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的信息增長速度越來越快速。
有些信息我們還沒有來得及吸收,沒過多久它就已經“過期”了。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你不具備有效的閱讀方法,你就很難掌握到自己真正要學習的内容,從而無法發揮出知識的作用,建立個體的競争優勢。
一般來說,導緻我們閱讀效率低下的原因,主要有兩個:
1,用傳統的閱讀方法去學習;
2,閱讀方式一直停留在淺層;
這兩種方式,會限制我們學習的廣度,不僅讓我們無法真正學到東西,還浪費了很多珍貴的時間。
當然,除非你閱讀的目的隻是為了打發時間或者娛樂自己,否則,假如你想把學到的内容理解得更深刻,運用得更順利,你就需要改變你的閱讀模式了。
以下分享我自身的一些經驗。
想要讓自己的閱讀變得有效率,有一些基準法則你是需要去掌握的。
根據這些指導法則去閱讀相關的内容,你才能夠真正把看到的東西裝進腦袋裡,而不是一眼而過,看完就忘。
關于閱讀的基本法則,大概有四條:
法則一,構建閱讀的具體目的。
閱讀就好像是超市買東西。
如果你漫無目的走進超市裡,看到什麼就買什麼,那買到的這些東西,是沒辦法讓你做出一盤美味的佳肴的。
相反,如果你一開始就明确自己要做什麼菜,那麼你去超市的時候,根據這個目的去選購相應的材料,這些材料肯定可以組合成一道你想要的菜式。
閱讀的時候,你最好了解自己到底為什麼要讀這個内容。其中一個有用的方式,就是内容的前面,設計出一系列“待解決”的問題。如:
1,這篇文章的核心主旨,是在說什麼?
2,通過這篇文章,我能掌握到哪些技能?
3,作者提供哪些論據去支撐他的觀點?
4,書中有沒有具體的方法解決我的問題?
在開始閱讀之前,你最好先把這些“待解決”的問題列在文章的開頭。然後帶着這些目的去閱讀,你就會以尋找答案的意識去閱讀相關的内容了。
法則二,重複閱讀記下來的重點内容。
想到真正學到東西,千萬不要以為看一遍就足夠。
當然也沒必要重複把文章或者書本看一遍,但至少你要把整理出來的重點内容,重新溫習一遍。
如果你有按照法則一那樣構建閱讀的目的,那當你解決了那些“待解決”的問題之後,你所收獲到的内容,對你來說,應該都是比較有用的重點内容了。
把這些重點内容标注出來,當你重溫的時候,隻需要浏覽這些被圈出來的部分就行。但說到标注,我建議你在閱讀期間,最好把看到的不同内容用一兩句話簡單總結出來,寫在旁邊的空白處上。
當你看到這些自己的這些總結内容,會更容易讓你記起書中的内容是在說什麼,從而喚醒你對這些内容的理解。
當然,最有用的辦法,就是把這些重點内容做成簡要筆記,然後張貼在你房間某個顯眼的地方。你每天都看着這些内容,自然就不會輕易忘記了。
法則三,讓閱讀跟自己的生活聯系起來。
學完一些知識,想讓這些知識對自己産生積極的影響,最好的做法,就是讓這些知識跟自己的生活聯系起來。
你需要針對這些知識,制定一個具體的應用檢驗渠道。好比你學習溝通,那麼你就把學到的知識,制定出一個可以讓你運用它們去提升你溝通能力的做法。
例如《影響力》一書說到,哈佛大學心理學家Ellen Langer做過一個研究,當我們請求别人幫忙時,如果能夠講出一個理由,那我們得到别人幫助的可能性就會更大。
原因就是,人們喜歡為自己所做的事找一個行動的理由,而你就給了對方這樣一個理由。
那麼針對這個知識點,你在現實生活中構建一個檢驗的渠道,把它運用出來,例如邀約心儀的對象,你就可以說:
“請問你星期天有空嗎?我請你看電影怎麼樣?因為我看影評,這部電影劇情很精彩,我覺得挺适合你去看。”
這就是實際的運用!
法則四,用自己的經驗彌補知識缺失的部分。
我們學習知識,并不是要全部接收。
我們需要知道知識的“臨界點”,就是什麼時候可以運用?哪些情況用起來更有效果?哪些時候又不起作用。
這部分的内容,很多時候往往是作者忽略的地方,也不是講述的重點。這時你就需要通過思考,豐富這些知識點的應用範圍。
例如法則三那個例子,或許你運用“因為”給自己的請求加了一個理由,但别人卻無動于衷,你就可以思考一下,到底是什麼原因而導緻沒效果,是别人心情不好,還是因為自己的請求太過分呢?
這些思考,就是填補這個知識沒有提及到的部分。想要用活某種知識,你必須知道運用這些知識要處在什麼樣的前提下。
否則,書中教你投資股票是一種掙錢的方法,你就屁颠屁颠丢錢在股票上,其結果可想而知了。
這就是批判性閱讀的思考方式。
在你閱讀之前,這四條準則,你一定要謹記于心。
我們的閱讀方式,通常都是根據我們的閱讀目的而構建的。
如果你是學生,想學習一門新的學科,那麼你可以購買那個領域的專業教材,逐章逐節地閱讀書中的知識,建立你的知識體系。
如果你是在職人士,沒有太多的時間看一整本書,那麼運用快速閱讀的方式,把握書中知識點的邏輯脈絡,這樣就能夠對書中的内容獲取一個新的認知。
如果想提高自己的某種能力,那麼找到相應的書籍,專注學習那個部分的知識就行,其他與目标無關的内容,大可以略過。
根據這些情況,閱讀的方式也就能夠分為三種:
1,系統式閱讀,按部就班地看完一整本書;
2,框架式閱讀,依照構建的框架去搜集知識;
3,主題式閱讀,根據主題集中閱讀相關資料;
這三種方式,我們在某些時候可以交叉運用的,不一定要拘泥于某種學習目的,隻要你覺得運用那種方式能夠更好幫助你學習,就沒必要強行要求自己。
但是,在這三大類别的閱讀方法之下,我們還需要通過某些具體的應用步驟,才能夠真正掌握到這些閱讀技能。
建立你的閱讀目的,結合相應的閱讀方式,再通過運用相關的閱讀步驟,你看完一篇文章或者一本書,才能夠真正學到東西的。
那這些閱讀步驟是什麼呢?
當你拿起一本書,而你又已經構建出閱讀的目的,那接下來,就需要通過以下這七個步驟,才能夠有效吸收書中的知識。
這七個步驟分别是:
1,内容預覽;
2,設立問題;
3,快速閱讀;
4,标識内容;
5,重點理解;
6,提煉要點;
7,強化記憶;
用一句話去說明,就是在你閱讀之前,首先要對接觸的内容有一個大概的預覽,獲取印象。然後根據你所獲得的印象,設立一些“待解決”的問題,這就是法則一所說的意思。
接着,針對這些“待解決”的問題,把這本書快速閱讀一遍,時間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去制定,就我而言,我每天至少有一個多小時的固定的時間來閱讀的。
而在閱讀的過程中,你要标書書中不同的内容,諸如哪些部分需要你掌握,哪些部分需要深入理解,哪些部分要反複印證等。
當你識别出這些不同的内容後,就可以針對它們重點進行理解學習了。把不明白的地方盡量弄明白,把不了解的地方盡量弄清楚。
有了上面這一步,你就可以把這些重點閱讀的地方,用一兩個關鍵詞或者一兩句關鍵句把它們的核心主旨提煉出來,方便自己記憶了。
最後,就是通過不同的渠道,強化自己對知識的記憶,諸如記筆記,或者在實際生活運用出來等等,這也是法則四講述的要點。
這樣一個流程下來,相信你對于看的内容,肯定會吃得很透,也記得很牢的。
這七個步驟,比較不好理解的有4、5、6這三步,我就着重單獨說一說它們的具體做法。
不管是一本書還是一篇文章,其組成内容不外乎是觀點講述、解釋論證、案例展示和具體建議這四個部分。
而我們閱讀,就是通過作者的觀點獲取新的認知,通過作者的解釋理解這個觀點的确切性,通過作者的案例去理解這個觀點的作用,和通過作者的給出的建議,幫助自己更好地運用這個觀點。
例如我在本文用《影響力》一書當中的知識點作為例子,我就把這個知識點的一部分内容截取出來,看看如何識别不同内容的構成。
“哈佛大學社會心理就埃倫·蘭格所做的一個實驗證明了人類也有着與動物相似的固定行為模式,這就是‘觸發特征’——對外界的刺激自然地做出反應。
有一條著名的行為準則說的是,當我們請求别人幫忙時,如果能夠講出一個理由,那我們得到别人幫助的可能性就更大。
原因很簡單,人們就喜歡為自己所做的事找一個理由。為了驗證這一平淡無奇的事實,蘭格跑到圖書館,請排隊等候複印的人幫她一個小忙:對不起,我又5頁紙要複印,能不能讓我先複印呢?因為我有急事。
這種‘請求 原因’的方式,幾乎收到了百分百的效果,有94%的人讓她排在了面前。但她不說明理由時,效果就差很多。如‘對不起,我有5頁紙要複印,能不能讓我先複印呢?’,當她這樣說時,隻有60%的人答應了她的請求……真正的原因不在于多說的那一句話,而在于‘因為’這個詞……”
書中這些内容,你能不能找到觀點、解釋、論證和建議這四個部分“組件”呢?
為什麼要找到這些不同内容的“組件”呢?因為隻有把它們找出來,隻有懂得識别它們的性質,我們才能夠更好的理解知識點的含義,從而調整自己的閱讀方式。
例如上述内容,講述的觀點就是人類跟動物也有類似的觸發特征,對外界的刺激自然作出反應,其中就包括請求别人要是給出一個理由,就能提高别人幫忙可能性這件事。
接下來一段就是解釋,然後就是研究例證,甚至在最後還隐藏着作者根據這個知識點給出的建議——真正的原因不在于多說的那一句話,而在于‘因為’這個詞。
經過這樣拆解,你是不是對于這部分内容的核心主旨,有了一個清楚的認識呢?也學到了一個新的知識點?
但還沒完,你需要把這段内容用關鍵詞提煉總結出來。
當你識别出内容的不同“組件”,你就更容易去理解它們在叙述中的作用。
如果你不理解,就需要針對不明白的地方重複閱讀,或者查閱相關的資料,來梳理你對知識的。
例如你還不理解“觸發特征”這個概念的含義,你就可以回到章節的前面,找到這個含義的具體解釋;或通過自己對内容的理解,獲得自己對于這個概念的定義。
當你理解這個概念的含義之後,就可以提煉出關鍵語句,去總結你所理解的内容。而我對于這個“觸發特征”提煉出來的關鍵句就是:如同導緻啟動磁帶播放的某個行為方式。
然後我就把這句話寫在空白頁上面,下次翻閱的時候,就一下子喚醒我的理解了。
當然,對于埃倫·蘭格所做的那個行為實驗案例,我也可以提煉關鍵詞去總結這一段内容,就是“關于請求 原因研究行為實驗”,以後回憶起來,我也知道是怎麼回事了。
所以提煉關鍵詞的作用,就是簡化書中的内容,把核心部分概括出來,這種歸納思維的運用。這種帶有思考的閱讀,也可以增長我們的閱讀效率。
這裡有三個要求:
1,盡量用自己的語言去概括書中的内容;
2,概念的關鍵語句最好不要太長太複雜;
3,每個内容組件最好提供一個關鍵詞;
通過這種“識别内容組件——獲取理解——提煉關鍵詞”的方法,我就能夠很好地把書中的内容學到腦子裡。
當你完成了這些步驟之後,剩下的,就是強化你對這些内容的記憶了,無論是抽時間去溫習一遍,還是在現實生活把知識點運用出來,都是一種不錯的方法。
隻要你能夠做到這樣子,說明你的閱讀就起到效果了,這就是提升閱讀能力的體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