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文言文常見句型總結

文言文常見句型總結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9-18 07:09:59

文言文常見句型總結?一、知識梳理1.文言文中的被動句是指主語是謂語動詞所表示的行為的被動者、承受者,而不是主動者、實施者,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文言文常見句型總結?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文言文常見句型總結(文言文基礎知識講練)1

文言文常見句型總結

一、知識梳理

1.文言文中的被動句是指主語是謂語動詞所表示的行為的被動者、承受者,而不是主動者、實施者。

2.指出下列被動句的标志,并準确翻譯全句。

第一組:

(1)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 (賈誼《過秦論》)

(2)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 (蘇洵《六國論》)

(3)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司馬遷《鴻門宴》)

第二組:

(4)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 (《廉頗蔺相如列傳》)

(5)而君幸于趙王。 (《廉頗蔺相如列傳》)

(6)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 (《廉頗蔺相如列傳》)

第三組:

(7)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8)妝成每被秋娘妒。 (白居易《琵琶行》)

第四組:

(9)戍卒叫,函谷舉。 (杜牧《阿房宮賦》)

(10)婦女無所幸。 (司馬遷《鴻門宴》)

(11)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 (《廉頗蔺相如列傳》)

二、問題探究

1.“……見……”的句式中的“見”都表示被動嗎?

(12)燕國見陵之恥除矣。 (《荊轲刺秦王》)

(13)生孩六月,慈父見背。 (李密《陳情表》)

2.“……于……”句式中的“于”都表示被動嗎?

(14)(李氏子蟠)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于時。 (韓愈《師說》)

(15)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 (王安石《遊褒禅山記》)

參考答案:

一、知識梳理

第一組:

(1)“……為……”表被動,組合格式是“行為的承受者 為 行為的發出者 動詞”。自己卻死在别人手裡,被天下人恥笑,這是為什麼呢?

(2)“……為……所……”表被動,組合格式是“行為的承受者 為 行為的發出者 所 動詞”,這種被動句式一直沿用到現代漢語裡。有這樣的有利形勢,卻被秦國積久的威勢所脅迫。

(3)在“為……所……”被動句中,“為”後面的行為的發出者可承前省略,變為“……為所……”縮略格式。句中“為”的行為發出者“沛公”被承前省略了。不然的話,你們都将被他(沛公)俘虜。

第二組:

(4)“……見……”表被動,組合格式是“行為的承受者 見+動詞”。我恐怕趙國得不到秦國的城池,白白被秦國欺騙。

(5)“……于……”表被動,組合格式是“動詞+于 行為的發出者”。并且您又受到趙王寵幸。

(6)“……見……于……”表示被動,組合格式是“行為的承受者 見 動詞 于 行為的發出者”。我确實擔心被(秦)王欺騙而辜負了趙國。

第三組:

(7)(8)“……被……”表被動,組合格式“行動的承受者 被 行動的發出者 動詞”。(7)昔日的舞榭歌台、顯赫人物,都被風吹雨打化為土。(8)(琵琶女)每次化妝完都被同行歌妓們嫉妒。

第四組:

(9)—(11)是謂語動詞本身含有被動意義的意念被動句,這類無标志的被動句需要根據上下文來判别。(9)中“舉”應譯為“被攻下(占領)”。戍邊的陳涉、吳廣一聲呼喊,函谷關被(劉邦)攻下。(10)中“幸”應譯為“被寵幸”。婦女沒有被(沛公)寵幸的,或“(沛公)不迷戀女色”。(11)中“拜”應譯為“被封”。由于蔺相如功勞大,被封為上卿。

二、問題探究

1.(12)……見……。燕國被欺侮的恥辱也除掉了。

(13)“見 動詞”中的“見”不表被動,它放在動詞前,表示對自己怎麼樣的客氣說法。剛出生六個月,父親就棄我而死去。

2.(14)中“于”表示被動。(李家的孩子蟠)六經的經文和傳文都普遍地學習了,不受時俗的拘束。

(15)中“于”引進動作支配的對象。古人觀察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收獲。

文言文被動句能力檢測

1.下列句中的虛詞“見”不表示被動的一項是( )

A.冀君實或見恕也

B.衆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

C.即此言愛人者必見愛也

D.皆好辭而以賦見稱。

2.下列句中的動詞“于”不表示被動的一項是( )

A.不能容于遠近。

B.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D.徘徊于鬥牛之間

3.下列句子中,不含有意念被動句的一項是( )

A.荊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勢耳。

B.感斯人言,是夕始覺有遷谪意。

C.聖人不凝滞于物,而能與世推移。

D.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4.指出下列判斷句的标志,并準确翻譯全句。

(1)今是溪獨見辱于愚,何哉?

(柳宗元《愚溪詩序》)

(2)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

(司馬遷《屈原賈生列傳》)

(3)内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

(司馬遷《屈原列傳》)

(4)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莊子《秋水》)

(5)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

(《左傳·鄭伯克段于鄢》)

5.分析下列文言句子在句式上的特點,并翻譯成現代漢語。

(1)(2008年江蘇卷)及得召見,遂見親信。

(2)(2005年廣東卷)晖(朱晖)剛于為吏,見忌于上,所在多被劾。

(3)(2004年江蘇卷)尤為帝所禮重,而不至大用,時議惜之。

(4)(2004年重慶卷)公逸(李公逸)感端(夏侯端)之節,亦固守。

參考答案:

1.設計意圖:檢測易混知識點,“……見 動詞……”句式中的“見”并不都表示被動。

答案:A項(A項中“見”用在動詞前,等于前置的“我”。全句譯為“希望您或許能夠寬恕我吧!(《答司馬谏議書》)”B、C、D項中“見”都表示被動。B項:世人都迷醉了唯獨我清醒,因此被放逐。(屈原《漁父》)C項:這就是說,愛人的人必定被人愛。(《墨子·兼愛下》)D項:都愛好文學,而以善作賦被人稱贊。(司馬遷《屈原列傳》))

2.設計意圖:檢測易混知識點,“……動詞 于……”句式中的“于”并不都表示被動。

答案:D項(A、B、C項中 “于”都表示被動,譯為“被”;D項中“于”表動作的處所,譯為“在”。)

3.設計意圖:檢測沒有标志的意念被動句。

答案:C項(A項“逼”譯為“被逼迫”,B項“感”譯為“被感動”, D項“蔽”譯為“被蒙蔽”。C項出自屈原《漁父》,聖人都不被外界事物所拘束,而能順應時世一起變化。“于”表被動。)

4.(1)……見……于? 現在這條溪水卻被愚字玷辱,那是什麼原因呢?

(2)……見……,……被……。(屈原)誠信卻被(楚懷王)懷疑,忠實卻被(小人)诽謗,能夠沒有怨恨嗎?

(3)……于……。(楚懷王)在内被鄭袖所迷惑,在外被張儀所欺騙。

(4)……見……于……。我必定會永遠受到有學識的人的恥笑。

(5)“寵”是“受寵愛”。蔓延開來的野草還不能鏟除幹淨,何況是您受寵愛的弟弟呢?

5.(1)……見……。等到獲得皇帝召見,便受到皇帝親近信任。(為突出了受動者,使譯文更順暢,可把被動者以“主動”的方式譯出,即以“被動者 受到 主動者”格式翻譯。)

(2)……見……于……,……被……。朱晖。

(3)……為……所……。特别被(受)皇帝禮遇器重,但沒有得到重用,當時的議論為此感到惋惜。

(4)是意念被動句,“感”是“被……感動”。“亦固守”是省略了賓語“杞州”的省略句。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