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歲年年柿紅花?“辭鼠修倉迎稻熟 催牛耙地促年豐”過年必不可少的便是美食相伴脆如瓜子,甜如蜜餞,鹹如餃子,黏如年糕,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歲歲年年柿紅花?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辭鼠修倉迎稻熟 催牛耙地促年豐。”過年必不可少的便是美食相伴。脆如瓜子,甜如蜜餞,鹹如餃子,黏如年糕。
脆甜鹹黏中,一代又一代人度過了歲歲年年,美食和它們背後的回憶,形成了人們難忘的“春節味道”。
鹹鹹餃子故鄉情
餃子是中華兒女節日餐桌上的常客,入伏要吃餃子,立秋要吃餃子,立冬要吃餃子,冬至要吃餃子...以至于有網友開玩笑說,如果在北方過節不知道吃什麼?吃餃子就對了。而在南方,餃子卻并非戰無不勝,時常會遇到“湯圓”、“馄饨”等勁敵。能讓美食界南北統一,和和美美坐下來吃餃子的,非春節莫屬了。
春節裡,有兩天需要吃餃子。其一為除夕夜12點,也是正月初一的開始。因“餃”與“交”諧音,“子”有“子時”之意,此時吃餃子代表着“更歲交子”,又因餃子形似元寶,也有“招财進寶”的期盼。其二為正月初五,也稱破五送年,在這一天包餃子,可以“捏住小人嘴”。
除夕夜的餃子通常都是除夕當天包,當春晚進行到一半時,把事先準備好的面團、餡料拿出來,在案闆上鋪上一層面粉,和家人圍在一起邊包餃子邊看節目。每家每戶都有偏愛的餃子花邊,有最常見的兩邊一掐的全國通用版,有麻繩狀的鎖邊兒餃子,有形似樹葉的柳葉餃,有圓滾滾的元寶餃子,有圓餅狀的葵花餃等等。餡料更是各不相同,喜歡葷可以做玉米鮮肉、豬肉大蔥等,喜歡素的也有西葫蘆、韭菜雞蛋、香菇青菜等,喜歡海鮮則有蝦仁、鲅魚等選擇。零點将至時,将包好的餃子相繼下水,隻待“5、4、3、2、1”的倒計時一響,新年第一盤餃子就出鍋了。
出于疫情防控考慮,今年很多人選擇了就地過年,并收到了來自父母的“愛的年貨”。在衆多家鄉味道中,被提及最多的就是餃子。一位黑龍江的網友在微博上透露,跟媽媽說想家裡的餃子後,幾天後就收到了媽媽親手包的17斤各種餡料的餃子,倍感幸福。
脆甜零食惹人愛
除餃子外,各式各樣的糕點炒貨也是春節一定要打卡的美食。酥脆的口感和鹹甜的味道讓味蕾得以充分的享受,光是看到它們,口水就會自動告訴你,“年來了”。
從街邊小攤到商業門市,春節期間的各式炒貨總是會被圍得水洩不通,瓜子、榛果、花生...琳琅滿目的堅果種類令人應接不暇,常常是空手進入,大包小裹的出來。回到家,拿出果盤,嘩啦啦一倒,再配上點兒酸酸甜甜的蜜餞兒。親戚來時,衆人圍坐一圈,伴随着此起彼伏的清脆“開殼”聲,一下午的家常話都不會讓嘴邊兒和手上空落落。
除炒貨外,糕點也是常備年貨。除夕當天,雖然大街上鮮有人煙,但各地糕點鋪子的人卻絡繹不絕,北京稻香村的牛舌餅、上海杏花樓的椒鹽酥、天津桂發祥十八街麻花、黑龍江老鼎豐的長白糕、山東英記樓的鴨尾酥、江西泸溪河的桃酥...酥酥脆脆、甜甜鹹鹹,買到當天出爐的才最好。與此同時,許多家庭也自己嘗試制作點心,如被芝麻裹滿的“開口笑”、嘎嘣脆的江米條、酥脆可口的炸麻葉、五顔六色的炸蝦片等等。
買完炒貨糕點回家的路上,不少北方的小夥伴還會捎上一兩串冰糖葫蘆。裹着薄薄金色糖漿的山楂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咬破薄脆的糖衣,山楂的酸甜感從舌尖飛舞到喉嚨。吃長串的糖葫蘆時,一定要記得拿紙包着點兒竹串尾巴,否則吃的慢些,糖漿便會化到握杆兒的手上,雖然甜甜黏黏,但在除夕這樣的日子裡卻沒人會讨厭,反而會享受這樣可愛的插曲。
伴随時代變遷,各式各樣的堅果、糕點、糖葫蘆也開啟了電商銷售。許多來不及備貨的人家也紛紛選擇在春節前下單三隻松鼠、百草味、良品鋪子、稻香村等休閑食品和糕點品牌的年貨禮盒,各式别出心裁的紅禮盒,也襯托得家中年味更濃。
黏黏年糕步“高”升
有人的春節是脆脆鹹鹹,也有人的春節是甜甜黏黏。
中國近代書法家、散文家豐子恺曾在《過年》一文中寫道,農曆臘月二十三,家家會燒赤豆糯米飯,并盛一大碗供在竈君面前。跪拜竈君後,還會拿一點糖餅粘在竈君菩薩的嘴上,以讓其“上去見了天神粘嘴粘舌的,說話不清楚,免得把别人的惡事和盤托出。”此後,再繼續籌備過年的過程中,家中會忙着打年糕,兩枕“當家年糕”約有三尺長,“大年糕又大又韌,必須請一個男工來幫忙。”
年糕諧音“年高”,過年打年糕寓意未來的生活一年更比一年高,今年更比去年好。也有說法稱,古時稻谷一年成熟一次,過年吃年糕也含有盼望五谷豐登之意。與此同時,打年糕的熱鬧場面也讓許多人記憶猶新,坊間有詩雲,“臘望打年糕,吾今舉棒操。族兄來協力,頃刻笑聲高。”
打年糕,首先要将大量的糯米與少量的晚米(霜降節後成熟的稻米)相摻,經淘米、磨粉、搓粉後開始上蒸,蒸米粉是很謹慎的環節,需要在米粉将熟未熟之際接着加粉,判斷失誤可能會使米粉糊掉。米粉蒸好後倒入石搗臼,整個過程一氣呵成。
随後的“打糕”需要兩人合作,一打一翻,年糕黏着槌頭不斷地一起一落,拉扯融合,一兩百下後,一大團白糯糯的年糕就成了。把年糕放到木闆上,在年糕上放一根粗竹竿,兩頭各坐上一人,像跷跷闆般來回下壓,将年糕壓成一個扁平的長方形,就可以切糕了。年糕一般會被切成方形保存,也有人做成元寶模樣,并在中間“點紅”,寓意來年财源廣進。至今,很多地區仍然會在過年進行“打年糕”這一活動。
脆脆鹹鹹,甜甜黏黏,豐富的飲食背後,是祖祖輩輩的薪火相傳,也是歲歲年年的阖家團圓。
新京報記者 王思炀
編輯 祝鳳岚 校對 薛京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