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顧問: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高登義
作者:中國氣象報記者崔國輝
南支槽、旗雲、高壓……在電影《攀登者》中,珠穆朗瑪峰惡劣的天氣是登山隊員面臨的主要障礙之一,而頻繁出現的氣象術語,也讓許多觀衆感到不解。就連在片中飾演氣象學家的章子怡,也坦言氣象專業術語讓她覺得“很懵”。
其實,理解了這些氣象術語,也就很大程度上理解了登山過程中攀登者們面臨的實際困難,以及氣象預報在其中發揮的重要作用。本報特邀片中氣象學家的人物原型、曾多次在珠峰開展科學考察的高登義研究員,解答片中涉及的氣象科學概念。
問:片中曲松林倒背的氣象口訣,是否蘊含着某些氣象規律?
(注:這首氣象口訣,按正常文字順序整理後為:旗雲走向雖關鍵,南支低槽藏規律。提早三天關注它,高壓來臨天氣佳。西北滿天密雲卷,南支低槽要來臨。五天之後待時機,十之八九可登頂。)
答:這個氣象口訣,是《攀登者》劇組在拍攝、配音完畢後電話咨詢我,按照劇組原來的“氣象口訣”修改的,我并不滿意。僅供大家參考。不過,這個口訣也點出了一些要點,旗雲和“南支西風槽”确實在攀登珠峰的氣象預報中非常重要。
問:看旗雲和南支槽就能做攀登珠峰氣象預報了嗎?
答:這兩者雖然關鍵,但僅僅是一小部分。攀登珠峰氣象預報,從整體上來說,分為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進山前,要預測今年雨季大概什麼時候來,這是短期氣候預測,根據雨季開始的時間,提前安排大的行軍活動。
第二階段是登山氣象預報組進山(大概2月底)後,到了大本營,要預測該年4月至5月,有幾次可能登山的好時段,也就是片中提及的窗口期。
第三階段是真正準備要登珠峰的時候,要做未來5天的攀登珠峰氣象預報。這時要用500百帕、300百帕天氣形勢圖來訂正預報結論,同時關注南支西風槽的移動也是預報員的重要工作之一。
影片中,登山氣象組在登山隊行進過程中,不斷開展氣象觀測,訂正氣象預報,幫助他們找到合适的登頂時機,就是體現這一階段的工作。
而觀察旗雲的動向,主要是在登山隊已經出發後,用作修正1-2天時效的短期天氣預報的。
問:旗雲是什麼概念呢?對預報有哪些幫助?
答:所謂旗雲,是在珠峰頂上不斷生成的對流性的積雲,受高空強風的影響,随風飄動,波濤起伏;遠望,宛如一面旗幟飄挂在峰頂,故曰旗雲。我國首先提出珠峰旗雲名稱的科學家是中國科學院地理所的徐近之先生。
珠峰旗雲可稱作“世界最高的風标”。在登山天氣預報實踐中,觀測研究珠峰地區雲系統變化與登山天氣的關系,是非常重要的研究工作。
1966年和1975年,我們從早上能看見天到晚上看不見天為止,逐小時在坐标紙上用鉛筆繪出旗雲的位置,拍攝雲的照片近萬張,然後與珠峰氣象數據做對比。研究發現,從旗雲飄動的方向可以判斷珠峰頂高度附近(海拔8千米至9千米)的風向;從旗雲頂部起伏波濤的狀态可以估計高空風速的級别大小。
旗雲對于1至2天的珠峰短期天氣預報有很大的幫助。
實踐顯示,1975年5月1日至7日,珠峰的旗雲宛如萬馬奔騰,不宜攀登。登山隊在8600米高度沖鋒了兩天也沒能上去。1975年5月8日至16日,珠峰旗雲扶搖直上,預示可以攀登。但由于登山隊員過度疲勞,食品斷絕,尋找不到去第二台階的路徑,在非常好的登頂天氣條件下,被迫向下撤離。5月底再次沖鋒才登頂成功。
問:影片中多次提及“南支槽”,能給大家解釋一下嗎?
答:“槽”是氣象學中的形象化術語,與生活中我們稱之為“槽”的事物有相似之處,都呈現兩邊高、中間低的樣子。
在天氣圖上,高空中的槽是從低氣壓區域中延伸出來的狹長區域。氣壓值兩邊高中間低,看起來就像生活中的槽。與槽相對的,氣壓兩邊低中間高,則稱為高壓脊。
冬季,高空西風槽從青藏高原南側東移影響我國東部地區,這一類高空西風槽稱之為南支西風槽,簡稱“南支槽”。在春秋季節,南支西風槽在青藏高原南側或青藏高原南部活動,往往影響珠峰地區。南支槽大多起源于地中海、裡海、阿拉伯海和北非一帶,一般東移到孟加拉灣一帶時才會影響我國。
南支槽是影響我國南方地區的重要天氣系統,不僅帶來降水,還時常造成暴雨、冰雹、大風等災害性天氣。
問:南支槽與珠峰天氣有何聯系?
答:根據南支西風槽的移動來做攀登珠峰氣象預報,是非常重要的一種預報思路。尤其是臨近3至5天的攀登珠峰氣象預報,必須要看它的移動。
在珠峰大本營,通過幾代人的努力,我們研究雲和南支西風槽關系,積累了豐富經驗:在南支西風槽來之前,按照鋒面模式系統的移動,珠峰西北側開始出現高雲中的卷雲,約占天空五成至六成,然後高雲慢慢變中雲,再慢慢變成積雲——這預示着珠峰三天以後會有大的風雪。
大風雪以後,高壓脊會來。高壓脊影響下天氣轉好,宜于攀登珠峰。前面的大風雪越強,後面的天氣越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