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質檔案
存在的問題
“民警同志,我今年80歲了,想開一張我父母的戶籍證明。”
“我爸爸前兩年過世的,我要查他60年代戶口遷出的記錄,好像是住過南昌路還是襄陽路那裡的,我不确定。”
“你看,這些60年代的戶口登記簿内頁都發黃、發脆了,還能撐多久真不好說。”
這些紙質戶籍檔案帶來的困擾,要如何破解?
”
目前,檔案保存以紙質為主。紙質檔案在整理歸檔、調閱、查詢時有諸多不便。居民們在辦理檔案業務時,通常會遇到耗時太久的問題。
于是,上海市公安局徐彙分局就率先啟動紙質戶籍檔案數字化加工項目。據介紹,徐彙區13家派出所25萬卷、2000餘萬頁戶籍檔案完成數字化。
查閱曆史戶籍檔案 數字化應用優勢明顯
由于轄區内解放前興建的舊式裡弄、花園洋房衆多,戶籍人口遷移變化大,新舊居民出于房産、征信、政審等各種用途前來辦理業務,使得徐彙公安分局湖南路派出所的曆史戶籍查檔量一直居高不下。
“傳統紙質檔案查詢時,需要居民提供詳細地址和準确姓名,還需要人工費時翻閱查找,像我們轄區很多老房子,同一個地址下往往有好幾家甚至是十幾家人家,翻閱查找難度就更大了。”公安綜合窗口民警嚴曉韫說。
一旦家庭成員在幾個地址間多次遷移的,居民要開具家人遷出證明,民警隻能随着他的戶口遷移軌迹逐本翻閱。尤其對于年代久遠、被查詢人已經過世、後代又不甚了解詳細地址的情況,光通過一個姓名,要查詢到信息更是難上加難。
而電子檔案是通過前期掃描紙質檔案,産生高清像素圖片,存入存儲設備。用戶查詢時輸入需求,後台算法通過對存儲電子檔案進行識别,得出針對性的查詢結果。
電子檔案的應用減輕了窗口工作人員需要離開工位、手工檢索查找等負擔,大大縮短了居民等待的時間,加快了窗口的辦事效率。
不僅如此,紙質檔案因保存年代久遠後,不可避免會出現發黃、變脆、破損、甚至裝訂散架等情況,而在每次翻閱查找過程中,又極易造成新的、不可逆的損壞。
紙質檔案的保存還需要一定的溫度、濕度,保存條件較為嚴苛。電子檔案并不會随着時間流逝而發生物理變化,保存更加完整持久,反複查閱不會受損。紙質檔案量隻會越存越多,對保存的空間要求也會越來越大,還要安排專門的人員保管。而電子檔案對空間的要求極小,在電腦設置密碼等有效的方法下,可以妥善地保證電子檔案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貼近實戰研發數據檢索系統
項目全程把控質量,嚴守安全底線
加裝監控探頭,遠程監控加工流程
徐彙公安分局全流程把控數據錄入質量,嚴守安全底線,優先選擇有涉密資質的加工單位并簽訂保密協議,通過“雙機著錄、一機校驗”全面确保數據錄入準确性。而無紙化隻是數字化的第一步,能夠随時調取這2000餘萬頁信息的平台才是決定工作成敗和服務成效的關鍵。
徐彙公安分局專門研發了B/S網絡版數據檢索系統,提供檔案檢索、圖像調閱、庫藏統計、數據導出、用戶管理等功能服務,實現對原始戶籍檔案的電子調檔查詢。
提升服務體驗 助力數字轉型
針對1984年以後的戶籍檔案都是個人頁的問題,電子檔案查詢系統中還添加了顯示前後各5頁的功能,能夠盡最大可能顯示一家人家的戶籍檔案,方便查詢。如遇到檔案頁面原始字迹模糊,還可放大縮小進行辨認,并增加了打印功能,大大方便了工作人員和民警随時查檔調閱。
通過姓名、身份證、同住人等多種維度查檔,切實解決了居民因年代久遠、記憶模糊導緻的來回往返查詢舊檔案的老大難問題;同時也消除了派出所綜合窗口入駐街道服務中心、檔案室因與窗口分離導緻民警調檔不便的困擾,放大了内部“放管服”效能,市民滿意度和民警工作效率成倍提升。
原模式
現模式
目前,徐彙公安分局應群衆申請開具戶籍證明查檔日均350餘次,核查戶籍相關材料查檔日均200餘次,查詢用時從原先10至20分鐘縮短至5分鐘以内,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除了到場辦理外,政務服務“一網通辦”紅利也延伸到手機端。市民任先生通過“随申辦”App提交了一份開具戶籍證明的申請,要求證明“20世紀60年代武康路某弄某号内,自己的出生日期以及與父母的親屬關系”。工作人員收到申請後,通過姓名和地址,迅速查出上世紀60年代的戶口登記表,摘抄相關信息填報上傳系統。任先生在手機端就能收到一張帶有公安蓋章的電子版戶籍證明,可以永久留存,更方便随身攜帶、打印。
戶籍檔案數字化轉型,使得原來的查找年代、地址的人工閱檔形式邁向從身份證、居住人、鄰居等多維度電子搜查方式的轉變,切實解決了居民因年代久遠、記憶模糊導緻來回往返、多地查詢的老大難問題,打通了徐彙公安政務服務與群衆的“最後一公裡”。
據悉,徐彙公安分局還将不斷探索完善電子檔案的深入應用,打造一流數字基礎設施,實現警務效益最大化,在實現“進政府一扇門,辦個人大小事”的同時,助力上海城市數字化轉型和城市高品質生活。
綜合:警民直通車上海、文彙報 何易
編輯:甯平英、曹香玉、趙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