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問一個中國人:中國有多少高校?他可能回答不上來,但是要是問他“中國最出名的高校”,“清華北大”一定在他的答案裡。
毫無疑問清華和北大,作為中國的兩所頂尖學府和世界名片,為國家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人才。
清華北大之所以有如此的成就,不光是曆史原因,還有優秀的資源配置,更要有一個好的領頭人。
清華大學換“新校長”,網友質疑職稱太低?在這兩所高校中,學生能享受全國最優質的、最先進的教育資源,有全國乃至全世界頂尖的師資力量為其保駕護航。
俗話說得好:大海航行靠舵手。從這兩所學校的發展,不難看出學校領導能力對學校未來發展的影響。
學校作為國家人才培養基地,學校領導人對學校的發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因如此,大部分985/211院校的領導人都是院士級别。2022年,清華大學換新校長,王希勤教授卻以“教授”之名,擔任校長這一職務,引起社會普遍關注!
很多社會人士之所以抓住“院士”和“教授”這個名稱來進行質疑,主要是社會對新校長的資曆産生了質疑,至于是“院士”還是“教授”,隻不過是一個爆發點而已。
就像有的網友說的:讓教授代替院士,清華大學能迎來另一個輝煌麼?
新校長王希勤,曾是清華領頭人清華大學校長職務變動,是學校發展的需要。細數曆任清華大學校長都是科研界的著名人物,他們共創了清華的輝煌時代。教育改革也包括高校改革,學校領導換任是學校适應社會發展的又一新舉措。
王希勤教授的上任,雖然被一些人質疑,但是從他不凡的履曆上來看見,絕對能勝此任。
王希勤是萬千清華學子中的一員:他從本科到博士一直在清華大學就讀,他了解清華大學的實際學術氛圍,和學校環境。
因為親身經曆很容易和學生産生共鳴,為學生的發展創造條件。特别是在學校建設上,能夠提出合理性建議。
強勁的科研實力:他在科研方面的成就突出,多次獲得國家級獎項,是科研的代表人。作為清華大學的“領頭羊”,既能了解學生的需求,還能懂教師的科研問題。
能夠協調學生和教師之間的矛盾,為學生和教師的科研創造更好的學術氛圍,更适合擔任清華校招一職。
能力勝于知識:王希勤在做校長之前,曾擔任教師、清華電子工程系主任、信科院副院長、校長助理以及副校長。
他的職位變動,讓他了解學校的運營系統,并不是學校管理系統的門外漢,豐富的管理經驗為其勝任校長一職務打下基礎。
實力就是底氣:清華大學作為我國的頂尖學府,百年來的底蘊積累,為清華大學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發展基礎。
很多高校為提升自身的影響力,會聘請著名院士擔任名譽校長或名譽校長。根據清華的情況,更需要的是能力者和實力者。
新校長新氣象,“人才流外問題”能否被解決?有人說王希勤校長上任後,将解決人才流外問題?大家之所以關心這個問題主要是因為清華大學的學生都是全國的頂尖人才,他們在享受學校優質資源的時候,見識和機遇也随之增加。
人之常情是國家培養人才,人才回報社會。但是現在很多清華學子都會選擇在國外發展,并直接留在海外。
雖然應該尊重個人意願,但是浪費國家優質教育資源,為他國做嫁衣,實屬竹籃打水一場空。這也是近幾年高等學費人才流失問題格外被關注的原因。
都說“新官上任三把火”,很多人希望王希勤教授的上任之後,能将第一把火點燃“人才流失海外”問題上,能夠将國家頂級人才留住,為國家建設輸送高質量人才。
其實能否留住人才,受很多方面的影響,畢竟僅靠王希勤校長的一己之力難以扭轉乾坤,必須對整體大環境進行整改,為人才提供發展空間和科研環境。
思想教育特别是愛國教育要從小抓起,學校的愛國宣傳不能少,從小培養愛國情懷。隻有人才從内心願意為國發展,國家才能真正地發展起來。
結語:院士是因為科研能力強被評為院士,但是并不能肯定地說院士就适合管理學校,同等,不能說教授就不能管理學校,畢竟在同等條件下能力比知識重要。想要人生有所發展,必須在積累知識的同時注重能力的培養。
王希勤校長的上任,為高校發展開創了新的發展之路,大膽創新嘗試,才能有突破。從他的經曆可以得知,有實力的人都是通過一步步積累的,成功沒有捷徑,隻要腳踏實地的一步步前行。
今日話題:對于清華更換校長,你認為對社會有哪些影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