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在《論語·微子》中說:“微子去之,箕子為之奴,比幹谏而死,殷有三仁焉。”箕子,名胥(xū)餘,商末王室貴族,據說是商王文丁之子,帝乙之弟,商纣王叔;但也有說法認為箕子是商武丁後裔,是商纣王的堂族長輩,《史記·宋微子世家》說:“箕子者,纣親戚也。”箕子官至太師,因封地在箕,故稱箕子。箕國是商朝封國,其地望不明,箕子是商代箕國最後一代國君。許多古籍都有明确記載不同地址的所謂“箕子墓”或“箕子冢”,這可能跟商末箕子國或其他殷商後裔受戰争影響國人四散流竄卻不忘紀念箕子的行為有關。據《史記·宋微子世家》記載:“於是武王乃封箕子於朝鮮而不臣也。”為了紀念以仁義賢能著稱的箕子,殷人到處為他建碑立冢也就不足為奇了。箕子确實是言出必行,武王克商後找到箕子尋求殷商敗亡的根源,箕子不願提起自己的故國,武王會意,于是改求治國方略,箕子首先表明了自己不為周臣的立場,然後授予武王《洪範·九疇》,“洪範”,即治國的經驗範本。武王聽完,十分欽佩,就将箕子封到朝鮮,沒有讓他作為周的臣民。
商代箕國雖是商王室的封國,但箕國其實早在夏朝甚至更早便已存在,據考證箕族是神農氏後裔,起源于姜水一帶,最早的箕地可能在陝西寶雞一帶。清代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記載:“褒城縣有箕山,在縣北十五裡……箕山之谷,亦謂之箕谷。”褒城縣為古代縣名,即現在的陝西漢中市勉縣褒城鎮,在寶雞市南部,有說法認為三國諸葛亮與曹魏的“箕谷之戰”就是發生在這裡。先商箕國是一個頗為強大的部族,聲名遠播,以至後來的天文學家将箕定為天上二十八星宿之一,即箕宿,意為“蒼龍的糞”。“維南有箕,不可以簸揚”是《詩經·小雅·大東》對箕宿方位的描寫。
“箕”其實是“其”的後來字,“其”的甲骨文看上去像一個倒寫的“岡”,其實是用竹篾或藤條編織的一種農具——箕,分為兩種,一種織地細密,用來盛谷物或揚谷去糠,叫簸箕;一種織地松糙,盛泥沙或者捕魚蝦,叫畚箕。據說這種“箕”的創作靈感來自河道間自然形成的縱橫交錯的雜草和樹枝,它們相互纏繞,形成網狀,有時還能将河中的魚蝦兜在“網”中,人們便從中受到啟發,發明了“箕”。一開始當然也隻是用來兜魚網蝦,後來随着不斷改進,用途逐漸廣泛,變成了生活中一種必不可少的盛器。早在西周以前有“箕宿”星名,“箕宿”有三星官:箕、糠、杵(搗物的棒槌),谷物搗去外殼後,由箕上下翻騰簸掉秕糠,即使現在的農村還在用這種土辦法。後來随着字義的細分,“其”加“竹”變成“箕”,用來特指竹篾編織的簸箕,“其”的本義消失。遠古箕地應該是最早發明這種簸箕的部族,而且擅長編箕,并以它來定族名。
箕的甲骨文
先商以前的箕國曆史不明,古籍或地方志記載陝西、山西、河南、山東等地都有箕山、淇水、箕城等相關“箕”的遺址,應該跟早期箕部族的大量遷徙分支有關。有一點可以肯定,箕國被商朝所滅,成了王室貴族的封地,到了箕子一代,天下動蕩,王室飄搖,箕子身為王室貴族,又兼任太師,眼看着西部周族虎視眈眈,而商纣王又奢靡腐朽,憂心如焚。《韓非子·喻老》記載:“纣為象箸,而箕子怖”,說得是箕子有一回見纣王進餐,發現他用得是犀玉之杯、象牙之筷,就感到害怕憂慮。箕子的推理是:用了象箸玉杯,就會整天想吃山珍海味,必然想穿華衣錦帛,必然想住廣室高台,必然想把全天下的稀世珍寶網羅為已有,這麼一來,國家就危險了。于是開始裝瘋買傻,箕子以老子“見小曰明,守柔曰強”的超前智慧求得全身而退,保住了晚節。成語“象箸之憂”就是因此而來。《周易》六十四卦之“明夷卦”就是根據箕子事迹來解剖卦像的,“明夷”就是太陽落山,“光明隐入地下”之象,即光明受到了侵犯,此時當堅守韬光養晦的原則,箕子在面對明夷之時堅守正道,因而“利貞”。
不出幾年,箕子的預言果然成真了,箕國的族人也因為箕子的先見之明躲過了一劫。今本《竹書紀年》記載:“(武王)十六年,箕子來朝。”商亡後,箕子應該去見了武王,周原有蔔辭“唯衣雞(殷箕)子來降,其執暨厥史”的記載,箕子去朝見武王時,還随身攜帶史官。箕子授予武王《洪範·九疇》應該在這段時期。之後箕子帶着族人遠走他鄉,轉輾各地,最後東渡朝鮮,史稱“箕子朝鮮”。箕子建朝鮮國同化當地土著的事在西漢《尚書大傳》中也有記載:“武王勝殷,繼公子祿父,釋箕子之囚。箕子不忍周之釋,走之朝鮮。武王聞之,因以朝鮮封之。”大意是周武王克殷後,讓武庚祿父續享殷商祭祀,釋放箕子。箕子不願意做周的順民,于是帶着族人遷往朝鮮。武王聞之,幹脆将朝鮮之地作為他的封地。期間箕子回過一趟故地,據《史記·宋微子世家》記載:“其後箕子朝周,過故殷虛,感宮室毀壞,生禾黍,箕子傷之,欲哭則不可,欲泣為其近婦人,乃作麥秀之詩以歌詠之。”意思是後來箕子朝周,路過殷墟故地,見宮室毀壞,禾苗茂盛,十分傷感,欲哭無淚,乃作《麥秀》一詩抒發憂傷。
平壤箕子冢
《後漢書·東夷傳》更是記錄了箕子開發朝鮮同化土著的不俗政績:“(箕子)避地朝鮮,始其國俗未有聞也,及施八條之約,使人知禁,遂乃邑無淫盜,門不夜扃,回頑薄之俗,就寬略之法,行數百千年……”可以看出,在箕子的治理下,朝鮮國路不拾遺,一副繁榮昌盛的景象。箕子朝鮮延續了長達一千餘年,直到西漢初年被一個叫衛滿(衛國後裔)的人滅掉自立,之後成了“衛滿朝鮮”,現今朝鮮和韓國皆有箕姓。
文/堰風
更多方國曆史
春秋古國——麇國,翻越秦嶺山脈,經曆數次大遷徙,其間還稱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