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許慎在《說文解字序》中記載:“黃帝之史倉颉,見鳥獸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異也,初造書契。”
傳說,倉颉是黃帝時期的一個史官,而黃帝是古代中原部落聯盟的領袖,由于當時的社會迫切的需要建立一套各盟聯共享的交際符号,而這工作便交在黃帝的史官倉颉的手上,後來便出現了漢字。
時至今日,漢字經過了數千年的流傳以及不斷的完善,如今已經非常的成熟了,其底蘊在全世界都難有文字能夠相比較!
然而,在漢字數千年的發展曆程中,不能夠說是一帆風順、水到渠成,而且經過了時間的驗證才得以延續至今日!
那麼,漢字之底蘊究竟有多麼深厚呢?
實際上,漢字不止是在中國流傳數千年,在此過程中也對衆多的國家有着或深或淺的影響!
一、全世界最難學習的語言——漢語如今,以漢字為基礎的漢語在中國最為廣泛的使用,而漢語可不止一種,而是同時有着衆多的方言存在的!同時,漢字也是全球範圍内使用時間最長,并且從沒有出現過斷層的文字。時至今日,漢字的曆史早已經超過了六千年!
并且,從漢字中又衍生出例如西夏文以及契丹文等等文字。并且,不僅僅是中國,數千年來,中國周邊的許多國家也都曾或多或少的受到過漢字的影響,可以說,漢字底蘊之深厚,影響之大,由此可見一斑!
現如今,漢語被基本公認為世界上最難學習的語言,這就是因為漢語言文字在經曆了幾千年的歲月積澱之後,變得越來越博大精深,因此學習起來感到困難也就很正常了。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令許多外國人感到非常頭疼的漢語,其實隻是非常小的一部分而已。實際上,漢字的總體數量并沒有非常準确的記載,人們隻是大概的知道有超過十萬個,然而,如今的漢語使用者日常所使用的漢語不過隻使用了幾千個漢字而已!僅是百分之一便讓人頭疼不已,漢字的深厚之底蘊不言而喻!
然而,擁有如此底蘊的母語,作為中國人應該由衷的感到高興才對,為何卻曾有人提出過要将漢字廢除呢?
實際上,這樣的提議并非隻是少數人提出的,甚至還差點成功實現!而之所以會有廢除漢字的聲音出現,竟然是因為漢字的底蘊太過深厚了!
二、成落後之“罪魁禍首”,瞿秋白提議漢字改為拼音衆所周知,清朝末年的中國貧弱而又腐敗,再加上西方的殖民與侵略,令中國人不得不開始反思導緻國家落後的根本原因。
而在經過了數十年的中西方文化對比之後,以及參照了國内不斷的暴亂恐慌以及複古等等事件之後,在國人中的一拔文化精英們,最終得出這樣一種結論:中國之所以會落後腐敗,就是因為舊的傳統文化在作祟!
而舊傳統文化之所以這樣頑固的本因便是漢字。也就是說,要想拯救中國的話,那麼就必須要先掃除舊文化,就必須先廢掉漢字。
于是,在上世紀的二三十年代,出現了一群為救國圖強的新文化精英,他們将中國的沒落,歸咎于方塊漢字。因此,為了能夠強國富民他們提出了廢除漢字,對漢語進行西化改造,或者是全面的拼音化,在當時廢除漢字的聲音洶湧而來。
要知道,在當時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夠接受教育的,再加上漢字博大精深,需要費一大番功夫才可能學會。因此有專家認為,當時的文盲率居高不下,要歸咎于書寫複雜的漢字,若是想讓更多人擁有識文斷字的能力的話,那麼廢除漢字是當務之急。
那麼,廢除了漢字用什麼來作為替代呢?部分人提出,中國的文字就應該向西方看齊,要直接的使用簡單的字母作為文字載體,這樣的話可以快速有效的降低文盲率。而其實這樣的提議,之所以能夠在全國範圍内掀起軒然大波,關鍵在于有不少的大人物也持同樣的說法。
例如,像國學大師章太炎先生之徒錢玄同,就曾提出過“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的說法,在錢玄同看來,漢字過于複雜而妨礙了人們學習,而這必将導緻中國陷入了落後的深淵,甚至從而走向滅亡!因此,廢除漢字被當成了當務之急。
瞿秋白以及魯迅等人,都曾認為将傳統的漢字北方化拉丁化,是非常值得倡議的。于是,在這一大批專家學者們的推動之下,在1931年之時出現了“中國文字拉丁化”标準,就直接繞過了漢字,原本為文盲的老百姓們,隻要認識有幾十個拉丁字母,并學會拼寫的話,就能夠加以使用了,而這其實就是開始了廢除漢字的進程!
那麼,漢字面臨如此危機,最終是如何度過的呢?
實際上,有提倡廢除漢字的學者,便會有主張保留優秀傳統文化的學者!面對如此情況,國内的一些有識之士,也站出來進行反擊,而這其中就有著名的語言學家——趙元任。
三、趙元任寫96字奇文反對,全文僅一個讀音趙元任原籍江蘇武進,也就是如今的常州。他于1892年時生于天津,作為清朝著名詩人趙翼的後代,趙元任是一名語言天分極高的人,甚至可以說是天才般的存在。
作為一代奇才,趙元任一生中在多門學科都有着不凡的建樹,因此他也有像數學家、物理學家以及哲學家等等頭銜,然而,他最後卻是以“中國語言之父”封頂,也足以見得其語言天分确實不是浪得虛名。有許多的中國現代著名語言學家都是其學生!
作為中國語言之父,趙元任對于漢字的了解極深,并且其對漢字的感情也是相當的深厚的。因此,當廢除漢字的提案出現之後,在反對者中他是首當其沖的。
在趙元任看來,漢語的語言與文字都具有其相對獨立性,并且隻有二者的完美結合才能夠字盡其用。而僅僅是這樣的解釋明顯,難以抵擋廢除漢字的時代浪潮,為此,編寫了不少的“同音字故事”,竟然讓重語音輕文字的新文化精英們,一時間皆無言以對。
而其中最有名的“故事”,莫過于《施氏食獅史》了,其全文連标題在内,一共96個字,全部為統一讀音,卻給讀者講述了一個非常精彩的故事,其内容如下:
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施氏時時适市視獅。十時,适十獅适市。是時,适施氏适市。氏視是十獅,恃矢勢,使是十獅逝世。氏拾是十獅屍,适石室。石室濕,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試食是十獅。食時,始識是十獅,實是石獅屍。試釋是事。
毫無疑問的是,趙元任的這篇奇文,向漢字拉丁論打了兩記響亮的耳光,因為他們所提倡的方式雖然簡單,但是卻錯漏百出,用他們提倡的提案,根本就無法解讀趙元任這一篇奇文!
可以說趙元任幾乎是以一己之力抵擋住了廢除漢字的時代浪潮自此之後,廢除漢字的聲音便漸漸的消失了。于是人們便開始思考,如何将漢字的推廣與意義的保留相結合,而不是廢除漢字。
最終,于1958年之時,國家頒布了《漢語拼音方案》完美地将漢字、拼音字母以及普通話相結合,為我國的掃盲運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從此奇文以及故事的結果就可以看出,趙元任先生之才堪稱世上獨有,古今無雙!而漢字最終要挺過難關,繼續的傳承下去!
小結一個民族的語言所存在的往往并不是個小問題,它不僅僅是作為溝通交流的工具,同時更是一個民族文化的最直接載體,因此其興廢之事可不能随心所欲。
漢字其本身有着自己獨特的文化,當初提出廢除隻是因為一時自信心受挫,如今的我們可不能僅僅以當時貧弱,便要否定漢字長久以來所帶來的貢獻,否定漢字其優勢所在,因此這是在否定千年來的文化累積,作為獨特文化,我們應該要對其有自信。
而漢字的博大精深,也使得它經受住了曆史狂潮的巨變并最終得到了保留。而這結果自然也是離不開像趙元任先生這樣的有識之士的努力,也正是他們的努力,才保住了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在未來,我們作為新一代,也要好好的保留這優秀文化,并一代代傳承下去!
參考資料:《說文解字序》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