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作者:張立新 奉青玲
49年前,1970年4月24日21時35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号,開創了中國航天史的新紀元,使我國成為繼蘇、美、法、日之後世界上第五個獨立研制并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極大地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極大地提振了全國人民的信心。在第四個中國航天日到來之際,我們揭秘東方紅一号衛星發射背後鮮為人知的幾個故事和細節,共同感受老一輩航天人創業的艱辛與不易。
●測試:故障導緻的曆史遺憾
在進行了6發中程火箭發射試驗之後,2号發射場正式登上世界航天的舞台。
1969年9月3日,兩枚最新研制的“東風4号”——也就是後來所說的“長征1号”運載火箭秘密運抵7号測試廠房。這兩枚火箭正是在東風系列中程火箭基礎上研制而成,專門用于發射東方紅衛星的。“東風4号”中遠程火箭由兩級液體火箭組成,在其上增加了一段固體火箭。如果這兩枚火箭發射試驗取得成功,将意味着發射東方紅衛星的條件業已成熟。
“東風4号”火箭是在上個世紀60年代研制的,各種幹擾不可避免地影響了研制進度和質量。剛剛抵達發射場的火箭,在測試中問題故障不斷,幾乎每天都在排除故障。錢學森帶領大家一個一個地排查火箭故障隐患。
1969年11月16日下午6點,首發“東風4号”火箭沖破重重阻撓,帶着研制人員的殷切期望,向着預定的目标疾馳而去。一開始,雷達系統和電影經緯儀不間斷跟蹤目标,一直跟到火箭飛出發射場測控區域。發射人員已經開始歡呼,準備慶祝。就在此時,落區突然傳來消息,火箭從雷達上失蹤,光學跟蹤也找不到目标。
這個消息給所有人潑了一盆冷水。“東風4号”火箭的射程可達5000公裡,一旦失控,很有可能飛出國境線。這在當年那種緊張的國際環境下,後果可想而知。
技術人員緊張地分析着火箭可能的落點,搜索人員都一無所獲。錢學森聞訊趕到測控機房,親自主持分析火箭落點。他看了現場的測控數據後,毅然斷定:火箭在600多公裡處沿着抛物線墜落,并給出了相對準确的落點位置。按照錢學森的指點,搜索飛機很快在新疆境内發現了火箭殘骸。
故障原因隻是一個分離插頭接觸不良,導緻火箭級間沒有成功分離。
首發“東風4号”火箭發射試驗就這樣以失敗告終。
1970年1月30日,第二發“東風4号”火箭發射取得圓滿成功,“東方紅1号”衛星的發射随即排上日程。大家在為即将迎來我們國家的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而激動之時,也不免有一絲遺憾。因為就在我們全力以赴排查“東風4号”火箭的故障時,日本已經趕在我們前面成功發射了他們的第一顆人造衛星,成為世界上第四個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
(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出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