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若
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
有時,經常會聽到有人說,我感覺到非常的絕望,我要如何做。其實在生活中,壓垮你的從不是問題,而是我們内在的情緒。
我們的情緒崩潰往往是我們認同了那個事實,情緒是讓我們崩潰的根源,那麼我們要如何快速地從情緒腦的世界中走出來,請牢記三個要點。
更多關于自我成長與自我精進的文章,可以關注我的專欄,從心态,思維,習慣,人際關系,認知等多個維度助力你在複雜的叢林世界中重建内心強大的自我。
我們要想讓自己從情緒的世界中走出來,一定要掌握覺知力,把情緒當成信号,而不是把情緒當成事實。
當我們有情緒的時候,我們需要讀懂情緒的信号,這才是最重要的。當你懂得識别情緒的信号時候,我們才能跳出情緒來看到事實是什麼。
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會有情緒,很大程度上是我們眼睛戴上濾鏡,加戲,讓事情變得面目可憎。
比如老公生日太忙了沒有來得及送你禮物,沒有送禮物是一個事實。但是當你開始加戲的時候, 你把老公生日不送你禮物當成了老公不夠愛你,然後老公對你的感情越來越淡了的時候,這就是屬于你的加戲。
所以當我們面對情緒的時候,我們審視自己的時候,我們一定要牢記區分事實和想象。
人的大腦容易走入劇情,尤其是我們擁有受害者思維的時候,尤為激烈。所以學會找到那個事實,而不是加以評判和無端的臆測是我們減少情緒的關鍵。
而要走出情緒的泥沼,就需要讓我們懂得區分事實和我們無端的臆測。當我們無端猜測的時候,不如主動詢問,這才是最重要的。
從多年的咨詢中,我會發現很多人之所以陷入到 情緒的泥沼世界中,很大程度上是不懂得表達。
當我們陷入到情緒的泥沼中,我們要想讓自己的内心情緒得到緩解,我們一定要學會積極地表達。
很多人都會有錯誤的情緒管理,認為情緒是需要壓制的,那些被壓制的情緒并沒有憑空消失,而是不斷攻擊你的身體。
所以當我們有情緒的時候,有很多猜測的時候,不如此時學會表達出來,這是我們療愈情緒的重要一步。
當你懂得表達情緒的時候,其實我們才會給自己和對方創造更多的空間去交流。比如老公生日沒有送我禮物,如果我們加戲認為老公不愛我了,我們就會很生氣。
但是我們可以詢問老公為何沒有買禮物,重新建立了理解和認同,那麼一家人的矛盾就會越來越少。
我們可以學會直接表達自己的需求,比如我想要在生日的時候有禮物。事實上,所有沒有被表達的情緒就是一股暗傷沖擊我們的身體。
而學會表達自己的情緒能讓我們内心保持暢通。所以當我們對愛人有生氣的行為,不如直接去表達出來,而表達的時候,牢記一個原則,不要評判,而是如實說出自己的感受。
感受是連接着彼此,比如你沒有買禮物,我很生氣,我可能會認為你不夠愛我。當我們懂得積極表達自己的時候,其實也是幫助我們很好地讓對方了解我們的方式。
造成我們受苦的根源,大都是我們活在自己情緒的臆想世界中,而學會表達出來就是讓我們能夠逐步看到現實的世界。也是能讓我們減少摩擦和沖突的關鍵。
其實比起感受來,我們内心最應該看見的是我們内心深處最真實的需求。對于任何人來說,我們之所以有情緒,大都是我們背後有一個不合理的信念。
比如老婆生氣老公沒有買禮物,如果我們追問,老公就一定要買禮物嗎。買禮物意味着什麼,當我們習慣把老公沒有買禮物等同于他不愛我,那麼我們就很容易上綱上線。
而看到情緒後,願意深入去看見情緒背後的深層次不合理信念,我們就會逐步地化解自己内心的怨氣。
事實上,每個情緒背後都有自己的非理性信念和認知,這些非理性和認知往往是我們多年的經驗所得到的一些結論,一旦我們認為這是全部的事實時候,那麼就會成為一種束縛。
比如很多人看到小孩一玩手機就認為小孩玩物喪志,事實上,孩子适當地接觸電子産品也不是很大的壞事,但是你心裡面認為它是壞事的時候,它就是壞事。
任何事情其實都是中性的,當你認為這個事情很可怕的時候,那麼内心就會産生一種沖突和矛盾。
任何事情都沒有絕對的,隻有我們學會了用中性來定義和解讀這個事情,我們才不會産生很多情緒上的。
比如,一件事沒有做好失敗了,如果我們把它當成禮物,那麼它就會給我們積極的力量,如果我們把它當成災難,我們就會認為不得了了。
當我們能夠去審視我們頭腦的非理性信念,往往能讓我們從過去的受害者思維中跳出來,而是變成了創造者,這是我們點亮生命的關鍵。
如果我們不想被情緒壓垮我們,我們可以采用三個方法來重新提振我們生活的信心和勇氣。
今日話題:你認為壓垮你的是什麼,歡迎探讨與交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