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是我們中華民族非常重要的一個傳統節日,圍繞着天空中那輪圓月,人們望月、賞月、拜月,連這一天的食物也是圓圓的月餅。月圓人亦要圓,這一天的主題是月,更是團圓。中秋節,既因為那些美麗的傳說,因為空中那輪皎皎明月,充滿了浪漫主義氣息;也因為一個“圓”字,充滿了家的味道。
為什麼叫“中秋節”呢?中秋節也可以寫作“仲秋節”,我們的曆法把一年分為四季,一個季度又分為三月:孟、仲、季。八月是秋天的第二個月,是仲月,所以中秋節又可以叫“仲秋節”,是仲月裡的節日。八月十五,正好是秋天的中間,所以叫“中秋節”。
中秋節是怎麼來的?我們一定會想起嫦娥奔月的故事,月光下講故事的老人會告訴懷中的孩子,中秋節是為了紀念嫦娥。
傳說很久以前,天上有十個太陽,大地被烤得處處龜裂,莊稼根本無法成活,人們無水無食,真的是民不聊生。這時候我們的大英雄後羿出現了,他是一名神射手,搭起弓,嗖的一聲就射下來一個太陽,大地上的人們頓時感到熱度降了幾分。後羿繼續嗖嗖嗖,随着太陽被射落,大地越來越涼快。最後,後羿隻在天上留了一個太陽。大地慢慢恢複了綠色,人們也回到了正常的生活,後羿成為人人稱頌的大英雄。
大英雄遇到了美人嫦娥,兩個人相愛了,在人們的祝福聲中結為了夫妻,過起了幸福的生活。後羿在村子裡教人射箭,嫦娥在家裡操持家務,兩人相敬相愛,竟是一日也不願意分開。後來,後羿遇到一個神仙,神仙送給他一枚長生不老的神藥,不僅可以長生不老,還可以成仙升天。但是,藥隻有一枚,後羿離不開嫦娥,嫦娥也離不開後羿,誰也不想獨自長生。後羿就讓嫦娥把仙藥收了起來。
後羿的學生中有一個人叫逢蒙,這個逢蒙心術不正,嫉妒後羿的本事和名望,更垂涎嫦娥的美貌。一日他設計陷害後羿,自以為殺死了後羿,然後跑到後羿家裡,對嫦娥說後羿已死,強迫嫦娥交出靈藥并做自己的妻子。悲痛交加的嫦娥,看着逢蒙醜惡的嘴臉,想着逝去的丈夫,一口吞下了仙藥。吞下仙藥的嫦娥,身子越來越輕,竟然慢慢飄了起來,身子飄出了窗外。這時候大難不死的後羿向着家門奔來,嫦娥卻已經停不下來,飄到了月亮之上。後羿悲痛難忍,嫦娥在月亮上也是形單影隻。
後來每到中秋,後羿都會擺起月餅,在庭院裡對着月亮思念嫦娥。人們在這一天,也像後羿一樣,紀念月亮上那個善良美麗的女子。
看着失落的後羿,想着天上孤零零的嫦娥,人們也意識到無論什麼東西都沒有一家人的團圓重要,因此在這一天無論多遠,人們都會回家和親人過團圓節,即使回不去,也會對着月亮思念親人。不管天南海北,這一晚,我們都看着同一輪明月。
關于嫦娥奔月的傳說,也有其他的版本,說嫦娥騙了後羿,偷取了他的仙藥,獨自成仙。即使這樣,孤零零和一隻兔子在廣寒宮的嫦娥,讓人感到的依然是團圓的可貴。沒有親人在,即使做了神仙又怎麼樣呢?所以就有“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中秋節到底起源于哪兒?有學者研究說起源于上古時期的祭月活動。在古人心中,月亮和太陽一樣,都是神秘之物,它們都給人間帶來了光,所以有太陽崇拜,也有月亮崇拜。《禮記》上就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祀月亮。隻不過當時祭祀日月的活動,隻能由天子進行,因為日月高貴而神秘,不是人人都可以觸碰的,後來祭月才慢慢地傳到民間。
也有學者認為中秋節起源于上古時期的秋祭活動。秋天是收獲的季節,收獲後會祭祀神靈,所以這一個時刻,人們會聚集起來,獻祭神靈,感謝豐收,并且祈求來年的風調雨順。
不管這個節日起源于哪兒,一直到漢魏的民俗節日中,都還沒有中秋節。直到唐代,才盛行賞月、拜月的活動。到了宋代,官方把中秋節定為一個全國同慶的節日。與其他傳統節日相比,中秋節是出現得比較晚的了。
(本文摘自《中國秀:傳統節日與習俗》)
來源:學習強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