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有産品能像 Instagram 一樣引領一種風潮,甚至這種風潮能跨越軟件本身的使用範疇。
能讓暗淡、日常的照片煥發生機的濾鏡是 Instagram 的标志,它們風格各異,但能夠神奇地營造出一種統一的「Instagram 感」。
當 Instagram 成為一個 10 億人每天都在使用的服務時,它已經深刻地改變了我們拍照、分享的方式。甚至,作為照片背景的餐廳、咖啡館、酒店會主動修改裝飾,讓自己變得更加「Instagramable」(适合拍照上傳 Instagram)。在 Instagram 用戶并不多的中國,「Ins 風」也成了一種家居設計的風格,走進了不少人的日常生活。
但人類的審美就像惱人的秋風,它會在窗外短暫徘徊,但絕不會駐足不前。Instagram 式的審美泛濫之時,也開始有了反抗「Ins 風」的迹象:青少年選擇不加濾鏡,甚至故意讓照片「變醜」;網紅們開始坦誠自己的真實一面,品牌也在用不一樣的手段迎合新的風潮。
「Ins 風已經過時了」的聲音背後,有年輕一代追求真實、個性的固有訴求;也有網紅和 MCN 機構發現原有「套路」不再奏效的血淚經驗。
一、Instagram 是個産品驅動的照片分享應用。
創始人 Kevin Systrom 講述的創業故事是:他發現女朋友很少在線分享照片,原因是當時的手機拍攝效果都很差,因此他想到了美化照片的濾鏡,并親自動手做出了 Instagram 的第一個濾鏡 X Pro II。
▲這是 Instagram 上的第一張照片,由創始人 Kevin Systrom 上傳,使用 X Pro II 濾鏡,照片中的腳來自他的女朋友
這個故事的可信度并不高(Systrom 最初的項目并不是 Instagram),但它揭示了 Instagram 能火起來的兩個最重要原因:一、讓照片變好看的濾鏡;二、它是一個照片分享平台,而不僅僅是一個修圖工具。
濾鏡本來是指加裝在相機鏡頭前的鏡片,通過對光的不同波段進行選擇性吸收,從而讓攝影作品産生特殊效果。在數字時代,照片處理軟件功能越來越強大,能夠對照片進行風格化處理的工具被統稱為濾鏡。
在 Photoshop 中,為照片選擇合适的濾鏡是一項考驗審美、技術甚至想象力的事,而 Instagram 的濾鏡讓一切都變得異常簡單。在手機拍照效果聊勝于無的 2010 年,這個功能尤其重要。Instagram 是随着移動互聯網成長起來的。
2018 年 9 月,Instagram 的兩位創始人宣布了離職的消息。當年以相當大的魄力力排衆議決定收購 Instagram 的馬克·紮克伯格給他們的評價是——卓越的産品領導者。
二、現在,Instagram 上有 40 個照片濾鏡。Kevin Systrom 設計的 X Pro II 還在,而且使用率頗高。
有研究顯示,Instagram 上最受歡迎的前 9 個濾鏡分别是:Clarendon、Juno、Ludwig、Lark、Gingham、Lo-Fi、Valencia、Aden 和 X Pro II。
X Pro II 會大幅增加照片的對比度和飽和度,并在照片邊緣添加漸變的陰影。這是 Instagram 最早的濾鏡,當時手機攝像頭的拍攝效果普遍非常差,X Pro II 的強烈效果就是為了改善照片的顯示質量。
▲X Pro II 濾鏡至今還在 Instagram 上應用. 圖片來自:YouTube
除了效果過于強烈的 X Pro II,剩下的 8 個最受歡迎的濾鏡大緻可以分類三類:
1、Clarendon、Juno、Lo-Fi
這三個濾鏡都可以增加照片的明亮對比,并讓色彩更加鮮豔。其中最受歡迎的 Clarendon 會給照片加一個淡淡的冷色調;Juno 會讓冷暖色調對比更強烈;Lo-Fi 的效果最強烈。
2、Ludwig、Lark、Valencia
這三個濾鏡用于突出某種色彩。Ludwig 會降低照片中其他顔色的飽和度,但會增加暖色尤其是紅色的飽和度;Lark 多用于戶外照片,它會降低紅色的飽和度,同時增加藍色、綠色的飽和度,并增加照片整體的亮度;Valencia 會增加照片的暖色的效果,尤其是會給照片添加黃色效果。
3、Gingham、Aden
這是兩個比較風格化的濾鏡。Gingham 降低照片的飽和度和高光,讓照片偏冷、灰,呈現老照片的風格,也被很多人用于被稱為「日系小清新」的風格;Aden 同樣降低照片的色彩飽和度,同時添加棕色調。
Instagram 上使用最少的濾鏡包括 Kelvin、1977、Toaster 等,它們會給照片增加非常強的風格化效果:或是類似負片的色調,或是略顯詭異的紫色,或是讓照片看起來蒼白、粗犷。
這就是大部分人使用 Instagram 的方式:大家不會花費太多精力去創作藝術化、個性化的照片,而隻是傾向于讓自己日常的照片看上去更好。
大家實現「美好」路徑也大同小異,那些差别并不大的最受歡迎的濾鏡,一起營造了一種内在統一的「Ins 風」。
如果現在讓你快速總結下「Ins 風」具體是什麼風格,可能無外乎會是那幾個詞:多彩、簡約、小清新、高級感。
三、所以本質上,Instagram 是生活的「美好濾鏡」。
這種審美也在反過來影響人們在網絡之下的行為。那些看上去更美好,或者說更符合 Instagram 審美的食物、配飾、擺設、餐廳,更容易獲得人們的青睐。比如,有精緻拉花圖案的拿鐵咖啡、吐司面包就是典型的「Ins 風食物」。
前段時間,一篇題為《國産 INS 風的廉價潮流何時死去?》的文章總結了「四大 Ins 風元素」:火烈鳥、霓虹燈、龜背竹和波波池。
對品牌方來說,這種需求促使他們做出改變,明星和意見領袖們發布在社交平台上,體現「生活儀式感」的「Ins 風」元素是最容易被模仿的。
TheVerge 的一篇報道發現,很多餐廳的裝飾、選址(傾向于選擇能讓更多陽光進入的地段)、菜品和飲品等都在優選考慮 Instagram 拍照的需求。
這種風格甚至影響到了中國的家居設計,盡管中國 Instagram 用戶并不多。
《第一财經雜志》把「Ins 風」在中國的流行歸結為「國内年輕一代消費者的生活方式的根本性轉變」,他們想購買高品質的商品,同時希望擁有更好層次的、個性化服務和購物體驗。
家居設計的「Ins 風」則是意見領袖、用戶需求和商家裝修風格多種因素影響下的結果。一财援引淘寶的數據顯示,去年「雙 12」期間,家居裝修類成交量前十的商家多半都是「Ins 風」。
四、萬物皆學「Ins 風」本身就是一件不正常的事情,最初的反抗來自标榜個性的更年輕的一代。
最初,一些人在 Instagram 上發起了「不加濾鏡」(#nofilter)的活動,如今加了這個标簽的照片已經有 2.5 億張。
最近,《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采訪了幾位年輕的不加濾鏡的新晉網紅和普通用戶,他們已經和過去的網紅和用戶有一些截然相反的偏好。
▲ 年輕的網紅們樂于暴露自己的真實一面
更年輕的一批用戶認為,相比修飾過的完美,他們更渴望坦誠和真實。甚至在一些情況下,他們會主動讓照片看起來模糊、充滿顆粒感。
一個叫 Huji Cam 的應用最近大受歡迎,下載量已經超過了 1600 萬次,而它自帶「變醜」濾鏡:可以讓清晰明亮的照片看起來像用老式的一次性相機拍攝。
▲ 使用 Huji Cam 拍攝的照片效果
對更年輕的網紅來說,真實也是他們追求的狀态。他們不會像過去的網紅,隻有當光線完美時才拍照上傳,而是更追求「想怎麼拍就怎麼拍」;他們也不會在意發重複的照片,這些在過去的網紅看來都是大忌。
五、反「Ins 風」并不是年輕小孩們又一次标新立異的遊戲,MCN 機構、上一代網紅和品牌方都意識了這股風潮的影響。
一家網紅管理平台的負責人告訴《大西洋月刊》,在他管理的網紅中,60% 粉絲在 10 萬以上的人每月都在掉粉。一年前,做過美甲的手放在精美的咖啡杯上的照片還能獲贊無數,但現在,人們更有可能取關。
網紅們第一次有了這樣的疑問:粉絲的口味正在改變,我該怎麼繼續漲粉?一位叫 Taylor Cohen 的數字研究專家甚至精确給出了「Ins 風」流行的巅峰時間——2018 年中期。他舉了個例子,号稱「紅遍北美」的 Instagram 快閃博物館 Happy Place 就在短時間内遭遇了重創:2017 年,Happy Place 登錄洛杉矶,199 美元的 VIP 票供不應求;但今年 4 月來到波士頓,Happy Place 遭到了冷遇。
▲ Happy Place 内的陳設. 圖片來自:Unsplash
一些敏銳的品牌在适應這種變化,比如美妝品牌 Glossier 使用黑洞的 meme、看上去更自然的妝容等在 Instagram 上迎合年輕一代的口味。
盡管感覺異常艱難,上一代的網紅們也在努力改變,他們開始坦誠分享自己為了維持完美承受的巨大壓力,并透露自己真實的收入。在推廣品牌時,網紅們也開始使用一種新的方法:曬用完的空瓶,這是比精美的品牌産品照更有說服力的安利。
對 Instagram 來說,這樣的變化對産品設計和平台生态都提出了新的課題,「反 Ins 風」的風潮在商業上的影響,也剛剛開始。在參差多态的混亂和千篇一律的美好間來回折騰,是時尚行業的永恒話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