬占荒的方式圈占土地,平均每戶50 垧。政府還發給每戶耕牛2 頭及足夠的生産工具。”以八旗建制,每旗建一屯,稱海溝八旗、阿城八旗、西溝八旗等;每旗建頭屯、二屯、三屯等村落不等,一線排開, 一字長蛇陣,就出現了海溝八屯、阿城八屯、西溝八屯等。

  這種移屯情況不僅在東北,在新疆也有。乾隆二十九年(1764),錫伯1020戶兵丁從開原等盛京地區移駐新疆伊犁,在伊犁河南岸,每旗為一屯,八旗設八屯,故稱錫伯八屯。乾隆三十一年(1766),烏魯木齊地區也有中營九屯、左營八屯、右營七屯、濟木薩五屯、瑪納斯左右兩屯、庫爾喀喇烏蘇一屯、精河和木壘各一屯。甚至四川也有,乾隆皇帝在平叛勝利後,于大﹑小金川設立懋功﹑章谷﹑撫邊﹑綏靖﹑崇化等五屯﹐駐軍屯墾﹐以防再次發生反抗事件。

  清朝不止乾隆一朝,曆朝曆代都有這種移屯現象。嘉慶二十五年(1820 ) ,在雙城堡周圍共建了120 個旗屯。最先建的是陳營子八個旗,每旗5 屯,共40 屯;接着建新營子八個旗,每旗5 屯,也是40 屯;最後又建了後來的八個旗,每旗5屯,共40 屯,總共120 屯。每個旗下轄5 個營子,稱頭屯、二屯、三屯、四屯、五屯。陳營子各旗的頭屯安置56 戶,其餘二、三、四、五屯各安置48戶;新營子各旗的頭屯安置28 戶,其餘二、三、四、五屯各安置24 戶;另外新正黃旗加了一個六屯,安置24 戶;正紅旗三屯南面加了一個小三屯, 稱半拉三屯,安置12 戶。道光五年(1825)至二十七年(1847),在今哈爾濱市區的南崗區有鑲紅旗頭屯、正紅旗頭、二、三、四、五屯,動力區有正黃旗頭、二、五屯,平房區有正黃旗三、四屯,道裡區有鑲紅旗頭、二屯。光緒二年(1876),将呼蘭十間房附近的10屯擴充至20營屯:正白旗、鑲黃旗、正黃旗、正紅旗自東向西排列,每旗各五屯,自南始依次頭屯、二屯至五屯,營基間距南北四裡七,東西九裡四。

  所移駐的八旗也并非全是京師八旗,不家盛京八旗,“設黑龍江屯莊、呼蘭立莊四十所,選盛京旗丁攜家往,官為資裝築屋庀具,下給地畝六十,十丁一莊,每六畝給籽種二鬥,莊給牛六頭,口糧并給。溫德亨都爾圖亦如之。凡随缺官地歸旗入冊,禁職官侵占。”

  有些八屯之稱謂,如同梅河口市的頭八石、二八石一樣,如《清實錄》記載拉林地方“乾隆九年由京都挪移閑散滿洲上百五十戶,分為頭八屯、二八屯居住。乾隆十年,由京都挪移閑散滿洲二百五十戶,添與二屯居住”。

  即便梅河口地區的頭八石、二八石,也并非僅此一種寫法。《盛京通志》《盛京典制備考》記載設在這裡的圍場名叫“八旦崗子圍”,表明八石也寫作八旦;《奉天全省輿地圖說·圖表》“海龍府圖”中标注的是“頭百擔、二百擔、三百擔、四百石、五百擔、六百擔”,可見八石又寫作百擔;《大清一統志》《盛京通志》稱頭八石河(吉慶河)為“依巴丹河”,則八石也寫作巴丹。特别是與之相類似的伊通縣伊巴丹,也作伊丹、一把旦、一把彈等。很顯然,八石不是漢語,絕不是漢語計量單位如八石糧、八百擔糧之意,那麼就一定是“土堆”或“封堆”的意思嗎,看來也值得商榷。

  “八石”其含義,有沒有和清代的軍屯,尤其是民屯的關呢?圍場開禁,放荒招墾,政府因某種特别的原因繼續掌控這片山崗耕地,統一編号命名。也類似盛京圍場都開禁招墾了,其中也有例外,比如在東豐縣、柳河縣等地保留了“養鹿官山”作為“皇家鹿苑”,繼續封禁而未放荒開墾,看來是不能一概而論的。本文也僅是提出一種思考問題的方法,作為有益探讨,距離最終定谳還有一定的考證之路要走。

2021年12月27日劉興晔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