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田育臣 實習生 柳韻林 文圖
老人自稱因身體殘疾,遭村裡人“看不起”,離家出走20多年,輾轉多地,來到鄭州一直搭簡易棚生活。前幾日,鄭州降溫下大雪,又遇棚子被拆,他的遭遇引發河南工業大學學生們的關注。截至1月9日,300多名該校學生通過衆籌,給老人捐了棉衣、褲子和鞋子,還給老人臨時租了一個10平方米大小的房子。
1月9日,當人們為該校學生的愛心點贊的同時,不少人也為老人的遭遇而歎息——9日當天,經熱心市民協調,老人家鄉鎮政府願意給老人每月600多元補助,并免費提供住所。但老人一直以“村裡人看不起”為由,拒絕回老家。
六旬老人校門口修鞋,之前一直住簡易棚
1月9日上午,室外溫度隻有4℃。河南工業大學蓮花校區東門口,一名老人穿着嶄新的棉衣和鞋子,戴着帽子,坐在門口的凳子上納着鞋底。老人黝黑的臉上,布滿了皺紋。由于右腳殘疾,他走起路來,一瘸一拐。而這位老人便是本文的主人公。
老人說,他叫闫鐵良,今年62歲,老家在許昌襄城縣,一直單身未娶妻。他5歲玩耍時摔斷了腿,自此腳部落下了殘疾。長大後,一直靠修鞋為生。1996年,他因在老家經常被人看不起,遭村裡人“笑話”,同時又與家人發生了争執,自此離家出走,再沒和家人聯系過。後來,他輾轉西安、北京等地。2005年,在北京一個老鄉的勸說下,他回到了河南,但并未返回襄城縣老家,而是來到鄭州。
幾年前,他在河南工業大學蓮花校區東門附近搭了一個簡易棚。“我的這個棚子,搬了好幾次。剛開始在南邊,後來又搬到北邊。但一直都在這附近。”老人表示,由于相關部門的檢查,他的棚子搭一次,被拆一次。最近一次被拆是在幾天前。“多虧學校的孩子們幫我臨時找了個房子。要不然,還要繼續挨凍哩!”
老人介紹,這幾年,他在學校門口補鞋,學生們沒少幫他。“學生們很照顧我的生意,補鞋時大多會多給幾塊錢。很多學生還經常給我買飯。”有時,他一天都沒生意,而生意好時,一天可以掙20多元錢。
前幾天,鄭州下大雪。由于老人的簡易棚被相關部門拆除,老人沒了落腳之處,隻能露天蜷縮在校門口睡覺。這一情景被河南工業大學的學生看到,引來了衆多學生的幫助,并幫他找了個住的地方。按照老人的說法,這已并非學生們第一次幫助他。
大學生發起“衆籌”,為老人找一個住所
而本次最先關注老人居住狀況的是河南工業大學大四學生馮語。她告訴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1月3日晚上10時許,她路過學校東門時,看到老人十分無助地站在門口。經詢問學校門口的保安,她才知道,老人搭建的簡易棚被拆除,晚上隻能露天蜷縮在門口睡覺,實在太冷,老人會在被子上蓋一塊木闆。
得知此事,馮語心裡十分難受。“想到鄭州的夜晚很冷,我當天就在河南工業大學的貼吧上求助,希望為老人找一個住所,後來又在學校的兼職群等平台發布消息求助。”
沒想到,發布的消息很快得到了回應,不少同學表示願意資助老人。于是,馮語就在群裡發起了“想給老人一個家”的衆籌群。300餘名同學進了群,并為老人捐款,半天時間,就捐贈了1952元。拿到錢以後,馮語馬上去給老人在學校東門附近租下了一個每個月330元的房子。
馮語認識老人已四年了。在馮語的記憶中,她上大一時,老人就在學校門口修車、修鞋了。四年來,他的簡易棚經常換地方,但以前并未太在意。直到最近一次發現老人沒有了住所,她感覺十分不忍心,就決定幫助老人。
家鄉鎮政府願意扶助,老人卻不願回老家
馮語說,老人租住的地方在東史馬小區,就在學校東門附近。平時,老人騎一輛三輪車代步。而記者在老人的三輪車上看到,除了一些修鞋、修車的工具,還放着一袋子香蕉,老人笑着說:“這都是學生們給買的。除了這,你看,那碗面也是學生們給我買的,剛剛才放在這裡就走了。”
1月9日,記者來到東史馬小區一樓房的15樓,這裡便是300餘名大學生衆籌幫老人租的地方。該房間一共約150平方米,被隔成了5個房間,而老人住在其中一個約10平方米大小的房間内。房間内擺設比較簡單,除了一張床和被子,裡面還放着一個衣櫃和桌子。老人的物品雜亂地堆放在屋子内。而房子的其他房間,空空蕩蕩的,似乎尚未租出去。
1月9日中午,馮語得到了一個好消息:經好心人的幫助,老人老家的鎮政府願意為其辦理五保戶和老人補貼等補助,這些費用加起來,每月老人至少可拿到600多元錢,同時,鎮裡還同意為其提供免費住所,但前提是老人需回到老家配合辦理相關手續。而馮語将該消息告知老人後,老人根本就沒怎麼考慮,直接脫口而出:“我不會回去!”
老人一度哽咽但卻堅定地表示:“即使每個月有錢,我也不願意回去。”(編輯 袁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