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隻要路對就不怕路遠

隻要路對就不怕路遠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8 23:23:14

(本文首發于“劉潤”公号,訂閱“劉潤”公号,和我一起洞察商業本質)

最近我看見了一個視頻,視頻裡OPPO提出了一個概念,叫“闆凳精神”。

我覺得挺有意思的。

為什麼?過去大家對OPPO可能有一個印象,它營銷做得很好,是一家營銷驅動的公司。

但在這個視頻裡,OPPO說還要再招2000名研發人員,這到底怎麼回事?又到底什麼是闆凳精神?

作為一名死硬的理工技術男,這引起了我的好奇。

于是我找到OPPO研究院的工程師們,做了一次專訪。和他們聊完我發現,這事不簡單。

我看着他們坐在闆凳上,大膽設想,然後小心翼翼地驗證每一個技術細節,最終一步步讓手中的技術走到台前,這中間,有太多的不容易。

今天,和你分享。


隻要路對就不怕路遠(對的路永遠不怕遠)1

坐了6年的闆凳,才走到了台前

“充電5分鐘,通話兩小時”,這是OPPO的一句經典廣告語,相信你也聽說過。

這個技術,叫做閃充,經過這些年的叠代,現在叫超級閃充。

據說,選擇買OPPO手機的,有20%以上都是因為看中了它的閃充功能。閃充,也從2014年問世至今,9年時間,改變了2億多人的充電習慣。

按理說,這樣的明星技術,從剛開始研發起,應該就受到重點關注了吧。

可沒想到的是,這項技術竟然坐了6年的闆凳,整整6年,才走到了台前。

2008年,東莞長安工業園。

此時的張加亮,正在設計研發一款Pad(平闆電腦)。

他遇到了一個特别大的技術難題,就是Pad的電池特别大,有8000毫安,而當時的充電器隻有0.5安培,最大的也就1安培。毫安mA、安培A都是電流的計量單位,1安培=1000毫安。

電流比較小,給手機充電勉強還行,但給Pad充電,充滿一次需要15、16個小時。

而且Pad的屏幕又大,耗電特别快。測試的時候發現,即使你一邊插着充電器,一邊用,結果用的速度比充的速度還快,永遠都充不滿。用一天,然後要在家閑置一天,就用來充電。

這是個大問題。

張加亮作為工程師,完全無法忍受這一點。

于是,張加亮和當時興趣小組的幾個小夥伴們一起,在水下開始鼓搗起來了。

之所以在水下,是因為才剛有個設想,開始嘗試,也不知道能不能做出來。而且大家水上都有日常工作,張加亮的第一任務,就是把Pad發布出來,所以隻能用業餘時間,在水下做。

有時候搗鼓到大半夜,出了園區,對面是一家台資公司,廠子裡養了幾條狼狗,一到晚上,有人走過,狗就隔着鐵栅欄叫,還會從栅欄裡鑽出來追人。

張加亮就被狗追過,加班晚了回家被狗攆,到現在他回憶起來,真是難忘又搞笑。

在家裡也是,經常半夜有想法,爬起來就搗鼓。後來他怕打擾家人休息,索性就不回家了,就住在實驗室裡。

聽他聊到這兒,我特别受觸動。因為我也曾經是一名工程師,在工程師中間有一種文化,就是想盡辦法,都要解決問題。即使半夜餓着肚子找吃的,即使睡在辦公室,都要把手頭的事研究出來。

就這樣,張加亮一直在水下搗鼓了2年。後來趕上公司有一個活動,可以提報項目,這才立了項。

那時,張加亮30歲,團隊其他小夥伴們大多20來歲。

後來怎麼樣了?你們成功了嗎?我問張加亮。

沒有。張加亮說,這Pad最後不發布了。

然後呢?我繼續問道。

Pad被斃掉之後,2012年,張加亮的團隊轉戰去做手機了。

當時他手裡有一個手機的項目,他打算把一直研究的閃充技術,搭載應用到這手機上,眼看就要成功了,結果,這款手機先被斃掉了。

怎麼辦?實在是不甘心。機會可以再找,但研究不能停下來。張加亮決定,繼續研究、驗證。

終于等到了2014年,有一個旗艦款手機要發布,Find 7。可張加亮實在不敢打Find 7的主意,于是先找了另一款非旗艦的手機,去跟産品經理談,沒想到,當場就被拒絕了。

最後沒辦法,他決定沖一回,找到了Find 7的産品經理問,能不能搭載我們這個技術。結果産品經理對他說,你們這個技術還太新,玩轉沒有?行不行?我這是一個旗艦機,很重要的。

張加亮團隊很堅持,于是開始給産品經理過堂,類似于答辯,去解釋各種質疑,最後不知過了多少回合,私下也讨論了無數次之後,他們終于到了管理層這一關。

繼續過堂。

張加亮說,我印象非常深,有一次從早上9點多開會,一直到中午12點多,準備散會了,可當時的COO還意猶未盡說,我們一起吃飯,有幾個問題我想再和你聊聊。

他問我,做這麼大的功率,安全問題能保證嗎?傳統的是0.5安培、1安培,你要提高到5安培,這玩意靠譜嗎?

我向他解釋到,這麼長時間以來,我們做了很多回驗證,數據和事實擺在這兒。

接着他又問,既然你說得這麼好,别人為什麼不做?

這簡直是靈魂拷問。對啊,别人為什麼不做?

我當時一愣,想了想說,别的公司,他們的工程師,他們的團隊,也是從社會上招的自然人,不是從天上招的神仙,能力不見得比咱們強多少。我有信心。

最後COO一咬牙,決定相信張加亮團隊,搭載閃充技術。

就這樣,Find 7最終正式上市,發布會上,閃充成為了它的一個重要賣點。

從2008到2014,整整6年。

但凡你耐不住寂寞,稍微急功近利一點,動了放棄的念頭,這事就黃了。但凡你這個闆凳稍微坐不住,就不可能把闆凳坐熱。

這種執着堅持的長期主義精神,就是工程師的闆凳精神。

張加亮說,真正的熱愛做不了假。

因為熱愛,才能做成超級閃充。因為熱愛,才能不斷把邊界推遠,去真正解決用戶的痛點。

“刷個牙的時間,手機電量就可以充到差不多,這不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嗎?”


隻要路對就不怕路遠(對的路永遠不怕遠)2

嘗試了折疊一塊屏幕的所有方式

艾瑞咨詢2022年1月發布的《中國折疊屏手機市場洞察報告》顯示,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連續下滑,折疊屏手機出貨量卻逆勢增長。

為什麼現在折疊屏很火?

智能手機的技術,今天其實已經發展到一定的瓶頸期了。技術暫時停滞了,很難有颠覆式創新。

那,我們能做什麼呢?還有什麼痛點是可以去進一步解決的?

手機的大小。

現在最大的手機屏幕大約6.8英寸,什麼概念,幾乎到了一個人手握的極限。手小一點的,還握不住。但是,人還是希望有更大的屏幕。

比如,更大的畫面,能帶來更沉浸式的遊戲體驗。

隻要路對就不怕路遠(對的路永遠不怕遠)3

這時,手握的限制和對屏幕越來越大的需求之間,産生了矛盾。

所以折疊屏就變成一個非常重要的可能性,和選擇。這是可以創新的地方。

雖然大家都覺得折疊屏是未來,可中間涉及到太多的技術難題了。

工程師成蛟所在的團隊,幾乎嘗試了折疊一塊屏幕的所有方式,外折、内折、上下折,但是,他卻并沒有着急把它推向市場。

隻要路對就不怕路遠(對的路永遠不怕遠)4

其實在OPPO Find N上市前,外部有特别多質疑的聲音,“其他家都已經發布折疊屏産品了,OPPO怎麼還沒有?OPPO這一步是不是落後了?”壓力特别大。

這還坐得住嗎?必須坐得住。

為什麼成蛟團隊即使頂着壓力,都不把它推向市場?

因為用戶真正關心的問題,還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

就比如,折痕問題。

成蛟其實在2013年時,很早就開始做折疊樣機了,但因為團隊人少,直到2018年才重新開始系統地做。

因為對技術的判斷還不是特别清晰,給不出結論,到底是内折好,還是外折好,所以那時内折和外折同步在做。

雖然外折時,屏幕彎折度更大,又少了一個屏,在整機輕薄這一點上,是有優勢的。但外折有一個缺點,屏幕暴露在外面,不容易保護,無法解決“可靠性”問題。

後來做了很多技術探索,最終成蛟的團隊選擇了内折方向。

内折,也分U型、水滴型,成蛟又選擇了水滴型。為什麼?

我們想象一張A4紙,對折時,會有一道明顯的折痕,而如果捏住A4紙的兩端,彎折的地方就像一個水滴型,折痕更淺。

隻要路對就不怕路遠(對的路永遠不怕遠)5

而且,水滴型手機,是無縫的。U型的貼合不夠好,中間會有縫,讓用戶手感不好。

但是,和U型相比,水滴鉸鍊的結構更複雜,這給成蛟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首先,鉸鍊本身就有136個零件,這已經很複雜了;鉸鍊還得和屏幕配合,去支撐和保護屏幕,屏在動,轉軸也在動。

然後,這塊要彎折的柔性屏,并不是我們想象中的一塊屏,而是有12層,這12層還是由不同的結構和材料組成。

隻要路對就不怕路遠(對的路永遠不怕遠)6

一旦彎折幾十次或者幾百次,12層屏幕之間可能就産生了錯動,裡面分層了,導緻屏幕彎折處中間就有一條亮線,或者裂了,這個屏就直接失效了,這可以算是成蛟在開發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問題。

這怎麼辦?後來怎麼解決的?

成蛟團隊第一時間去找了一家屏幕廠商要解決方案。

但廠商擅長的是U型鉸鍊設計,他們給的方案,移植到水滴鉸鍊上,明顯開始“水土不服”。

這時,項目進度已經非常緊張,這個問題如果解決不了,整個項目可能就黃了,至少也要大幅度延期了。

于是成蛟團隊開始不斷調整屏幕疊層材質、堆疊方案,最後拿出了屬于自己的方案。

當兩套方案擺在面前,内部卻有質疑的聲音,對方是供應鍊的權威,我們自己這方案,能行嗎?

但經過前期這麼多的分析,成蛟堅信自己的理解是對的,最後還是堅持下來了。

第一次試産,第二次試産之後,事實證明,成蛟團隊的方案确實更好。

被折疊了20萬次的Find N,折痕和傳統屏幕方案相比,降低了30%。

除了折痕,用戶還特别在意開合手機時的手感,是否舒适,還要能懸停。

這背後,成蛟也花了很大的努力,改進了鉸鍊裡的關鍵零件“凸輪”,這個凸輪隻有3.3mm,叠代了16版之後,才實現了可以在50度到120度之間的任意角度,自由懸停。

從2018年到2021年,成蛟團隊4年叠代了6次,終于在2021年底,Find N量産上市,并且用的OPPO自己的折疊屏方案。

量産,這給了工程師們極大的激勵。

你說工程師到底要什麼?

這件事是不是有意思,有價值,能不能讓他有充分發揮的空間,能不能給他足夠的信任,能不能讓他在過程中得到成長,才是工程師們最想要的。

他們在用戶看不到的地方,一點一點地努力,不斷地攻克難點,為的就是找到那個好的解決方案。

而且正是因為事情很難,最後卻做成功了,讓技術人員獲得很大的成長和成就感、榮譽感。

為用戶解決問題,踏踏實實地幹,闆凳坐爛了也不怕,坐爛了,事就成了。

這就是這群“笨小孩”的闆凳精神。


隻要路對就不怕路遠(對的路永遠不怕遠)7

第一顆自研芯片,項目代号:馬裡亞納

馬裡亞納MariSilicon X,是OPPO的第一顆自主設計、自主研發的芯片。

你可能會問,為什麼要自研芯片呢?

因為做芯片,即是戰略,也是價值。

什麼是戰略?

做芯片投入大,周期又很長,是真的需要長期主義的。

一個科技公司如果沒有底層的核心技術,就無法做出真正具有差異化的産品,也就沒有未來。

所以,自研芯片,是戰略的必然選擇。

什麼是價值呢?

價值是,真正以用戶需求為出發點,用關鍵技術去解決關鍵問題,服務好用戶,從而提供真正的價值。

今天,用戶對手機拍照的功能需求在不斷升級,要更快更清晰,最好夜景也要能拍出好效果。

雖然行業裡有很多通用的旗艦級芯片,但通用芯片需要滿足所有廠商的訴求,就注定無法滿足所有用戶的差異化真實需求。

就好比你用電腦打遊戲,電腦的CPU和集成顯卡也能運轉得不錯,但如果加上一個獨立顯卡,效率提高了,遊戲玩得更爽。

OPPO做的馬裡亞納X,就是一顆影像專用的NPU芯片。

NPU,可以理解為在Sensor(攝像頭傳感器)和SoC(System on Chip,系統級芯片)中間,再加一顆專用芯片來處理影像,就像加了一個獨立顯卡一樣,去專門為影像服務。

所以OPPO做自研芯片的DSA做法,可以理解為是"專芯專用"。

姜波,就是這枚芯片的負責人。

他說,OPPO在影像上耕耘了很久,超過10年,一直把影像作為非常重要的差異化的點,但是,遇到瓶頸了。

因為你做出來的很多算法和技術,都積累在第三方芯片上了。

而想要給拍照帶來超預期的體驗,就不能受制于SoC芯片所提供的基本算法。更重要的是,要讓自己徹底變成一家在影像上know-how的公司。

加上現在AI技術的成熟,于是他們決定,從影像芯片入手,自己研發。

這枚芯片具體要解決什麼問題呢?做影像的優化。

比如,針對兩個拍照場景優化。

第一是HDR高動态影像。當光線很強,而人臉很暗的時候,這種情況如何處理?

第二是夜景拍攝。光線很少,拍出來的視頻和照片,常常一片模糊,或者噪點非常高,導緻大家沒有在晚上拍視頻、拍照的欲望了。這又怎麼辦呢?

用AI(人工智能)。AI有兩個能力,一是基于數據的訓練,二是基于模型的推理。

什麼意思?

姜波所在的芯片團隊,找來了50萬張真實的照片,夕陽的照片,黑夜的照片,然後把這大量的數據交給人工智能去訓練。AI經過訓練後,得到一個模型,未來你再拍視頻時,AI會基于模型去推理。推理到底把照片處理成什麼樣才叫好?然後,呈現給你一張更好的照片。

隻要路對就不怕路遠(對的路永遠不怕遠)8

(夜景降噪前後對比,左邊為處理後效果)

這些能力,最後就固化在NPU芯片裡了。

這裡還有一個難點,那就是AI的算力問題。

當我們拍一張照片時,手機為什麼會轉幾圈呢?因為手機AI算力不夠。為什麼會不夠?這和曝光次數有關。

真正要把一張照片拍好,進來的光線要夠。以前的做法是,鏡頭打開,曝光一次;現在做法改進了,其實你一按拍照按鈕,它是兩次曝光,一次短曝光,一次長曝光,通過兩次曝光,得到兩次的數據,然後集合處理。現在有些廠商甚至開始做三次曝光,快門閃了三次,一次長、一次中、一次短,獲得三張照片。

為什麼要這樣做?因為曝光量大了之後,照片處理的餘地才大。

可是這樣做之後,數據量就變得特别大,幀數也變多了。而三次曝光的照片數據要從鏡頭,傳到NPU芯片上做計算,如果速度不夠快,就會導緻你按下快門之後,屏幕就會一直有一個圓圈在轉,兩三秒之後,照片才顯示出來。

所以,這又需要在馬裡亞納芯片上,寫一個接口算法,來更快地傳輸數據。

就好比你家裡的寬帶,不夠快的話,你看視頻也會卡。所以用算法把路修得更寬,讓傳輸速度更快。

難題又來了。

一開始,姜波和團隊在行業裡找了一個接口算法的供應商,而因為當時行業算法生态不夠發達,而馬裡亞納X用的又是6nm制程工藝,比較先進,供應商也不能保證能做出來。

而且對方給出的算法,隻能達到3.5Giga的速率。(Gigabyte,也就是GB,一個速率單位。)在OPPO評估後,也達不到自身需求。

因為姜波團隊正在設計的芯片,得要處理三次曝光的大量數據,3.5Giga還不夠,要求至少做到4.5Giga。

但是,這顆芯片的設計目标,是要趕Find X5 Pro上市,時間太緊張,等不起。怎麼辦?

行業内難以短時間給出方案,除了自研,幾乎沒有任何出路。

坦白說,大家一開始都不敢做,因為一個接口的成敗會影響整個芯片成敗。一旦失敗,整個項目就失敗了。

可沒辦法,想想用戶要什麼,他們要更好的拍照體驗,他們不要轉圈,為了達成目标,隻能接受挑戰,迎難而上。

團隊工程師們最後咬緊牙說,我們自己上。

就這樣,一個小團隊戰戰兢兢地從低速率開始,慢慢從1點幾Giga,到2.5Giga,一步一步調到了4.5Giga。

現在,這顆芯片就搭載在Find X5 Pro這款旗艦機上面。

從2019年下半年,到2022年2月上市,兩年多一點的時間要研發完成一顆芯片,從設計、流片、驗證,再到最終點亮和商用,即使是對成熟廠商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姜波和他的團隊,不僅完成了,還做到了每秒18億次AI算力,也讓這樣的算力水平達到了全球領先水平。

姜波團隊因此擁有了屬于自己的芯片,甚至連芯片中最為核心的IP,NPU和ISP,都是OPPO自研。

而馬裡亞納X這顆NPU芯片和SoC系統芯片一起,成為手機核心運算的左右大腦,一機雙芯時代,來了。

這太有價值了。

因為要做高端影像的芯片和差異化手機,就必須擁有屬于自己的專利,這樣才能在此基礎上,不斷地優化。未來,才可能做出更多的專利,和更多的芯片。

現在,OPPO在芯片領域的全球專利申請數量,已經超過1700件了。

所以說,OPPO做芯片,即是戰略,也是價值。

聽完姜波的故事,原來,我們今天按下拍照鍵,能快速得到一張高清的夜景照片,無論白天還是黑夜,能随手拍出一段高質量的視頻,背後有如此複雜的算法默默在工作,隻不過我們并不知道而已。

其實僅僅為了影像一個功能而去做一顆專門的芯片,這很奢侈,就像請了一個能做滿漢全席的大廚,隻在家裡提供服務一樣。

但隻要用戶有需要,它就有價值。

姜波說,馬裡亞納,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溝,以此命名第一顆自研芯片,也代表着OPPO的深刻認知,和探索最底層技術的決心。

盡管這條路很難,很艱險。但你隻有探索,才知道答案。


最後的話

在OPPO,有一個特殊的部門,研究院。

它特殊在哪兒?和産品部門不同,它不設短期的KPI。

為什麼?就是因為并不是每一項技術最後都能轉化成産品。

行業内有一個數據,轉化率能超過25%,就已經相當不錯了。但如果工程師們隻盯着轉化率,研究方向就窄了,大家都跑去研究那些轉化可行性高的技術,而真正的技術就出不來了。

沒有KPI的追趕,像一個工程師樂園一樣,你隻有為工程師這群人提供這樣的環境,他們才敢花着不一定能出結果的研發經費,才敢不斷嘗試。

我們說,一個公司裡,銷售部門掙今天的錢,産品部門掙明天的錢,而研究院掙後天的錢。

做産品研發,有兩種驅動力。一種是需求驅動,就是消費者今天先有個需求,然後你去研發,能不能研發出來,不一定;還有一種是技術驅動,那些真正的科學家、工程師,想研究什麼技術,就先研究着,之後有沒有用,不一定,但說不定未來有大用處。

研發部門,産品經理驅動的文化,主要是需求驅動的;而研究院,則更多屬于技術驅動。

為了戰略,為了未來而研究,但未來卻并不清晰。這樣的研究院,看起來是闆凳部門,其實不然。他們是“特戰部隊”。

由Lab、STG、Platform,三種形态組成的特戰部隊。Lab就像一個作戰小隊,幾人到十幾人,最小的單位,就錨定攻克一個技術方向;STG(Special Technology Group),特别技術小組,主攻創新的解決方案;Platform,連接内部和外部的平台,對内聯系Lab和STG,對外面向客戶,是“外交官”,也是技術的“翻譯官”。

這樣的特戰部隊,有張加亮,成蛟,姜波,還有未來千千萬萬的工程師,這些勇士們,一定能用熱血,凝聚出超強戰鬥力。

科研,從來沒有捷徑可以走,從來沒有快車道,隻有踏踏實實沉下心來幹事情,才能把每一步都走穩。

而這個世界的科技之所以能發展,正是因為工程師們的堅持,是長期主義,也是闆凳精神。

今天我們聊了閃充,折疊屏,自研芯片,聽起來,都很厲害。但做起來,真的很難。

有時候,你看不見路。有時候,你眼前有很多條路。

幸運的是,你選擇了一條正确的路。哪怕這條路很曲折,哪怕這條路你走得很辛苦。

但對的路,永遠不怕遠。

祝福所有的工程師們,願你擁有闆凳精神,去攻克一個又一個山頭。

也祝福OPPO,一路微笑前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