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黔東南侗寨一直保留着放養蝌蚪、捕捉蝌蚪和食用蝌蚪的習慣。每年秋季,趁山上的水田沒有幹涸的時候,用桶等工具采來蛙卵,放養在村寨周邊近便而且水源幹淨的水田裡,經常看護,保持一定的水位,适當加些農家肥,肥水肥田,增加營養成分,增加水中的浮遊生物。讓蛙卵健康成長。或者直接尋找有野生蝌蚪的水田,直接捕捉。
剛孵化出來的蝌蚪,身體呈紡錘形,無四肢、口和内鰓,生有側扁的長尾,頭部兩側生有分枝的外鰓,吸附在水草上,靠體内殘存的卵黃供給營養。以群居為主。當蝌蚪成熟了,它們開始脫變,漸漸長出四肢,然後(對于蛙和蟾蜍)則透過細胞凋亡(控制細胞死亡)逐漸退化了它們的尾巴。
稻田裡生長的蝌蚪一般在兩大類,蟾蜍的蝌蚪與青蛙的蝌蚪。蟾蜍的蝌蚪一般都密集成群。蟾蜍的蝌蚪呈黑色,遠遠看上去是黑乎乎的一團。青蛙的蝌蚪較為分散,體色較淺、 身體略呈圓形、尾巴長、口長在頭部前端的是青蛙的蝌蚪。蟾蜍的蝌蚪比青蛙的個頭小。
捕捉之後,保持流動的清水放養,以供蝌蚪排放腹中泥土。但是不宜保養時間太長,一夜即可。保養的時候過長,為了維持生命,蝌蚪會消耗本身的營養物質,嚴重影響口味。
我們這裡常規的作法就是酸菜炖蝌蚪。其實也不是炖,就将酸菜煮開,然後将蝌蚪放入煮開,即可食用。适當放些姜絲、蒜米、蒜苗做配料,保持原滋原味,比土雞肉湯還要鮮美!還有一種就是炒蝌蚪,菜油入鍋,放入姜絲蒜米辣椒炒出香味,将濾淨水的蝌蚪入鍋,放些料酒去腥,少攪拌,以保持蝌蚪的完整性,待熟後起鍋,有香蔥可以适當放點,其它多餘調料少放。
蝌蚪是道美味,還有清火解毒、治療瘡疾、強身健體的功效。尤其是喝蝌蚪湯,都是趁着熱氣,邊吹邊喝,喝完了湯水,全身冒汗舒暢無比。
每年陽春三月,侗家人都會抓一些蝌蚪來犒勞自己或招待遠道而來的貴賓。這是一道季節菜,其它時間是不可能品嘗到的。有不少外地人覺得侗家人太粗魯,什麼都吃,但是蝌蚪卻實是道美味。
其實各個地方的美味,均有可取之處,不值得貶低。因為人體構造一樣,别人能消化,就說明可以食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