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有市中心嗎?
老一輩的鄭州人印象裡隻有二七區才算名正言順的“鄭州中心”,火車站、二七塔、敦睦路小商品、服裝批發商圈......全部在這裡。
時至今日,再問鄭州的市中心在哪兒?相信所問之人各有各的看法。
金水區
金水區覺得畢竟是老機關事業單位所在地,學校資源、商業發展等跻身鄭州前列沒得說;可以說是省級行政中心。
中原區
中原區,老中原曾經有全鄭州的居住地标。當時西郊的1萬畝荒地上,國家投資了将近兩個億,建起了5個國棉廠,加上改造升級的二廠,一共是6個國棉廠。當時,這個被譽為全中國最漂亮的廠區,家屬院,記載了老中原曾經讓全鄭州都豔羨的繁華宜居。棉紡廠周圍建起了學校、醫院、文化宮;處對象,端着工人鐵飯碗的小夥子、小姑娘都是香饽饽;廠區每周六都放蘇聯老電影,工人們還有業餘合唱隊;“上世紀80年代,人們流行的觀念是,在鄭州當公務員都不如進棉紡廠,棉紡廠工人的平均工資近60元,比機關幹部的平均工資要高10多元。國棉廠引領了整個鄭州西區的繁華,60年代初,鄭州西區居住人口達到17萬。
位于鄭州西部的中原區,素有鄭州“西大門”之稱,這裡保存着很多老鄭州的回憶。
“後來曾經輝煌的老企業沒落了,取而代之的是鄭州的新興工業。”
同時,随着鄭州各區域的發展,GDP第一已被金水區搶走,與鄭東新區一起成為鄭州鎏金之地。中原區神話般的存在已被一天天消磨殆盡,現在再回中原區很難想象當年的風光無限好。
管城區
管城回族區位于河南省鄭州市中心城區,因春秋時期管國都城所在地而得名。現在著名的中原福塔就在這裡。
文化底蘊深厚。管城曆史悠久,人文積澱深厚,區域内曆史文化遺存衆多,擁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4項,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5項,市級文物保護單位9處。其中,距今3600餘年的商代王城遺址,是鄭州跻身全國八大古都的重要佐證。此外,還留存有東漢時期的文廟、元代的北大清真寺和明代的城隍廟等多處曆史文化古迹,是鄭州的根之所系、魂之所屬,商都文化已成為傳承弘揚華夏文明核心展示區的重要窗口和平台。
商城遺址和老城牆都在管城區,算在幾千年前,那也是城裡人[捂臉]但是因為鄭州市委市政府,于1964年從老管城的衙署大院,遷到了西郊中原路。市級行政單位大緻沿着中原路、嵩山路兩套軸線布局,兩軸交彙處的綠城廣場周邊,至此中原區算是了鄭州的市級行政中心。管城區隻能一邊涼快了。
鄭東新區
鄭東新區正在強勢崛起,CBD、大玉米、會展中心也是經常上電視的。
鄭州向東延伸發展的氛圍越來越強烈,沖擊了最初二七廣場的核心地位,早些年提出了“大鄭東新區”的說法,歸根結底就是加快鄭州崛起的需要。
新世紀,鄭東新區CBD建成與完善,越來越多的金融、信息、服務等行業的區域性總部開始在這裡駐紮,CBD便成了鄭州的商務中心。
被不少人認為是“宇宙中心”的鄭州CBD區域,幾十年前還因為地荒人少而被稱為“鬼城”,走到這裡就是到了鄉下,但不得不說一句“莫欺少年窮”。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誰能想到,當年的荒地,現在已經被不少新鄭州人,認為是“鄭州的中心了”。
自鄭州地鐵線路開啟,CBD就成為了上班族的“中心”,高高低低的寫字樓拔地瘋長,滿載忙碌的氣息。
“大玉米”的各種變化,也成為人們關注的“新聞”。
從以前的麥地到現在高樓林立吃喝不愁的中央商務區,鄭州人眼中都慢慢有了“CBD中心”的存在。
經開區、高新區、惠濟區、航空港區隻管坐在一邊嗑着瓜子看熱鬧,市中心這事跟它們壓根兒沒啥關系。
二七區
二七廣場商圈随意落寞,廣場四周僅靠華潤萬象城、丹尼斯大衛城、百貨大樓、購書中心、德化路步行街支撐着。
地标所處的二七廣場,還是鄭州最具政治意義的地方。無論是官方的大型集會,還是民衆自發的散步,二七廣場都成為鄭州繞不過去的中心點,極具城市象征意義。
但,現在它隻是地理意義上的中心。
但,這已經是過去式的城市中心。
其實,城市發展到現在早就去中心化了。
人在哪裡,哪裡就是中心。
PS:和諧探讨,拒絕開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