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很多人說:“香港平面設計之父”是靳埭強,但是你真正弄清楚了嗎?港式設計的基因,其實都來自一位深愛香港的外國老頭。
他是石漢瑞,
1957年他在紐約開始從事設計工作,1960年轉到香港發展,從擔任亞洲雜志設計總監到1964年成立了國語設計公司(現石漢瑞設計公司),轉眼間便陪同香港走過了半個世紀。
石漢瑞(Henry Steiner)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香港廣告仍受包豪斯前的歐美廣告畫、東洋浮世繪影響。到了六十年代,香港廣告處于萌芽時期,對香港設計曆史有深遠影響的赴美攻讀藝術的王無邪,留學德國的鐘培正,才剛剛開設了夜間設計課程,這個時候,靳埭強才開始他的設計求生涯。
石漢瑞在求學階段,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接受熏陶學生時期癡迷中國文化。他以“跨文化設計”的理念,結合中西文化的特色,在與政府、企業等各方面合作的過程中,創造了無數有型價值,實實在在得推動香港平面設計發展。
上世紀六十年代,日本設計大師輩出,但當時的香港設計卻是一片空白。
“那個時候,香港人對于什麼是現代設計,還不是非常清楚。”設計理論和設計史專家王受之在2008年博客撰文時如此感慨道。
1980年代以來,石漢瑞就有了“香港設計之父”之稱謂,雖然有些華裔設計師不賣帳。在這個時期之前,無論是靳埭強、陳幼堅、還是王序等設計大師,都深受石漢瑞的影響。
香港設計的開荒者
50多年間,渣打銀行錢币、彙豐銀行、香港賽馬會等經典案例,從石漢瑞手中誕生。雖然不會說中文,但他設計很多耳熟能詳的“老香港”回憶。為企業用簡單直接方式,最大程度降低的視覺認知成本。
太平餅幹
和記黃埔
淘化大同
香港專業攝影師公會
渣打銀行紙币設計
彙豐銀行
香港賽馬會标志
經典設計源于傳承
石漢瑞在受訪時曾直言:對他設計理念影響最大是在耶魯的老師是于包豪斯1925年畢業留校的鼎鼎有名的設計大師赫伯特·拜耶(Herbert Beyer)以及保羅·蘭德(Paul Rand)。
因此,從輩分上說,他算得上是包豪斯第三代,以包豪斯傳人的身份,在香港硬是打開了一片天。
Paul Rand,美國圖形設計類教父級人物,第二代包豪斯理念設計師,ABC、UPS、IBM等經典标志設計者。
石漢瑞秉承包豪斯“less is more”的設計理念,從彙豐銀行,香港賽馬會,再到韓國雙龍集團、中信泰富等經典的标志設計,看到其清晰的設計脈絡。
韓國雙龍集團
中信泰富
香港置地集團
上海世貿商城
新加坡Millenia
跨文化設計融合
石漢瑞70年代業餘在香港大學任教,将平面設計的精髓傾囊相授。曾置身多個不同文化背景的石漢瑞,不懂中文的他,在學生時期對于中國傳統的平面,特别是符号、标志等特别感興趣。
在設計上,石漢瑞常以獨特的方式去結合中西文化,突出表現跨文化的對比和揉合。他與設計師Ken Hass合著的《跨文化設計》,對設計有非常深入的闡述和實例示範說明,成為平面設計的重要文獻。
羊年賀卡
鼠年賀卡
MAC管理咨詢集團
香港啤酒廠
彙豐銀行
不認識中文,一個紐約來的老外,在平面設計上,努力研究中西融合的方式,無疑是吃力的,圖形的借鑒比較容易,真正難的是文字和版面方面的借鑒,當時的香港設計師一般不太注重文字和版面的細節特征,往往跟外國設計的走勢,集中于圖案借鑒。
石漢瑞一直是很執着地、身體力行地在追尋中國傳統和西方文化在平面設計上的結合可能性。其中渣打銀行設計的新港币發行,擯棄了原來港币僅用英國女皇頭像的慣例,而使用了中國的吉祥動物做圖案,象征着他的探索越來越成熟。
香港平面設計已從56年前的一片空白,到如今在國際上獨樹一幟,人才及大師輩出着實讓人唏噓。
靳埭強曾在一次采訪中說:“香港風格不是全由他創,石漢瑞于六十年代登陸香港,喜愛這裡的一事一物,融入設計,此類風格(中西方融合的設計風格)的作品頗多。加上當時本土青年設計師也循這一方向走,香港風格就形成了。”
“成為大師得有兩大特征:一是激情,二是持久”
-做更好的标志,找LOGO大師!-
合作logodashi300 / QQ:1198617798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