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魚和熊掌不可兼得”。這句話本意不是說二者必然不可兼得,而是強調,一旦兩者不能同時得到的時候,我們該如何放棄。同時也告訴人們,美好的東西不能擁有太多,不然就體現不出其價值了。如同一山不能容二虎一樣,金字塔頂上永遠是最稀少珍貴的,提醒人們在面對取舍時需要付出對應的代價。但從經濟學上來講,魚和熊掌之所以不可兼得,是因為涉及到了機會成本。
機會成本體現在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們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付出代價的。企業企業經營更是如此,英國著名經濟學家阿爾弗雷德·馬歇爾提出了經濟收益的概念:“企業必須産生足夠的利潤以補償所有者投入資本的成本才能長期生存。”也就是說,企業不管是在生産方面,還是投資方面,都會涉及到機會成本。
王甯是一家企業的老闆,他在為企業做了規劃後,發現還有一筆閑置資金,如果用來購買設備,當年可盈利90000元;也可存入銀行,每年可獲取60000元的利息。經過對比,他決定把這筆錢用來購買設備要劃算一點。
他認為,把這筆資金存入銀行,就會損失因購買設備可獲得的利潤90000元,90000元即存入銀行的機會成本,很顯然,他自然會選擇機會成本小的方案,即将這筆錢用來購買設備,年獲利90000元。
從王甯做出的決策來看,他是明智的,當他面對兩項投資決策時,選擇了能獲得最高收益的那項決策。即,選擇了最優的機會成本。
所謂機會成本,是指一個人要想得到某種東西,就必須要放棄另一些東西的最大價值,也可以理解為在面臨多種方案時,你要選擇其中一決策時,被舍棄的選項中的最高價值者是你本次決策的機會成本。對于投資者來說,機會成本是把資金進行某種形式的投資所獲得的收益,相對于其放棄的另一種形式投資所獲得的收益。
西方經濟學家認為,機會成本是對稀缺的經濟資源進行合理配置的問題。
在平時生活中,人們在面對有限的資源時,就必須做出舍棄,如果能夠得到自己真心想要的,那麼必須懂得放棄。因為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有所得必有所失。有些機會成本可用貨币來衡量。但有些機會成本往往無法用貨币衡量,例如,選擇結婚對象時,你選擇了喜歡你的人,就要放棄你喜歡的人。這兩個人你不能同時擁有。
在經濟學家看來,任何選擇行為都有機會成本。
有一頭饑餓的驢子,到處找吃的,終于看到了在它前面的兩堆草。它迅速跑過去,卻為難了,因為兩堆稻草同樣鮮嫩,它不知道應該先吃哪一堆。它猶豫不決,在兩堆稻草之間徘徊着,一直在思考先吃哪堆草好。因為不知道如何選擇,最終這頭驢子餓死了。
驢子之所以付出了死的代價,是因為他放棄了機會成本。機會成本又叫“選擇成本”,即做了一個選擇後卻喪失了應該選擇的能力,并沒有做出讓它獲得最大利益的選擇。
有一個農民承包了一塊土地,他可以用來種小麥、種蔬菜、養豬等。假設這塊地種小麥的成本是300元,種蔬菜的成本是500元,如果養豬的話,将會收益600元。如果農民拿這塊地用來種蔬菜了,相
了,相應的他就沒法種小麥或養豬,那麼他種蔬菜的成本是多少呢?是500元嗎?不是,500元隻是會計成本,真正的成本是550元,即他舍棄的另外兩個項目中價值最大的那一個項目的價值。
機會成本中的機會必須是你可選擇的項目。若不是你可選擇的項目就不屬于你的機會。比如農民隻會種小麥、種蔬菜和養豬,搞房地産就不是農民的機會。除此以外,機會成本必須是指放棄的機會中收益最高的項目,而不是放棄項目的收益總和。這就好比上例中的農民隻能在種小麥、種蔬菜和養豬中選擇一個一樣,三者的收益關系為養豬>種蔬菜>種小麥,則種小麥和種蔬菜的機會成本都是養豬,而養豬的機會成本僅為種蔬菜。這麼一分析,就會發現,如果農民把地用來種蔬菜或種小麥,他的經濟利潤是為負數,隻有當他把地用來養豬時,他才能獲得利潤。
生活中到處存在着機會成本,我們要善于利用機會成本分析利弊,做出效用最大化的選擇。在考慮機會成本時,并不是指任何一個使用方式,而是指可能獲得最大的收入使用方式。機會成本的兩個條件包括如下:
(1)所使用的資源具有多種用途。機會成本本質上是對不能利用的機會所付出的成本。如果資源的使用方式是單一的,那就談不上各個機會的利益比較。隻有當資源具有多用性的時候,我們才要考慮機會成本,這是考慮機會成本的一個前提條件。
(2)把可能獲得的最大收入視為機會成本。考慮機會成本時并不是指任何一個使用方式,而是指可能獲得最大的收入使用方式。在這裡還需要強調可能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