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怎麼看懂血常規

怎麼看懂血常規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7 22:47:31

怎麼看懂血常規?無論是健康體檢,還是生病住院,最常做的一項化驗就是血常規血常規是指通過觀察血細胞的數量變化及形态分布從而判斷血液狀況及疾病的檢查,是最簡單且最重要的常規血液檢查,故而取名血常規很多人一拿到化驗單,看着報告單上20多個醫學術語(白細胞、紅細胞、血小闆等),箭頭上上下下的,有點懵,不知所謂今天我們就簡單了解一下如何解讀血常規化驗報告下面是一張常見的血常規檢驗報告:,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怎麼看懂血常規?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怎麼看懂血常規(教你如何看懂血常規報告)1

怎麼看懂血常規

無論是健康體檢,還是生病住院,最常做的一項化驗就是血常規。血常規是指通過觀察血細胞的數量變化及形态分布從而判斷血液狀況及疾病的檢查,是最簡單且最重要的常規血液檢查,故而取名血常規。很多人一拿到化驗單,看着報告單上20多個醫學術語(白細胞、紅細胞、血小闆等),箭頭上上下下的,有點懵,不知所謂。今天我們就簡單了解一下如何解讀血常規化驗報告。下面是一張常見的血常規檢驗報告:

面對多達20 餘項的血常規,我們該關注什麼呢?最重要的是3 項:白細胞(WBC)計數、血紅蛋白(Hb)計數和血小闆(PLT)計數。因為這3 項分别反映了人體外周血中最主要的3 種成分——白細胞、紅細胞和血小闆的情況。

白細胞是我們的戰鬥力

白細胞是人體抗感染的第一道屏障,主要起免疫的作用,白細胞的變化提示體内免疫系統的變化(正常值3.5-9.5*10^9/L) 。如果體内的白細胞數量高于正常值,提示我們體内可能有了炎症。要具體判斷究竟是什麼感染引起的炎症,還得同時看3個主要的血象指标:白細胞計數、中性粒細胞比例和淋巴細胞比例。白細胞分為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堿性粒細胞、單核細胞、淋巴細胞5類。白細胞各種組分保持相對穩定的比例,例如中性粒細胞正常情況下占所有白細胞的50–70%。

白細胞(WBC)的增加或減少主要受到中性粒細胞的影響,其次是淋巴細胞。一般情況下,細菌感染會讓前線兵種中性粒細胞升高;但是病毒感染能繞過前線兵種,直接挑戰炮兵團淋巴細胞單核細胞算是特種兵吧,隻是在面對瘧疾、結核等幾個敵人時才出馬;嗜酸性粒細胞是一個脾氣火爆的戰士,對于寄生蟲感染常常積極升高應戰,但是它有時候也會對一些本來無關緊要的刺激過度亢奮,引起過敏;至于嗜堿性粒細胞,他政治立場不堅定,常常挑撥離間,它的升高常常見于自身免疫病攻擊自身。各項白細胞比例反應免疫系統的工作側重點,提示免疫系統正在加強某一方面的免疫反應。值得注意的是,當白細胞計數有十倍甚至百倍的波動,外周血塗片中還出現了幼稚細胞,常提示白血病,這種情況下應給予高度重視。

除了這些病理性的原因,别忘了還有生理性原因:飽食、情緒激動、劇烈運動、高溫或嚴寒、女性月經期、妊娠分娩期等都可使白細胞一過性增高。另外,一日之間亦可有波動,下午較早晨為高。

紅細胞反映的是我們的精氣神

紅細胞主要作用是給全身輸送氧氣,排除二氧化碳,但運送氧氣的功能是由紅細胞内部的血紅蛋白完成的(紅細胞計數正常值3.8-5.1*10^12/L)。血紅蛋白的主要作用是結合氧氣,協助紅細胞輸送氧氣。反映在報告單上就是紅細胞計數、血紅蛋白水平和紅細胞壓積這三個指标,分别從紅細胞的數量、血紅蛋白含量和紅細胞在血液中所占體積這三個側面進行考察,它們彼此相關,但是血紅蛋白最常用。

如果紅細胞計數、血紅蛋白水平和紅細胞壓積比正常低,您很有可能患有貧血。貧血可以引起乏力、頭暈和心悸心慌等不适。貧血的原因有許多,可以是缺少造血原料(鐵、葉酸、B12)、失血或者骨髓造血過程(再障、白血病等)受到影響。

如果紅細胞計數、血紅蛋白水平或紅細胞壓積增高,就要考慮紅細胞增多症,可能由吸煙、心髒病、肺部疾病等引起,處于海拔較高的居民,血紅蛋白也會偏高一點;造血系統的腫瘤也可能波及紅細胞造成紅細胞和血紅蛋白的增高,比如真性紅細胞增多症的患者,血紅蛋白可以高達180g/L以上,他們雖說整天紅光滿面、看着容光煥發,但也是需要治療和幹預的。

血小闆是我們的維修師

血小闆是從骨髓成熟的巨核細胞胞漿解脫落下來的小塊胞質,是血液中最小的細胞成分。它的功能主要是促進止血和加速凝血,維護毛細血管壁完整性(正常值125-350*10^9/L)。血小闆過多或過少均會引起凝血功能異常,醫生一般也是從生成不足、消耗過多、破壞增加等方面分析病因。血液中的血小闆過少時,就要注意是否患上造血系統疾病,或者脾髒功能亢進。血小闆的升高常常提示骨髓病變,或脾髒于近期被切除。而血小闆異常增多的人可能血栓的風險就會增加。更細節的情況應通過反映血小闆發育情況的“平均血小闆體積”、“血小闆分布寬度”、“大型血小闆比率”來判斷。

另外,做血常規時有時還會做一項指标-C反應蛋白(CRP),CRP是第一個被認為是急性時相反應蛋白的,由肝髒合成的反映全身性炎症反應急性期的非特異性标志物,正常情況下含量極微量,在急性創傷和感染時其血濃度急劇升高。可通過C反應蛋白增高來判斷炎症程度,考慮治療方案。

血液在人體全身循環,它儲存了很多的人體健康信息。無論疾病是大是小,無論是一些疾病原因還是非疾病原因,都可能導緻血常規的變化,指标變化的範圍及數量也各有不同。如果化驗單上的異常值比正常值隻升高或降低一點點,其意義并不太大。隻有當與正常值至少相差10%~20%以上時,異常結果才有臨床意義。所以,您看到自己的血常規報告時,不必因為幾個異常的箭頭而惴惴不安,人體的健康不是單單看幾個客觀的數據就可以判定的,所有的檢查項目都需要結合病史,必要時還要做更深入的檢查,若非專業醫生,切不可妄自診斷,即使您能明白每一項的意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