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科學教案下冊蘇教?新蘇教版科學 三年級下冊 9.聲音的産生 教案,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小學三年級科學教案下冊蘇教?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新蘇教版科學 三年級下冊 9.聲音的産生 教案
【教材分析】
本課在課标中的位置屬于物質科學領域,能量的表現形式之一——聲音的産生與傳播——聲音的産生,課标要求知道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産生的。
本課是蘇教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聲音的奧秘”的起始課,重點讓學生對聲音産生的規律有一些初步的認識和了解,為本單元後幾課打下知識基礎。本課的思路是先讓學生聽各種聲音,引出聲音是怎樣産生的問題;然後通過觀察一些物體發聲時的現象猜想聲音産生的原因;再通過實驗進行驗證,得出結論。最後應用知識,解決問題。
【學情分析】
在進行本課學習前,每個學生對聲音都有一定的了解,有着不同的生活經驗。但是熟悉的現象并不一定能引起學生的關注,經調查得知85%的同學認為摩擦、碰撞等方法是聲音産生的原因,還有一定的誤區,這恰是我們教學有價值的地方。
【教學目标】
科學知識:
1.了解聲音在人們生活中的應用。
2.通過觀察與比較,發現物體發聲時現象的共同之處,知道聲音是因為物體的振動産生的。
科學探究:
1.做物體振動發聲的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實驗能力。
2.通過運用“求同法”,歸納物體振動發聲的規律,培養學生實驗探究和分析歸納概括實驗事實的能力。
科學态度:
1.在探究活動中,發展認真觀察、尊重事實的科學态度。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
1.通過拓展資料,感受自然界聲音的豐富多樣,産生熱愛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點】
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制造聲音、對發聲物體進行觀察,歸納概括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産生的。
【教學難點】
借助其它物體觀察發聲物體發聲時的振動現象。
【教學準備】
教師材料:課件,視頻,音箱,氣球,水槽,音叉。
學生材料:保鮮袋,直尺,钹,裝有泡沫屑的瓶子。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新課,感知聲音
1.PPT播放聲音視頻
同學們,上課前我們一起來做個小遊戲,這個遊戲的名字叫“考聽力”。敢不敢挑戰?(敢!)
閉上眼睛,仔細聽,你聽到了什麼聲音?指名說。
(口令聲、音樂聲、風聲、水聲、國歌聲)
有了聲音,大自然是多麼的美妙。那聲音是如何産生的呢?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研究“聲音的産生”。(闆書:聲音的産生)
【設計意圖:這是一個導入活動,通過創設遊戲情境,讓學生感知到大自然的聲音是如此美妙,并在對聲音的感知中激發探究的欲望。】
二、活動體驗,提出問題
1. 出示口袋,制造聲音
談話:剛才我們聽出了那麼多的聲音,(出示保鮮袋),那你能利用這個保鮮袋制造出聲音嗎?
請大家在小組裡讨論。
提問:你們小組準備用什麼方法讓袋子發出聲音?你聽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
學生交流,彙報時一人彙報方法,并展示。其餘同學仔細觀察、認真聽。
(闆書:拍、擠、吹、彈……)
2.學生預測,形成假設
談話:通過活動,我們讓保鮮袋發出聲音,現在你覺得聲音的産生與什麼有關呢?小組讨論,把你們的預測寫在記錄單上。(出示記錄單)
學生預測
過渡:是不是真如你們預測的一樣呢?讓我們繼續通過實驗來尋找答案吧!
【設計意圖:這組活動意在調出學生原有概念,引發認知沖突。為學生下面學習,通過新舊經驗的相互作用形成概念做好鋪墊。】
三、實驗探究,歸納結論
1. 認識直尺發聲時的現象
我上小學的時候,經常會用直尺玩彈尺子的遊戲,看出示PPT你會玩嗎?
指名一人示範。
小組活動,每人玩兩次,尺子發出聲音時,能看到什麼現象呢?小組交流,請記錄員記下。
【設計意圖:這個實驗簡單易操作,這樣設計是為了引導學生如何去探究“聲音的産生”、并養成及時做下記錄的習慣。】
過渡:尺子發聲時,我們能看到尺子在動,但有些物體發聲時卻看不到它在動,但是我有辦法。
2.認識音箱發聲時的現象
出示音箱,播放音樂(手機直接接入,播放世界杯歌曲《生命之杯》),學生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
問:你看到了什麼現象?(氣球在随着音樂彈跳)
分析:氣球怎麼跳動起來了?(指名說)
【設計意圖:選擇節奏感較強的音樂是讓學生便于觀察到氣球随着音樂的節奏跳動,從而聯想到氣球跳動的原因來自于音箱的振動。】
3. 認識聲帶發聲時的現象
利用保鮮袋我們可以發出聲音,不利用物體,我們自己的身體也能發出聲音,比如聲帶。PPT出示:右手摸着喉嚨,發出“啊——”的聲音。
學生活動。
談話:手有什麼感受?請記錄員在記錄單上記錄下你們的感受。
交流實驗現象。
4. 認識燒瓶發聲時的現象
聲帶發聲我們用手就能摸到聲帶在動,出示放有泡沫塑料顆粒的燒瓶,對着瓶口吹,你會看到什麼現象呢?
小組活動,每人吹兩次,其他同學觀察。
彙報交流:泡沫塑料在飛舞。
談話:尺子發聲我們看到尺子在動,聲帶發聲我們摸到聲帶在動,那瓶子發聲是誰在動呢?
談話:是誰帶動泡沫塑料在飛舞?
(氣流、空氣)
小結:原來瓶子發聲時是氣體在動呀。
【設計意圖:由于塑料瓶有靜電現象,所以用玻璃瓶效果更明顯一些。通過與直尺和聲帶發聲時現象的對比,引導學生發現泡沫塑料顆粒飛舞的原因,從而讓學生意識到是氣體的振動帶動了泡沫塑料顆粒的運動。】
5.認識音钹發聲時的現象
钹,大家都見過,怎麼讓它發出聲音?誰來試試?指名一人敲钹,兩人分别站在兩側,用手摸敲擊後的钹,感受物體發聲後的現象。
追問:钹敲響後輕按在身上,聲音怎麼突然沒有了?
小組讨論。
指名說。
6.觀察活動記錄單,思考:這些物體發聲時的共同現象是什麼?
指名說。
小結:這些物體發聲時都會快速地來回往複運動,科學上将這種動态稱之為“振動”。(闆書:振動)
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 比較,你能得出什麼結論?
小結:我們發現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産生的。
【設計意圖:通過一系列的實驗操作,分析讨論,讓學生結合已有經驗,體驗有序實驗、記錄實驗現象、嘗試分析現象并邏輯合理的方式歸納出結論的探究過程。】
四、運用結論,解釋現象
1.實驗演示。
師出示音叉,介紹音叉并敲擊音叉接近水面,問:你看到了什麼現象?
為什麼會發聲的音叉接觸水面時會有水花飛濺起來呢,你能用今天學過的知識解釋一下發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嗎?
學生讨論後指名說。
2.視頻欣賞
美妙的聲音總使人心情愉悅,請大家欣賞一段水鼓表演。(PPT展示)
當鼓聲敲響時,你看到了什麼現象?你能解釋一下産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嗎?
指名說。
3.小結:剛才我們看到的兩種現象進一步證明了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産生的。
五、閱讀資料,拓展知識
1.知道動物的不同發聲方法
談話:自然界中,不僅我們人會制造各種聲音,還有動物也會發出的各種聲音,他們聲音的産生也和振動有關嗎?我們一起來看看。
PPT展示圖片、文字(昆蟲、哺乳、鳥類)資料。
學生閱讀,你們閱讀完得接受我的采訪。
談話:現在我是記者,你們是生物學家,請問~。
六、總結全課,布置作業
1.小結:今天我們用大量的實驗與資料驗證了什麼?
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産生的。
2.作業:
請你用身邊的材料每人制造一種聲音,看看是什麼在振動?但有一個規則,不能和今天的實驗重複。
下課——哨聲——同學們再見!你們課下看看口哨是咋回事。思考:聲音是怎樣傳到我們耳朵裡的呢?
【闆書設計】
9.聲音的産生
拍、吹、揉、搖…
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産生的
【課後反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