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創作挑戰賽#
來自杭州的婷婷,8歲胸部就開始發育。媽媽覺得不對勁就去醫院檢查,結果被診斷是性早熟。
“可是我們從不吃快餐、也不玩電子産品,怎麼會性早熟呢?”
最後醫生判斷:
問題出在了孩子每天都在用的塑料飯盒上……

為什麼塑料飯盒,能導緻性早熟?
我家孩子用的也是塑料飯盒,不會也性早熟吧?
我家不用塑料飯盒,但用塑料杯子,還有礦泉水瓶有影響嗎?
隻要是塑料,就有性早熟風險嗎?
……
很多家長看完這個新聞慌了,急忙來問科大大。别急,咱們今天就對這些問題一一解答。
先來解決最後一個問題:

當然不是。
塑料制品的風險,主要是塑料制品在接觸食物時,裡面的化學物質可能會遷移到食物中。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相當于食物去塑料家裡做客,塑料說,來都來了,帶點東西再走吧。
吧唧!把自己身上的化學物質,粘食物身上了……
而咱們在吃這些食物的時候,就會連帶着化學物質一同吞下。
如果長時間吃、吃得夠多,确實會對咱們的身體造成傷害。
但是!
咱們也不會每天大量攝入塑料吧?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而且塑料的材質有很多種,存在風險的也隻是一部分。
在網絡上廣為流傳,可能會造成孩子性早熟的“塑料魔頭”主要是2個。
一個是增塑劑鄰苯二甲酸鹽;
一個是常見于硬的、透明的塑料杯的雙酚A。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它們本身确實有模拟雌激素,幹擾内分泌系統的危害,此外,還會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但是咱們也不能“抛去劑量談毒性”。
要知道“塑料導緻性早熟”這句話有一個前提,那就是長時間使用含量超标的塑料制品。
所以咱們平常注意購買合格的、正規的産品,就不用害怕,其含量都是在安全範圍内。
那麼問題來了!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接下來科大大就逐一解答這2個問題。

挑選塑料用品,不是看厚薄、透明度、顔色、商品名稱,關鍵看材質類型。
首先咱們得知道,塑料材質分7大類: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它們都是可以使用的。
區别在于,不同編号塑料,使用場景和加熱條件不同。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之所以要強調這點,是因為不少人在使用塑料制品的時候,會對不可加熱産品,反複加熱。
甚至一次性外賣盒都刷幹淨反複使用。
在這個過程中,就可能存在化學物質遷移,對身體健康造成危險的情況。
所以一定得了解哪些能加熱,哪些不可以加熱,哪些能反複利用,哪些用過一次就得扔……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大家可以把上面這張圖保存,再去對照家裡的塑料制品,用法是否安全。
總結來說,隻要大家購買正規産品,且在其加熱的範圍内使用,是不用擔心有危害的。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隻不過鑒于咱們作為普通大衆,不可能對塑料制品的含量和廠家了如指掌。
更别說有些沒有任何标注,不知道是否正規、不知道廠家有沒有偷偷超标……
所以科大大建議大家,“甯可錯殺,不可錯放”,在給孩子選擇相關産品時,隻認準5号PP材質。
像是有些杯子,杯底是PP,杯身是PC,也不建議給孩子用。
ps.像示例中的杯子,有标注适用溫度和加熱情況,也會寫明适用年齡:非兒童。大家在買的時候,可以注意下。

而且塑料制品不是咱們生活的唯一選擇,可以選擇相關替代品: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但是大家也别焦慮,如果偶爾用過幾次,倒也不用太擔心慢性中毒,是否中毒是需要看有害物的溶出量累計的。
最後就是咱們的“想問就問”環節。

1
塑料飯盒到底會不會導緻性早熟?
正規商品、可反複加熱材質的,不會。家裡含有鄰苯二甲酸鹽和雙酚A的塑料産品,不要用來盛放油類和用作嬰幼兒餐具。
2
塑料外賣盒,加熱會不會有影響?
塑料外賣盒一般都是一次性産品,如果長時間、多次加熱、反複使用,是有一定風險的。建議大家看下打包盒上是否有「5 号 PP」或「可微波加熱」的标識,如果沒有上述标識就不要放進微波爐加熱了。
3
經常喝礦泉水,會導緻性早熟嗎?
不會
4
塑料水杯裝熱水會性早熟嗎?
熱水溫度不要超過水杯的耐熱溫度。
5
孩子學校的塑膠跑道會導緻性早熟嗎?
不會
6
蒸雞蛋羹的保鮮膜,有風險嗎?
選擇食品級的保鮮膜,就是安全的。但要避免保鮮膜和油類肉類食物接觸,避免溫度過高出現熱熔現象。
7
孩子的塑料玩具,經常塞進嘴裡,會導緻性早熟嗎?
塑料造成的危害基本上來源于食物包裝和容器,并且和加熱有關。隻孩子舔舔咬咬是沒關系的,更需要擔心是吃進去病菌。
8
車内暴曬過的礦泉水不能喝,會危害健康?
不至于。礦泉水瓶的耐熱性不好,碰到 70 ℃ 的開水會變形。不能循環使用裝熱水,最好用就丢棄。但說高溫暴曬後的瓶子危害健康,有點誇張。
大家還有關于塑料的問題,留言區提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