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賞菊,一直是中國民間長期流傳的習慣。
梅蘭竹菊曆來被中國的文人稱為花中“四君子”。它們各自象征着不同的意義。梅象征着迎風傲骨,蘭花象征着高潔典雅,竹象征着堅貞不屈,菊象征着恬淡疏散。
我經常伫立在爸爸種的梅花樹下,也精心培育着塔爾山來的蕙蘭,我時常去上海植物園的竹林賞竹,可我總會有意無意地避開菊花。無論哪種顔色的菊花,它讓我聯想到祭奠和墓地,也會觸發親人離去後的傷感。我知道在歐洲,菊花被稱為墓地之花,如今“西俗東漸”,在中國,菊花也被用于哀悼和追思故人了。
然而在古代的中國,诠釋菊花内涵完全與國外迥異。菊花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兩層含義:一是高尚的氣節;二是吉祥長壽。魏晉陶淵明的《飲酒·其五》中提到“采菊東籬下”,想必就是為了拾取菊花得以健康,“悠然見南山”也照應了“壽比南山”之意。可見,中國古代是以菊花祝福或贊賞活者的。
秋季賞菊,一直是中國民間長期流傳的習慣。遠從古代的京都帝王宮廷、官宦門第和庶民百姓,近至當今的人民群衆,都把農曆九月稱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陽節裡,觀賞菊花成了節日的一項重要内容。去年秋季去醉白池,偶遇園裡正在舉辦菊花展,遍地姹紫嫣紅的菊花在争奇鬥豔。我從來沒有這麼仔細地看過菊花,視野裡的菊花安靜、舒展,一朵朵似用玉或象牙雕刻而成。 我看到了金黃色的古龍須,玲珑剔透的玉珠簾,貼着岩石的绛紅色的墨菊……還看到了汪曾祺在《重陽裡有最美的菊花》中所描述的,有着淺紅的瓣,極細而卷曲如一頭亂發的“懶梳妝”。在陽光的照耀下,她們生機勃勃地充滿了生命力。忽然間我感到菊花原來也是這般的楚楚動人,予人以一種低調恬靜的舒适感。
但我還是酷愛明代、稱自己為“半世癫狂的好畫家”徐渭畫的《墨菊圖》,還有近代的齊白石的《秋菊圖》。那些倚着籬笆的殘菊,短籬殘菊一枝黃,景中含情,讓人對深秋有一種凄涼的思戀。菊花入詩大概是從晉代大詩人陶淵明開始,以後便成了曆代文人雅士詠志、抒懷的對象。記得蘇轼的《趙昌寒菊》是這樣寫的:“輕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欲知卻老延齡藥,百草催時始起花。”
我并不以為吃菊花真能延年益壽,但在深秋之際,若與知己弄幾個白肚青背的大閘蟹,采撷幾朵金黃色的菊花,再燙一壺暖暖的沙洲優黃……那也真是醉了。(徐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