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社區垃圾分類亮新招

社區垃圾分類亮新招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2 03:05:55

社區垃圾分類亮新招(垃圾分類新風吹進社區)1

嘉譽花園宣傳垃圾分類,既有硬的設施,更有軟的形式。受訪者供圖

“垃圾分類認真點,荔湖環境漂亮點”……夾岸繁花,3000畝荔湖風光旖旎。

貼在荔湖街生活垃圾分類投放點的标語,與“森林圍城、碧道穿城、綠意滿城”的增城城市中心的濱湖風光相映成趣,時刻提醒着人們保護環境,珍愛家園。

區青少年宮、1978電影小鎮等公共空間結合自身特點,創新文化引領垃圾分類新風尚;嘉譽花園、豪園等社區建成一批市級星級投放點,讓垃圾分類入民心、伴民行;金竹社區積極聽取居民意見,共建共享群衆滿意的星級投放點……一點一滴,一步一腳印,讓垃圾分類成為居民群衆踐行綠色生活方式的自覺行動。

新風吹拂城鄉,走進增城區荔城、荔湖、增江、石灘四個中心城區的鎮街,我們通過垃圾分類見證做強做優現代化中等規模生态城區的紮實行動和基層實踐。

南方日報記者 朱偉良

實習生 伍奕衡

春風化雨

在孩子心中播撒新時尚種子

“垃圾分類我先行,綠色分類我能行……”伴随着剛剛下課的學生和家長,位于荔湖街道的增城區青少年宮的播音喇叭響起了垃圾分類的宣傳廣播。

“作為青少年社會教育中心,青少年宮的垃圾分類宣傳對青少年‘垃圾分類工作從我做起’的意識培養具有重要意義。”青少年宮有關負責人黃健說道。

在青少年宮四樓,有許多由小朋友們用廢品制作的手工藝品:有廢紙箱制作的的卡通垃圾箱、酸奶盒制作的迷你垃圾分類回收站,還有塑料瓶制成的花瓶等。這裡不久前舉辦了“垃圾分類 你我童行”親子趣味遊園會、“我為垃圾分類獻一策”金點子征集和“變廢為寶”環保創意制作活動,讓小朋友們提出自己對垃圾分類的看法建議,并展出自己充滿創意的手工藝品。

“通過這樣的方式讓青少年增強垃圾分類和環境保護意識,希望青少年成為垃圾分類的踐行者、推廣者,形成‘教育一個孩子、影響一個家庭、帶動整個社會’的效果。”黃健說。

在青少年宮的東側停車場處,還建有一座面積18平方米的智能垃圾分類收集房。除基本的垃圾投放功能外,該收集房還裝有恒溫系統、滅蚊裝置、消毒和除臭設備,能夠實現恒溫、消殺和高壓清洗等功能,可以減少垃圾腐壞氣味,确保收集房環境整潔,并為清潔人員提供舒适工作環境。“這是一個示範點,也是街道以點帶面的引領和表率。”荔湖街市政環衛組負責人陳新建說。

以文化人、潤物無聲,通過在城市文化教育公共空間布置設施和開展活動,讓垃圾分類的知識潛移默化走進居民群衆的心裡。

增江街的1978電影小鎮,是一個由糖紙廠改造而來的新文化景點。這裡将電影元素與垃圾分類宣傳相結合,打造電影小鎮和垃圾分類相結合的示範點。增江街在1978美食街對面繪制了以垃圾分類為主題的宣傳彩繪牆,以“電影小鎮 垃圾分類”相結合,打造1978特色垃圾分類元素。增江街道市容環境衛生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鄒育祥向記者介紹,這幅垃圾分類宣傳彩繪與園區環境融合一體,成為往來遊客拍照紀念的“打卡點”。

為更好地宣傳垃圾分類,1978電影小鎮将垃圾分類宣傳與電影院進行創新性結合,在每次電影播放前展播垃圾分類宣傳片。鄒育祥說,電影開始前,觀衆可以通過銀幕看到生動有趣的垃圾分類宣傳視頻,在輕松愉快的氛圍裡學習和了解垃圾分類,同時也能真切感受到垃圾分類與生活息息相關。

融入生活

讓垃圾分類既有益更有趣

鎮大村多、工農交錯,這是石灘鎮的區域特色,也是推行垃圾分類的挑戰和難點。針對特殊複雜的區位鎮情,石灘鎮通過創新工作方法方式,完善管理機制,注重過程管控,讓垃圾分類新時尚蔚然成風。

嘉譽花園小區是第一批廣州市生活垃圾分類樣闆小區,位于石灘鎮紅荔社區,小區共有樓宇12幢,戶數1515戶,目前入住人數約400人。随着垃圾分類工作的全面鋪開,嘉譽花園小區也行動了起來,倡導小區居民在生活中踐行保護生态環境、低碳生活,了解垃圾分類的益處,讓小區居民人人都參與到垃圾分類的實踐中來。

物業經理林文安說,小區共有兩個星級垃圾投放點,在其中一個星級投放點,四個顔色各異的分類垃圾桶整齊地擺放在分類亭内,一旁還配有洗手池、洗手液,站點頂部配有一個連接物業以及政府有關部門後台的攝像頭。

星級投放點每天清洗兩次,确保無異味散發,其整潔幹淨的地面、牆壁以及垃圾桶相比以往垃圾投放點污漬遍布的形象有了巨大的提升。“投放點還裝有印着垃圾分類宣傳圖畫的卷閘門,在定時點關閉時既能夠避免影響小區容貌,又能夠起到宣傳作用。”石灘鎮城鄉發展中心有關負責人林美堅說。

宣傳垃圾分類,既要硬的設施建設,更要軟的形式融入生活。“我們設置了活動,将可回收物丢到指定回收點可以獲得積分,業主可以用積分在服務點兌換垃圾桶、垃圾袋以及一些小食品飲料。”林文安介紹,嘉譽花園與供銷社對接,在小區内設立了垃圾分類積分兌換服務點,通過實物獎勵調動居民垃圾分類積極性,“現在很多居民都會主動把可回收物帶到回收點了!”

在碧桂園豪園小區,增城區城管執法局與廣州星環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同舉辦垃圾分類主題環保教育實踐活動“廚餘垃圾制肥種綠植活動”。活動現場,很多小朋友圍在星環公司服務點前,滿臉期待地将自己帶來的廚餘垃圾倒入處理罐中,并等待着在種植活動中親手将這些由垃圾轉化而來的肥料施入土中。帶着孩子前來參加活動的居民李女士說:“這個活動很有意義,可以鍛煉小朋友動手實踐的能力,希望活動以後可以一直開展下去。”該活動進駐豪園社區首周參與居民數達100多戶。

廚餘垃圾通過星環公司科技手段可在1—3小時内轉化為有機肥料,業主可将廚餘垃圾帶到服務點現場制作肥料,并在後續種綠植活動中使用這些肥料。“我們的活動吸引了很多業主尤其是小朋友參加,通過讓他們了解到廚餘垃圾也能變廢為寶,培養小朋友的環保和資源利用意識,并帶動家長一起進行垃圾分類。”星環公司總經理黃子楊興奮地說。

破局解題

群策群力攜手解決選址痛點

垃圾投放點作為垃圾分類必不可缺的基礎設施,進入社區内部是便民之舉,也是效率之舉。但在社區内建設垃圾投放點,如何保證不影響社區環境,保證居民使用投放舒适便捷?這是中心城區社區普遍的痛點和難點。

荔城街錦繡國際小區4期的星級投放點正是一座從遭到居民“反對”再到“滿意”的投放點建設典範。

“一開始聽說要在樓下建垃圾分類投放亭,很多業主都站出來反對。”金竹社區黨委書記顧趙骅告訴記者,“有些人覺得不美觀,有些人怕有異味,因為以前的垃圾亭就是這樣的形象。”

據介紹,整個錦繡國際小區4期共有6棟樓800戶業主,人口密集。最初計劃在每一棟樓樓下都建一座垃圾分類投放站,但是在地基打好之後,不少業主開始反對,甚至有些業主直接阻撓。見狀,社區積極聽取民意,方案經過修改,計劃在每三棟樓下各建一個投放點。但有些居民又認為投放點離自己的樓棟太遠、不方便。

居民意見難以統一,方案反複修改,垃圾投放點的建設久久不能開工。對于錦繡國際小區的這一問題,增城區城管執法部門及荔城街道辦聯合督辦馬上組織業主會議,詳細了解業主訴求,并商讨合适的方案。

“雖然有關部門組織了業主會議,但是業主們還是沒有讨論出一個合适的方案。”顧趙骅說,“後來我們組織黨員會議,挨家挨戶上門解釋,給業主介紹新的垃圾分類投放點更加美觀整潔,最後大部分業主終于同意在小區公共空間建一個投放點。”

得到業主同意後,投放點馬上開工建設,今年5月投入使用。這個星級垃圾分類投放點綠竹掩映、綠蔭遮蔽,與社區景觀融為一體,配有洗手池,每日清洗兩次保證投放站幹淨整潔,還設有垃圾分類星級督導員全天監督指導居民正确分類投放垃圾。“剛開始建的時候一個月收到業主30多條投訴,現在居民都很滿意,大家也開始接受垃圾分類這項新事物。”荔城街環衛所有關負責人說。

增城區城管執法部門有關負責人表示,錦繡國際4期星級投放點創建案例充分體現了社區、街道、部門溝通協調的重要性,讓垃圾分類這件“小事”成為“我為群衆辦實事”實踐活動的生動注腳。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