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創作挑戰賽#
王充是我國東漢時唯物主義哲學家,無神論者。字仲任,浙江上虞人,出身“細族孤門”,“貧無一畝庇身,賤無鬥石之秩”,家中靠經營小商為生。
王充幼年時,很忠厚老實,對人恭謙禮讓,從來不胡來。父母親沒有責罰過他,鄰居都誇他是個好孩子。他八歲入書館讀書。在書館,王充學習勤苦,每天習字完畢,就跟老師學習《論語》和《尚書》,并一字一句地認真閱讀,直到背誦為止。一天能背千言,很快就把古代的重要典籍讀完了。同學們都很尊敬他,老師也非常贊賞他。
王充二十歲左右,因品學兼優,被保送到京城洛陽太學學習。在太學裡,他學着寫了一篇大型論文《六儒論》。這篇論文初步顯示了他敏銳的思想和論證的才華。從此他更加渴望得到名師指教,便專程去拜當時有名的史學家、學者班彪為師。在班彪的指導下,王充學習大有長進。他喜歡博覽群書,但不專一家一說,更不願在尋章摘句上下功夫。這就和老師在學術觀點上産生了分歧。不久,他便離開了班彪,開始獨立學習,并從事學術方面的研究。這樣,需要讀的書就日益廣博。
王充家貧,無力買書閱讀。他曾為此感到苦惱。是這樣因困難而辍學回家呢?還是想辦法繼續鑽研下去?思想激烈鬥争着。一天,他上街閑逛,來到一家書店門口,見到書籍滿架。頓開茅塞,馬上跑進去,抽出一本,貪婪地讀起來。從那以後,每天清早,書店還未開門,王充就站在門口等候了。一開門,他便進去閱讀。中午也不回家,吃着自帶的幹糧,邊吃邊讀,一直要讀到傍晚書店關門了,才依依不舍地離去。他一邊苦讀,一邊強記,還默默背誦。他讀完一本又一本,讀了一店又一店。幾乎把洛陽所有書店裡的書都讀遍了。很多在太學裡讀不到的書,這下子在書店都精讀了。所以《後漢書》上說王充“博通衆流百家之言”,終于成為當時有名的大學者。
王充壯年時,曾做過地方上的小官更。由于不願意趨炎附勢,不甘與世俗同流合污,所以不但沒有得到升任,反而被摘了烏紗帽。王充沒因丢官而悲觀失望,也沒因生計而意志衰頹。回家後,他繼續一邊廣泛閱讀,一邊廣集資料,潛心著述。
到了老年,王充發白齒缺,生活處境更加困難,但仍然堅韌不拔。他認為過去的“俗儒守文,多失其真”。為了考證虛實,辨明是非,追求真理,特别是針對當時惡劣的社會風氣和腐朽的封建思想,他寫了不少文章,給予無情揭露和猛烈批判。他曾寫了《問孔》和《刺孟》,反對把儒家經典當成教條,并揭露孔子、孟子某些自相子盾的論點。為了專心寫作,他謝絕一切喜慶、喪吊應酬,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時間。家裡很多地方,如門上,窗上,竈上,柱子上,甚至連廁所裡,他都放上紙、筆、墨、矶,走到那裡,想到那裡,就寫到那裡。王充就是這樣堅持不渝地從事寫作,直到生命最後一刻。
王充一生緻力于反對宗教神密主義,捍衛和發展了古代唯物主義。他的著述非常浩瀚,可借很多都失傳了。現今留下的,隻有一部具有強烈戰鬥性的《論衡》。全書二十多萬字,共三十卷,分八十篇。它是王充差不多用了畢生精力,曆時三十多年才寫成的。這部作品,曾被斥為“異端邪說”,長期受到埋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