閏月,是中國農曆(民間大多又稱陰曆,但實際并不相同,農曆是陰曆和陽曆的結合體)特有的一種曆法方式,為了協調回歸年與農曆年的矛盾,防止農曆年月與回歸年四季的脫節,每隔兩三年便會重置某一個月為閏月。
今年2020年閏的是四月,所以農曆生日是四月份的同學們就有福了,可以過兩次生日(當然,如果你是過農曆生日的話),但閏四月在以前的農村,卻是不太受歡迎的,因為民間流傳着這樣一句俗語:閏四月,兩頭春;老農民,賣兒孫。
閏四月到底有什麼不好呢,在古代甚至會到了逼迫老農民賣兒孫的地步?
“閏四月,兩頭春”的意思就是每逢閏四月的年份,便會在這一年的年頭和年尾各出現一次立春。我們中國流傳已久的二十四節氣,其實是按照陽曆來推算的,其中的立春是第一個節氣,隻要在某一年出現閏月,因為這一年的農曆天數延長了(多了一個月),便會出現在農曆年末的時候其實已經是陽曆年二月份的情況,而這時候一般陽曆中的立春便會再出現一次。
所以每逢農曆有閏月,基本便會出現年頭年尾雙立春的情況。
不過既然雙立春會在有閏月的情況下出現,可為什麼閏四月時就不好呢,而不是閏别的月份的時候?
農曆四月是春節和夏季交替的月份,随着氣溫的升高,光照時長的增加,莊稼也進入到快速成長期。如果是有兩個四月的話,那麼便意味着當年氣溫回升得比較慢,小麥、大米等農作物的收獲時間就會推遲,而且相應地下一季的農作物播種時間會有所推遲,農作物種植的時間晚,收獲的時間自然也會更晚一些。
以前的人們很窮,家裡早已經是青黃不接,收成一旦推遲,農民挨餓的也會延長很久,實在揭不開鍋了就隻能借債度日, 或挖野菜充饑( 有些地方農村有“閏四月,吃樹葉”的俗語),如果再沒有辦法,大人小孩都沒有飯吃了,也就隻好把兒孫賣給有錢人家,給家裡人都找個活路。
另外,古人認為閏四月的年份不吉利,會出現各種意想不到的情況,有自然災害,疾病等,老百姓的日子會困苦很多,所以會出現不得不賣兒賣女的情況。
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經驗中總結出來的,雖然農民普遍沒有多高的文化,但是總結出來的俗語卻值得後代學習和參考。
“閏四月,兩頭春;老農民,賣兒孫”這句俗語,是古代勞動人民總結出來的智慧經驗,但在如今科技發達、經濟繁盛的時代,卻已經不太适用,最起碼再難再苦,也不會出現賣兒孫的情況了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