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頂街街道綜合文化中心開展線上手工制作活動
蘋果園街道綜合文化中心線上剪紙教學作品
“文軒雲圖”24小時智能書店提供無接觸借閱服務
原創歌曲《身邊》MV在學習強國APP、北京電視台播出
“E起行動 抗擊疫情”文藝作品有獎征集(部分作品展示)
海量數字資源為市民居家生活提供“精神食糧”
石景山區圖書館讀者自助借還圖書
疫情暴發以來,舉國上下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投入到共同抗擊疫情的戰鬥中,數萬名逆行的白衣天使奔赴最危險的主戰場;許許多多的企業和個人馳援一線;更有“文旅人”在其崗位上、小區裡、生活中默默作着一點一滴的奉獻……随着全國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眼下各行各業逐步複工複産,公共文化場館正在有序開放。“宅”在家多時的居民對文化生活的需求更日益高漲,曾經的那份“熱鬧”逐步重現!
其實,公共文化服務不存在“打烊”一說。相關資料顯示,疫情期間,全國多地的公共文化機構都将服務陣地從線下轉為線上。而新冠肺炎疫情對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能力更是一次高壓下的檢驗。回首最艱難的戰“疫”時期,在京西,疫情并沒有打亂基層文旅人的陣腳,石景山區以“文”戰“疫”,工作依舊有條不紊。
“創建國家示範區,就要鍛煉更強的‘免疫力’!”這是石景山區在此次戰“疫”中的共識與心聲。
2020年是石景山區創建第四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的驗收之年,創建工作進入到最為關鍵的時期。在疫情帶來的特殊處境中,石景山區展現出了靈活機動的服務模式、體系化的應對機制、持續性的供給能力……可以說,面對疫情大考,石景山區交出了一份相對過硬的成績單。
石景山區以國家示範區創建在體制機制、幹部隊伍、數字服務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為依托,憑借成熟的社會化運營機制、完善的總分館制建設和數字化創新手段,在疫情期間積極開展“以文戰‘疫’”主題原創文藝作品展示、“E起行動 抗擊疫情”有獎作品征集等活動,為戰“疫”聚力,奏響時代強音,書寫“硬核”擔當。
示範區創建 為戰“疫”鋪基石
通過連續多年的創建實踐,石景山區形成了完善的黨委政府統一領導、相關部門分工負責、社會單位積極參與的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為疫情防控奠定了堅固的基石。
疫情發生以來,石景山區迅速成立了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重大活動及文化旅遊行業服務保障組,啟動應急響應機制,關閉區-街-社區三級公共文化設施場館、文物保護單位、旅遊景區及所有文化娛樂場所,停止舉辦集中性文化活動,并通過石景山區公共數字文化服務平台、微信公衆号等渠道及時發布通知公告;加大對住宿經營單位、網絡文化市場、實體書店、機場大巴站點“四不兩直”檢查力度,建立動态更新的人員健康、旅居史、複工複産監測台賬和情況報告制度,制定并持續完善“五步走”“四原則”“八要八做到”等工作措施,規範和優化住宿經營單位疫情防控工作流程,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全面推進複工複産。
社會化運營 為戰“疫”增元氣
此前,通過示範區創建實踐,石景山區所有街道綜合文化中心和部分社區文化室已實行社會化運營管理,實現了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效能的顯著提升。
疫情期間,相關文化類社會組織企業等社會化運營主體成為文化服務的重要力量,承載着科學知識傳播、正向價值引領、線上文化服務等多重功能,實現了街道綜合文化中心“場館不開放、服務不停歇”,為地區疫情防控工作注入了“強心針”和“穩定劑”。
線上朗誦、雲課堂、雲逛園、在線舞蹈教學、風采才藝大比拼、光影新播客、直播制作手工玫瑰……疫情期間,街道綜合文化中心充分發揮自身資源優勢,不斷探索創新,根據居民文化需求,開展多元化的文化活動,讓公共文化服務精彩不斷檔。八寶山街道綜合文化中心舉辦“為愛發聲 共同戰‘疫’”線上朗誦活動緻敬一線工作者;八角街道綜合文化中心“原創之窗”作品征集活動吸引了衆多藝術愛好者積極參與,創作出大批優秀文藝作品;金頂街街道綜合文化中心“線上”手工花藝培訓,讓群衆在家體驗手工創作的快樂。他們還收集彙總了“社工日記”,記錄了社區工作者的不凡與艱辛;老山街道綜合文化中心聯合專業醫生開展“健康宅家 防疫雲課堂”,針對疫情期間自我防護技巧進行線上直播培訓,群衆在留言區與醫生互動,第一時間解決疑惑。同時為了配合做好疫情防控、複工複産宣傳,他們還精心策劃了“複工我承諾”倡議H5活動,讓“防控疫情 從我做起”深入民心;魯谷街道綜合文化中心利用已建立的多個微信群,圖文并茂地編輯《宅,就是最好的保護》《有關防疫,我們要知道》《複工防疫指南》等防疫知識向居民進行宣傳;古城街道綜合文化中心推出的“線上雲課堂”,通過錄播、直播的方式滿足了群衆的文化學習需求;廣甯街道綜合文化中心“‘旗’開得勝”慶三八婦女節活動為群衆搭建了展示美的平台;蘋果園街道綜合文化中心利用線上微課堂開展剪紙教學,所有課程均為抗擊疫情主題原創作品,深受居民好評;五裡坨街道綜合文化中心開展的“宅家也快樂,我們e起來”線上個人才藝展示先後征集了各類作品963件,3.6萬餘人次參與。除此之外,五裡坨街道2個已開展社會化運營的紅衛路社區和隆恩頤園社區文化室也組織了豐富的線上活動,成為疫情期間街道綜合文化中心公共文化服務的有益補充。
自1月24日開始,在嚴格落實公共文化設施暫停開放要求的基礎上,石景山區文化和旅遊局組織發動各街道綜合文化中心社會化運營團隊利用微信公衆号、群視頻等多種方式,舉辦網絡才藝大賽、藝術培訓在線授課等各類文化活動1532項、宣傳疫情防控知識和報道社區工作事迹1472次,惠及群衆39.7萬餘人次,有效發揮基層公共文化機構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宣傳發動和文化服務作用,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
總分館制建設 為戰“疫”築信心
作為全國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試點,石景山區在全部9個街道部署挂牌建立分館,在冬奧組委辦公地、郎園park文創園區、北京銀保建國酒店建立3個特色分館,并在60個社區建立基層服務點,形成“1 12 60”的三級總分館制體系。
疫情期間,總分館制體系成為了激發各級文化資源活力、讴歌偉大民族精神、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紐帶。石景山區圖書館利用微信工作群,及時向分館推送數字文化資源攻略、疫情期間免逾期費用情況說明、親子閱讀活動、宅家課程、快樂閱讀直通車手工制作、誦讀沙龍等總分館線上聯動活動。遍布于居民小區、文化廣場、商務樓宇、超市、公園等無人值守的“文軒雲圖”24小時智能書店疫情期間每日增加書櫃消毒頻次,在APP上線《新型冠狀病毒大衆心理防護手冊》《寫給孩子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科普繪本》等暢銷新書電子版,方便群衆24小時盡享閱讀之益。
充分發揮文化戰線業務優勢,結合防控一線典型案例和感人事迹,創作出歌曲、京韻大鼓、相聲、快闆等類型豐富的文藝作品共計173篇。歌曲《身邊》MV在“學習強國”、北京電視台、“今日頭條”、“北京數字文化館”等平台發布;區文化館相聲演員李然創作的快闆《衆志成城戰疫情》通過“石景山公共文化”微信訂閱号發布,廣受贊譽。引導發動文化類社會組織七彩樹社區文化發展中心創作小品《明天會更好》。五裡坨街道綜合文化中心運營團隊創作并錄制完成歌曲《愛在春天裡》。用文藝的形式激發正能量,弘揚真善美,凝聚社會共識,築牢防控疫情的鋼鐵長城。
數字化手段 為戰“疫”強動力
文化科技深度融合成為石景山區精準對接群衆需求的“配方藥”,也為疫情期間開展線上服務提供了充沛動力。作為第三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項目—公共文化服務目錄制的核心創建成果,“石景山公共文化”微信訂閱号、“石景山文化E站”平台及“石景山文E”手機APP已經成為地區群衆參與文化活動、反饋需求評價、享受數字資源的主渠道。疫情期間,“石景山文化E站”平台開展的“傳遞夢想、冬奧有我”冬奧文化主題系列線上展覽,讓群衆足不出戶了解冬奧曆史、文化、競技、價值觀等相關知識;“E起行動 抗擊疫情”石景山區公共數字文化服務平台文學藝術作品有獎征集展示活動一個月内征集書法繪畫、剪紙、原創詩歌、手工泥塑等原創文藝作品268件。
石景山區公共文化數字資源系統則以全區共享工程基層服務點、公共電子閱覽室等為依托,将整合後的數字資源共享普及到社區一級,内容涵蓋國學、音樂、書法、外文繪本、連環畫、冬奧專題、西山永定河文化帶專題等。數字平台和數據庫為特殊時期市民居家生活提供了“精神食糧”,為疫情防控工作營造了良好的氛圍。幾個月來,石景山區利用數字平台精選推薦海量電子圖書、文博名師講壇、抗疫知識專題、經典影片、慕課資源等數字資源共計41TB,組織開展原創作品有獎征集、慶元宵猜燈謎、疫情防控知識大闖關等形式多樣的線上文化活動。據統計,1月24日到5月15日期間,石景山區公共數字文化服務平台浏覽量123.5萬人次,電子圖書、龍源期刊、學習百科和在線課程成為最受市民群衆歡迎的數字資源。
當前,石景山區圖書館已經部分恢複開放和服務,讀者通過網上實名預約的方式入館借還圖書。與此同時,石景山區其它各級公共文化設施也都做好了桌椅調整、消毒殺菌等開放前的準備工作,制定疫情防控應急預案,确保為市民群衆提供優美安全的文化活動空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