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闫雯雯
獲得第七屆華語青年作家獎非虛構獎的是青年作家楊潇。他去年出版的《重走:在公路、河流和驿道上尋找西南聯大》,講述他徒步重走西南聯大西遷路的故事。
1938年,“湘黔滇旅行團”徒步跨越三省,穿過西南腹地;2018年,楊潇踏上這條1600公裡的長路。豐富的媒體工作經曆和在世界各地的行走經驗,是支撐楊潇非虛構寫作最實在的養料和底氣。《重走》是近幾年非虛構作品的重要收獲,寫了一個不無困惑的寫作者徒步重走西南聯大西遷路的故事。作者從長沙一路向西,獨自穿越湘西、貴州,到達昆明。作為一個記者、作家、背包客,這本書的内容貫穿了作者的文藝身份和文化生活,他以躬行的姿态,将與這個文化事件相關的曆史、文化、地理、社會的方方面面,通過自己的體驗以層累的方式呈現出來,多角度地展示一個時代的精神景象。
楊潇告訴封面新聞記者,走上這條西南聯大的西遷路是非常偶然的。“我當時準備好是走成昆鐵路的,也做了很多功課。我當時已經訂好了飛成都或昆明的機票,然後開始這段旅程,要麼自南向北,要麼從北向南。但當時是清明節,回家掃墓,其中有10多天沒有安排。我就在思考,從昆明到長沙這條路,一首一尾我都是走過的,但是中間的路途我沒有去過,包括貴陽我都沒有去過,于是我就想,曆史上有沒有誰曾經走過這條路?後來就想起了聯大西遷的這條路。”
對于這條路,楊潇之前隻是知道有這麼一群人,在那個烽火連天的歲月,曾經走過這一條路,但是并沒有具體進行過研究。想到這裡,他去找了西南聯大一些學生寫的日記,看了後覺得很有意思,就暫時把成昆鐵路計劃束之高閣,踏上了重走西南聯大西遷之路。
沒有大件的行李,楊潇隻帶了一個42升的登山包,走了41天,從長沙到了昆明。在常人看來,這點行李無法支撐他的旅途:“其實還好,我沒什麼需要帶的,東西也是一再精簡,包括我在常德還減過一次負。背包裡就是兩套換洗衣物,然後有一個幹衣機,因為這一路上比較潮濕。”
楊潇每天走的路就是按照西南聯大西遷的日程走的:“他們是按照當時元、明、清時代這條路上的各個驿站休息的,驿站是很科學的。一天也就三四十公裡,能走到下一個驿站就好了。每天我到了就現找地方住。”
41天,1600公裡,楊潇驚異于自己居然沒有瘦:“當然,中途也有一點坐車的時候。我本來以為會瘦,結果沒有。可能路上吃的東西也比較有油水,一共就瘦了一公斤左右。不過這條路走下來就很有意思,因為行走本來就很有意思。”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ihxdsb,3386405712】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