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看書時,認識了一個概念“歸因”,顧名思義:就是得知了事情的結果之後,歸納原因。感覺跟前段時間,風靡一時的“複盤”的意思有點接近。
到某度上搜了一下,發現這是一個心理學概念。
歸因是指人們對他人或自己行為原因的推論過程。具體地說,就是觀察者對他人的行為過程或自己的行為過程所進行的因果解釋和推論。
歸因理論指出,人們在尋找因果關系時經常會出現一種所謂“自我服務偏見”的謬誤,也就是個體傾向于将成功歸因于自己的能力或者努力,而将失敗歸因于外部因素的限制或變化。
說白了就是不管做對了事兒還是做錯了事兒,都要找找原因,看看是誰的過錯,或者是誰的功勞,什麼因素導緻了失敗或成功。
我們分手吧……
舉個例子,假想你作為家長,你兒子剛上大學,就跟班裡的班花談戀愛,愛的是轟轟烈烈,死去活來的,結果沒想到不到一個月,兒子就被班花甩了。你的兒子跟你打電話傾訴,在電話裡号啕大哭,這個時候你知道需要給孩子一些慰藉,你會怎麼來安慰才能讓你兒子心裡好受一些呢?
傷心是一種說不出的痛
這個時候,若是老爸可能就會不假思索的,這樣對兒子講:“哭個球啊,别在哪裡鬼哭狼嚎了,多大點事兒啊,你也不想想是怎麼個情況,為什麼會造成這樣的結局?你是不是哪裡做的不好,多往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吧,當年我追你媽的時候,我……”
如果是經驗豐富的媽媽,特别疼惜兒子,會這樣跟兒子說:“兒子,愛情這東西,得講緣分的,不是你努力就能hold住的,明白嗎?沒緣分,你就是再努力,或者你就是再優秀,也是白搭。跟你個人沒關系,别哭了。振作起來,沒準兒下一個才是更适合你的……”
爸爸和媽媽雖然都是安慰兒子,但他們的歸因截然不同。
顯然,媽媽的安慰更能減輕孩子的痛苦,因為她說的原因是外部因素,向外求。兒子根本無法控制的部分;而爸爸則是讓兒子向内找原因,這種隻能讓兒子更覺得自己沒用,錯失機會會更加埋怨自己。
緣分
歸因的四個分類,基于穩定性和内外部,分别可以分為:
内部穩定:能力
外部穩定:環境
内部不穩定:态度
外部不穩定:運氣
對于不好的事情,安慰别人,從“外部不穩定”的角度切入,效果會更好一些。把原因歸于外部無法控制的部分。
對于好的事情,若想激勵當事人,則應該從“内部穩定”切入:肯定他的能力,是他的能力爆棚讓事情取得了成功,減弱運氣的成分,這樣會更加激勵當事人。
對于那些成功的人來說,他們往往在失敗後更傾向于從“内部穩定”切入從自身找原因,對于成功的事情,一般會歸結于“外部不穩定”的運氣。
歸因分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