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養魚老道 原創
飼養過孔雀魚的魚友或許會發現一個現象,假如說我們購買的孔雀魚數量比較多的時候,有的孔雀魚入缸之後,就會迅速的一頭紮到缸底,然後一動也不敢動,尾巴也是全部耷拉下來,如果這種情況在一兩天之内得不到好轉,那麼這隻孔雀魚能夠活下來的概率就不大。
這其中會牽着到一定的應激反應問題,但是更多的是魚兒本身有病或者我們過溫過水根本沒有做到位。
再一個情況就是,我們晚上突然開燈的時候,就會發現大部分的孔雀魚尾巴都是耷拉着的,在開燈的五到十五分鐘之後,它們才會慢慢恢複到原狀,尾巴才逐漸的展開。
其實這些都是與孔雀魚的應激反應有一定關系。
如果是飼養觀賞魚時間比較長久的魚友,大家一定會記得最早流行孔雀魚的時候,它們的尾巴并沒有現在這麼大,很多原生态的孔雀魚,即使現在的尾巴也不是很大,當孔雀魚的公魚長到了兩年以上,随着年齡的老化,它們的尾巴也會逐漸地耷拉下來。
除非是孔雀魚的狀态很好或者是公魚求偶的時候,尾巴才會張到最大,實際上這個大大的尾巴對于很多的孔雀魚來說,就像金魚的大腦袋和大肚子,對于它們的正常遊動都是一種負擔。
因此孔雀魚不管發生了任何不舒服的情況,它們都會先把尾巴夾起來,時間一長就成了針尾。
養魚老道以前也賣過、飼養過、繁殖過很多的孔雀魚,但是大多數情況下,隻有水質和水溫不好的時候,它們才會發生針尾,其他的時候,特别是小魚苗身上幾乎是很少見的。
最近又有很多魚友提到了這個問題,問道養魚老道這個疾病是不是遺傳的,養魚老道感覺這個可能性倒是很小,主要的原因還是與以上的所有原因都有所關聯。
首先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母魚的體質問題,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母魚都養不好,小魚苗不針尾才怪,我們不要天真的以為母魚能生小魚就是完全健康,這根本就是個錯誤的理論,而且小魚苗也不可能一生下來立馬針尾,這會有個時間過程的。
第二點就是小魚苗受到過度驚吓,這也是一個大問題,母魚在生完孩子之後,由于需要補充體力,瘋狂的追逐小魚苗,小魚苗在吓破膽的情況下,對有什麼疾病的抵抗力都沒有了,沒死就不錯了。
第三點也是最為關鍵的一點,我們根本就沒有給小魚苗提供适合它們生存的空間、水質、溫度和食物,尤其是飼養密度過大。
養魚老道在此雖然不能去以偏概全的說,所有針尾的孔雀魚苗都是因為以上原因,但是至少百分之九十的原因就是這麼來的,不給孔雀魚苗提供最佳條件,它們針尾了反而說是遺傳,别自欺欺人了好嗎?
那麼如果說我們的孔雀魚苗已經發生針尾現象了,我們有什麼解決的辦法嗎?
很簡單,把小魚苗所有需要的條件都滿足了就可以了,症狀輕的完全可以自行恢複,症狀重的根本沒有治療的必要了,這個病是絕對的可以要了它們的命的。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