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中有許多有趣的現象。
例如,初識時,人們總是潛意識的對面容姣好的女性心存善意,而對長相兇惡的男性保持戒備。
我們把這種在别人心中形成的第一印象帶來的影響,稱之為“首因效應”。
而這種“先入為主”的第一印象是極為牢固的,極大程度的影響了人們後續交往的人際關系的好壞
首因效應是如何産生的呢?從我們出生那一刻起,我們就開始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聽,用心去感受這個世界,開始慢慢建立自己的認知。随着年紀的長大,環境的影響以及經驗的積累,便開始建立起了更為完善的人際知覺。
而這個時候,當我們再次遇到一個陌生人的時候,我們會習慣性的調用自己認知中已有的一些模型來對比歸類。
例如,穿着白大褂帶着口罩的人,我們大多數第一反應是:他這極有可能是一位醫生。這樣的判斷方式是較為省事高效的,而我們人則大多數都形成并接納了這樣的“費力最小原則”。
應該如何讓首因效應為我們的人際關系助力呢?以下兩點建議可以為大家所參考:
1.與人交往,學會正确運用“首因效應”
在與人初識的時候,我們首次見面的着裝,妝容和禮節都是嚴重影響對方對我們的第一印象的。我們可以先将對方考慮為一般的大衆,因此,衣服服飾以及禮節方面都益考慮在大衆所能接受的範疇。
此外,初次見面相識不應過分“自我暴露”,談論過多的個人觀點與看法,讓人産生距離感和排斥感。
2.規避“費力最小原則”,學會合理判斷“首因效應”
同樣的,當我們第一次認識一個人的時候,我們要充分的考慮和理解這個人很有可能是沒有做到良好的準備,在我們面前所展現的也難免都是有限的。
因此,我們在初次見面後如果對一個人有好的積極評價是可以保留的,但如若是消極負面的評價則應暫時保留,等待進一步交往了解後再下定義。
總的來說,就是争取最大化“首因效應”的積極作用,規避其産生消極負面的影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