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觀察物體形狀的數學日記

觀察物體形狀的數學日記

教育 更新时间:2024-12-14 00:35:36

【考壹佰導讀】“數學日記”就是學生以日記的形式,記述自己在數學學習和應用過程中的感受與體會。數學日記不僅真實地反映了學生的學習情況,更重要的是它相對客觀地再現了教與學的互動情況。通過日記的方式,學生可以對自己所學的數學内容進行總結,寫出自己的收獲與困惑,還能激發他們用“數學日記”去觀察生活。考壹佰小編準備了小學六年級數學日記10篇,供大家閱讀,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觀察物體形狀的數學日記(用完全不一樣的數字方式觀察和體驗生活)1

小學六年級數學日記篇一

  今天晚上,我剛好做完作業,此時,門鐘響起來了,我高興極了,因為我知道這是媽媽回來,媽媽好久也沒有跟我聊過天了。

  我在門鈴響起的5秒後從書桌上飛快地跑去開門,媽媽一進屋子裡就對我說:“嘿嘿,我拿了1盒日本巧克力回來哦!”我馬上歡呼:“好耶,媽媽真好,快,快給我吧!”媽媽說:“媽媽不好哦,我不能直接給你巧克力,你要回答我的問題才行哦。”聽了這番話後,我心裡想:又想考我,我才不怕!

  媽媽可是出題了:我看這次就出一個有關推理的問題吧。小明昨天就和小東說:“昨天,我們家來了10個同學,我媽媽就拿出了一包糖果,裡面有54顆糖,都拿去送給小客人了,但是每個人的數目的不一樣,最多的那一個有10顆。”小東聽見就立刻說:“你騙人,你說了假話!”我問你為什麼小東說小明說假話?這時候,我便靈機一動,想到了我以前學過了“簡單推理”,這題還不是差不多嘛,我開始計算了:最多的拿到10顆,那麼又不可以有重複的數,那麼就假設是第一個拿了1顆糖,第二個拿了2顆糖……第十個拿了10顆糖,那麼就是1 2 3 4 5 6 7 8 9 10=55,啊!小明是在說謊,因為他說那包糖裡一共有54顆,實際上一個人是要55顆,所以小明在騙人。

  我把剛才想的都告訴媽媽了,媽媽說我聰明,就送了這個我最愛的日本巧克力給我,我想呀,數學真的是無處不在,連拿這些巧克力也要用數學。我拿到了,是我的努力的結晶,嘻嘻!

小學六年級數學日記篇二

  今天中午,為了能把筷子體積測得更準确,我叫爸爸從化學室拿了一個細長的量筒,刻度單位更小,每個單位隻有1立方厘米。此時,我似乎感覺到了勝利在向我招手,真可謂萬事俱備,隻差動手實驗了。

  首先,我用鉛筆在一次性筷子上劃了一道分界線,将筷子平均分成兩段,并用水浸泡,以免筷子在測定過程中洗水。随後,将筷子插入量筒中,并用滴管将水滴入量筒中,讓量筒内的水漲到筷子的分界線上,記下量筒内的水位刻度(38毫升)後,将筷子從量筒内取出,再記下量筒内的水位刻度(34.5毫升),前後兩次水位刻度之差就是這一部分筷子的體積,即3.5立方厘米。用同樣的方法,我又測量了筷子另一部分的體積是5立方厘米,兩次測定結果相加得到這雙筷子的體積為8.5立方厘米。當我得到這個結果時,我興奮地叫了,此時的我是多麼自豪、多麼驕傲啊!

  接着,我又按每人一天使用3雙計算出了我們學校(1500人)及全國(12億)一年消耗的一次性筷子量,分别是13.96立方米和11169000立方米。結果使我大吃一驚,每年竟有這麼多的木料做成一次性筷子被浪費了,真是太可惜!在此,我呼籲在校的同學,不!是全國人民,也不!應該是全世界的每個人都不要再使用一次性筷子了,隻有這樣,才能保護好我們的森林資源,使我們共有的地球環境更加美好,讓地球上的每一個人呼吸到幹淨、清新的空氣。

觀察物體形狀的數學日記(用完全不一樣的數字方式觀察和體驗生活)2

小學六年級數學日記篇三

  星期天,我和揚文一起玩了24點遊戲。遊戲規則很簡單:每人分别抽四張牌,然後用“ 、-、×、÷”這幾種計算方法最後得數一定要得24,就行了。

  遊戲開始了,我們各抽了四張牌。唉!我的牌怎麼這麼糟呀!你看,四張都是A。這時,隻聽揚文說:“我可以了,你看,5 5=10,10×2=20,20 4=24。”第一輪,我輸了。但我并沒有灰心喪氣,因為後面還有機會,我一定要把握機會,好好赢一把。我又抽了四張牌“6、5、8、3”。我激動得馬上脫口而出:“6-5=1,8×3=24,24÷1=24。現在是1比1平了。”

  揚文說:“有什麼的,我一定會在下一回合勝過你的。”第三回合到了,我又抽了四張牌“10、9、6、10”。我一看傻眼了。突然,隻聽揚文大聲地喊道:“6×4=24,24 1-1=24。2比1我赢了。”我看着他那得意的樣子,無計可施。

  雖然這次遊戲我輸了,但是我覺得24點真有趣,同時也感到數學真的很奇妙。我今後一定要努力學習數學,靈活運用“ 、-、×、÷”的混合運算,在下一次的24點遊戲中,一定要用得得心應手,當個高手。

小學六年級數學日記篇四

  今天天氣格外晴朗,我的心情也格外激動,因為我們一家人早已商量好今天要去柞水溶洞玩。經過兩個多小時的奔波,我們終于來到了柞水溶洞。這裡人山人海,媽媽忙着拍照,我和爸爸去看了看票價,随後爸爸給我300元錢讓我去買票,我拿着錢連蹦帶跳地來到售票廳前排隊,邊排隊邊想:工作人員應該給我找多少元呢?不如讓我來算算吧,成人票每張82元,兒童票半價也就是41元,82×2+41=205元,我拿了300元,應該找300--205元,也就是說工作人員要給我找95元。買完票,我們就高高興興地上山了,上山的路真難走呀!可是“不過風雨怎能見彩虹”呢?我隻好慢慢地爬山,進入溶洞,讓我大吃一驚,沒想到柞水竟有這麼美麗的景色——那些奇形怪狀的石鐘乳在燈光的照耀下五顔六色,漂亮極了。真是“此景隻在洞中有,人間難得幾回尋!”我們在裡面玩了好幾個小時,才依依不舍地離開。就這樣,我們踏上了回家之旅。

  在火車上,溶洞的景象又一次次地浮現在我的腦海裡,因為今天玩得太久了,身體感到有點疲倦,想睡覺。爸爸似乎看出來了,說:“安康至柞水的路程為144千米,我們坐了2小時06分的火車,兒子,你幫我算算火車每小時行駛的速度是多少?聽完爸爸的話,我渾身來勁,速度×時間=路程,設速度為x千米/小時。2.1x等于144,x約等于70千米/小時。哈哈,我算出來了,火車的速度大約是70千米/小時,爸爸說,“你算得對”,爸爸又說:“如果有高鐵,我們去柞水大約隻需要二三十分鐘”。期待着早點開通高鐵……

  今天既去了溶洞玩,又複習了數學,真是一箭雙雕呀!

小學六年級數學日記篇五

  今年大年三十的前一天,也就是1月29日,我去了老家,直至初四,也就是2月3日,我們一共去了六天。這六天裡,我又在幹什麼呢?我現在就要回憶清楚。

  第一天,我吃早飯用了十分鐘左右,之後就走來走去,閑得沒事兒,差不多也有十分鐘吧!後來又和姐姐玩兒,估計玩了一個半小時,在吃過飯,用了十分鐘,玩平闆電腦又花了一個小時,50分鐘之後又跟姐姐玩兒了兩小時,包馄饨三十分鐘,做作業十五分鐘,吃晚飯三十分鐘,洗漱十分鐘後,就睡覺了。

  第二天,我5點起床,洗漱了十分鐘,每天用了一小時50分鐘,吃早餐用了十分鐘,我就上樓玩遊戲去了,一直玩到吃中飯,大概三個半小時吧,吃飯用了二十五分鐘,接着又玩兒了兩小時,就做作業了,作業做了十五分鐘,出去健身用了半小時,回來打牌又用了四小時,洗漱十分鐘,上 床睡覺。

  以後幾天都與第二天差不多。這樣除去睡覺,每日9小時和來回時間1400分鐘,吃飯共300分鐘,玩平闆電腦1800分鐘,玩耍(含打牌)用了1410分鐘,洗漱110分鐘,做作業90分鐘,其他290分鐘。從中可得出吃飯占7.5%,玩平闆電腦占45%,玩耍占35.25%,洗漱占2.75%,做作業占2.75%,其他占7.25%。玩平闆電腦占的最多。哎!以後要少玩。

觀察物體形狀的數學日記(用完全不一樣的數字方式觀察和體驗生活)3

小學六年級數學日記篇六

  有一次,我們一起去超市購買年貨,購買鞋子的時候甲櫃台滿400減100;乙櫃台八五折;丙櫃台滿八送二。同樣的鞋子,同樣的價格,我們要到哪一家去買鞋子呢?

  這雙鞋子的定價為400元,那麼如果去甲櫃台,這樣一雙鞋子需要實付300元;如果去乙櫃台,這樣一雙鞋子需要實付340元;而如果去丙櫃台,就一點兒優惠都沒有了,因為我隻需要一樣東西,所以要買這雙鞋子需要實付400元。由此可看出到甲櫃台買這雙鞋子。

  接下來,我們打算去買窗花,窗花一張需要10元,由于我們家窗戶多,所以我們決定買十張。同樣的,甲櫃台滿400減100,乙櫃台八五折,丙櫃台滿八送二,價格相等。

  如果去甲櫃台買,這些窗花需要實付100元,因為這些錢還沒到400,所以相當于沒有優惠。如果去乙店買,這些窗花需要實付85元;而如果去丙店買,這些窗花需要實付80元。由此可看出到丙櫃買這些窗花最劃算。

  東西買完了,從這次采購中我發現每個櫃台不同的優惠分别适應于不同的買法,比如說批發就适合于買幾送幾,滿幾百送幾百。讓我對數學有了更深的理解。

小學六年級數學日記篇七

  今天中午,我正在做數學寒假作業。寫着寫着,不幸遇到了一道很難的題,我想了半天也沒想出個所以然,這道題是這樣的:

  有一個長方體,正面和上面的兩個面積的積為209平方厘米,并且長、寬、高都是質數。求它的體積。

  我見了,心想:這道題還真是難啊!已知的隻有兩個面面積的積,要求體積還必須知道長、寬、高,而它一點也沒有提示。這可怎麼入手啊!

  正當我急得抓耳撓腮之際,我媽媽的一個同事來了。他先教我用方程的思路去解,可是我對方程這種方法還不是很熟悉。于是,他又教我另一種方法:先列出數,再逐一排除。我們先按題目要求列出了許多數字,如:3、5、7、11等一類的質數,接着我們開始排除,然後我們發現隻剩下11和19這兩個數字。這時,我想:這兩個數中有一個是題中長方體正面,上面公用的棱長;一個則是長方體正面,上面除以上一條外另一條

  棱長(且長度都為質數)之和。于是,我開始分辯這兩個數各是哪個數。

  最後,我得到了結果,為374立方厘米。我的算式是:209=11×19,19=2 17,11×2×17=374(立方厘米)

  後來,我又用我本學期學過的知識:分解質因數驗算了這道題,結果一模一樣。

  解出這道題後,我心裡比誰都高興。我還明白了一個道理:數學充滿了奧秘,等待着我們去探求。

小學六年級數學日記篇八

  那天的數學課上,劉老師說了這麼樣一句話:“課堂因差錯而精彩。”——簡短而意味深長。

  六年級的上半學期,我們學習用正比例解應用題。通過書上的幾個例題的學習,我們得出了:正比例圖象都是直線上升或下降的。就在我們要解決下一個問題時,範安琳提出了疑問:為什麼不可能是上下起伏的折線而一定是直線呢?接下來的時間,我們便是在為她解答困惑中度過的。争論了一會兒,我也有點兒困惑了。我發現别的同學也略顯困惑。老師讓範安琳在黑闆上畫了一幅,我們這才明白了她的意思,如果數軸上的數據不按順序排列,那圖象就不會呈直線上升或下降。原來範安琳是忽略了數軸的特點。

  這件事不就驗證了那句話嗎?課堂上因為她的一點錯誤,而使全班對數軸與正比例有了更深的認識。因此還使我認識到,錯誤不可怕,重要的是提出來,讓大家來共同解決。由此我明白了在回答問題的時候,不要因擔心出錯而踯躅不前——課堂會因差錯而精彩。

觀察物體形狀的數學日記(用完全不一樣的數字方式觀察和體驗生活)4

小學六年級數學日記篇九

  中午時分,我吃完了午飯,閑着沒事做,便拿起了一本名叫《尖子生題庫》的書。翻開負數的這一章,看了一下前面的講解,又翻到了習題部分去做習題。我先看了一下習題,内容雖然多,但很容易。心想:”嗨!這也叫做《尖子生題庫》呀,這麼容易,我閉着眼睛也能把它全作對。”

  于是,我開始做題了,填空題,判斷題,我不一會兒就作了兩頁。到應用題了,我以為會難一些便認真地看了題,一點兒也不難,刷刷,兩三下我就寫得隻剩下一道應用題了。我草草地看了一下題容易容易,不對,不是已經給了速度嗎?那這個“ 15”和“—15”是用來做什麼的呢我思來想去,這簡直就是山重水複疑無路啊,我又看了看題,還是不會。這時,我想到了在一本書中看到的一個公式,好像對于這道題剛好對上。我便急忙去把我買的所有關于數學的工具書都翻了出來,找呀找,怎麼沒有呢?我明明在書上看到這一個公式的,怎麼會找不到。事實就是事實,我便翻了翻後面的答案:200÷(35 15) 200÷(35-15)=14小時,為什麼用200除以35呢?這時行程問題中的,我便拿起《小學畢業總複習》這本書,翻到有關于行程問題的這一頁,裡面有一個公式讓我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的:它是用路程除以速度等于時間,這些加十五和減十五是加減法而不是正負号。

  數學題真是需要認真的讀和仔細的去理解呀!

  看似簡單卻蘊含着複雜,無論做什麼事都要認真,不能小看它。

小學六年級數學日記篇十

  今天,我在完成作業之後,在看書的時候,找到了一本很有意思的數學題集。在那本書裡我找到了一道很特别的題。

  這道題是這樣的:甲、乙兩人各有一筆存款。現在甲、乙兩人各取出存款的20%,這時甲的剩餘存款比乙少400元,又知這時兩人存折上的總錢數是14800元,原來甲乙兩人各有多少存款?(不考慮利息)。這道題難就難在隻知道剩餘的錢的總數,還要求原來兩人分别有多少錢。

  這道題可把我難倒了,我絞盡腦汁也想不出來。沒辦法,我隻好去請教我媽媽。媽媽仔細地看了看題,想了會說:“這道題可以用二元一次方程來解,設甲的存款原來有X元,乙的存款原來有Y元。”便叫我自己去想怎麼列方程。我前思後想,終于列出了一個式子:

  x(1-20%) Y(1-20%)=14800。我實在想不出接下來該怎麼做了,于是我隻好再求助于媽媽。媽媽對我說:“二元一次分程需要兩個方程才能把答案解答出來,你還需要再列一個方程,然後把兩個方程轉化為一個方程,就可以算出來了,你去試試吧。”我反複讀題想出了第二個方程。x(1-20%) 400=Y(1-20%)。當我看到這個式子時,我恍然大悟,明白了媽媽那句話的意思。我把第二個方程變為

  x(1-20%)=Y(1-20%)-400代入第一個方程,推算出第三個方程:Y(1-20%)-400 Y(1-20%)=14800,即80%Y–400 80%Y=14800,即可算出Y=9500(元),X=(9500×0.8-400)÷0.8=9000(元)。

  我終于把它解出來了。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二元一次方程歸根結底就是一元一次方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