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華夏保險到底是怎樣

華夏保險到底是怎樣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18 20:57:24

華夏保險到底是怎樣(華夏保險成立八年難解巨虧困局)1

(圖片來源:資料圖)

中國網财經7月1日訊(記者 常實) 華夏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夏保險”)今年迎來成立八周年的大日子,但公司境況并不盡如人意。至2013年,公司已連續五年虧損,虧損總額超36億元,剛剛過去的2014年一季度,公司保費收入驟降四成。

華夏保險在給中國網财經記者的采訪回函中稱,“華夏保險作為一家人壽保險公司,強調的是持續發展,永續經營,有其自身盈利模式和發展規律,某一年是否盈利不是判斷公司好壞的标準。”同時,其也強調目前公司正在謀求結構優化轉型,以破解虧損困局。

中國網财經記者查閱媒體的公開報道後發現,華夏保險的背景頗深,或與國内資本大鳄“明天系”有着千絲萬縷的關系。

保費驟降四成 萬能險占比過高藏風險

2014年險企一季度保費公布數據顯示,壽險行業整體實現了42%的高速增長,但華夏保險的保費暴降四成,僅實現10.39億元。

對此,華夏保險回應稱“今年第一季度華夏保險以總保費收入297億元,排名市場第七,其中新單保費收入292億,同比增長392%,個險新單保費收入28407萬元,同比增長157%,已進入市場前十。”

一個是297億元的口徑,一個是10億元,是什麼導緻了如此巨大的差異?對此,華夏保險稱按照保監會新會計準則,原保險保費收入是指傳統險及通過保障風險測試的分紅險及萬能險的保費部分。實際上,萬能險也是有價值的保費,隻是統計口徑不同。因此,華夏保費在統計保費的過程中加了萬能險。

根據保監會披露的數據,華夏保險的“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為272.66億元,加上之前的原保費收入也就在283億元左右,與其297億元的口徑仍有14億元的誤差。

萬能險本是舶來品,在國外屬于保障型險種,産品類型介于定期壽險和終身壽險之間,消費者在享受到保障功能的同時,又能分享來自資本市場的收益。然而被引入我國後,便被“改頭換面”。演變至今,保障功能幾乎可忽略不計,基本上已“淪陷”為價格敏感型的理财型險種。自新會計準則實施後,由于沒有通過風險測試,萬能險便在保費統計時被歸類為“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而不被視作“保費收入”,足可見保障成分之低。

此外,為吸引消費者投保,以達到快速吸金的目的,一些保險公司不僅縮短萬能險的産品期限,還持續擡高預期收益率(4%至7%),再加上2%至3%的手續費率,總的資金成本普遍高達6%至9%左右,給保險投資、管理及償付能力帶來了很大的壓力。萬能險也因此被業界戲谑為“既沒面子(保費規模),也沒裡子(利潤)”的保險産品。

值得一提的是,萬能險高占比引發的連鎖反應似乎正在持續發酵,這背後所引發的虛報償付能力、資金錯配等風險正引起監管部門的高度關注及密集調查。

銀保業務獨占鳌頭 走上轉折之路

從渠道來看,華夏保險目前主要依賴銀保渠道。數據顯示,華夏保險一季度銀保業務收入279億元,同比大增400%以上。對此,華夏保險公司表示,通過産品更新換代、内部管理優化、差異化競争策略等措施,公司抓住了市場機遇得以快速發展。

業内人士表示,銀保渠道雖然促進了我國保險規模的快速增長,但銀保渠道銷售的保障型産品比例僅為10%左右,與保險業以風險保障為本質不相符,銀保渠道的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

首都經貿大學保險系教授庹國柱也認為“現在銀保渠道銷售的保險産品多是分紅險和萬能險,在整個壽險保費中占比超過80%。保險公司通過發展風險保障型和長期儲蓄型産品,可以改善保險公司的保費結構,對經營結構調整也有重要意義。”

《關于進一步規範商業銀行代理保險業務銷售行為的通知》于今年4月1日正式實施,險企開展銀保業務的難度進一步提高。華夏保險雖然表示不會對公司業務産生明顯影響,但仍然順應大勢選擇了“轉折之路”。華夏保險表示,“業務結構優化是今年華夏保險經營的大動作,公司業務将傾斜到久期轉變業務發展上,這樣使公司資金運用的範圍和空間加大,現金流更加穩定,公司實力将一步增強。”

從短期情況來看,華夏保險的轉型并不樂觀。數據顯示,該公司5月銀保渠道實現保費29.28億,當月期繳僅3349萬。

五年虧損超36億

“規模先行”是華夏保險近兩年的重要戰略,從萬能險規模的角度來看,也确實取得不菲成績。

2013年,華夏保險虧損15.87億元,同比增加178.91%。公開數據還顯示,華夏保險在2012年虧損5.69億元,2011年虧損7.63億元,2010年虧損2.98億元(華夏保險2011年年報這一數字顯示為2.98億元,在2010年年報中顯示為3.15億元,我們選取了較小數據),2009年虧損4.38億元。依此統計,華夏保險在五年時間裡虧損36.55億元。

對于連年虧損,華夏保險回應稱“華夏保險作為一家人壽保險公司,強調的是持續發展,永續經營,有其自身盈利模式和發展規律,某一年是否盈利不是判斷公司好壞的标準。”

對于出現虧損的原因,華夏保險稱是由于新業務規模的迅猛發展帶來的收益和成本分攤時間錯位造成的,這是壽險經營規律和盈利模式的正常反應,符合華夏自身的戰略規劃及盈利實現路徑,符合股東的長期戰略利益,客戶利益不會因此受到影響。

但是從華夏保險2013年年報中,不難發現該公司手續費和傭金支出隻從2012年的4.22億元小幅攀升至4.46億元,并未出現過快增長,倒是業務及管理費用為16.52億元,同比大增54.97%;職工工資及福利費為7.02億元,同比上升42.68%;2013年退保金為10.43億元,同比增幅也在50%以上。

财大氣粗背後或有神秘資本大鳄支持

連年虧損并未影響華夏保險的正常運營,這與股東的大幅增資不無關系。2013年,華夏保險股東兩次增資合計50億,公司注冊資本金從40億增至90億。2014年3月24日,公司股東的增資申請再獲保監會批準,注冊資本金上升到123億元。2014年6月,保監會又批準華夏保險發行10年期次級定期債,募集規模不超過22億元。

華夏保險股東“财大氣粗”,這背後或許與國内資本大鳄“明天系”有着關系。據《第一财經日報》報道,華夏保險從2004年保監會批準籌建到開業,可謂曆經波折,其間股東頻頻變化。“最初,‘明天系’在台前,是主要發起人,注冊資本10億元,但未取得保監會批準。”,此後華夏保險的股東和注冊資本金進行了變更才得以通過。

現在的華夏保險董事長李飛曾擔任明天系旗下新時代證券監事長、遠東證券董事長。監事牟豔麗、董事孫寶泉均曾在明天系旗下平台供職,另外該公司部分大股東也與明天系平台銀行有着密切聯系。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