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中文學術期刊主頁

中文學術期刊主頁

科技 更新时间:2024-08-13 10:15:04

中文學術期刊主頁?“投個稿給中文期刊,9個月(還沒有審完),因為編輯在審兩年前的稿子,這種事屢見不鮮你還會發現有些稿子排隊比你晚,但發得更快看不清規則和套路,打電話到編輯部,4點鐘以後往往就沒人了”這是一位年輕大學老師對中文科技期刊的吐槽,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中文學術期刊主頁?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中文學術期刊主頁(中文科技期刊的尴尬)1

中文學術期刊主頁

“投個稿給中文期刊,9個月(還沒有審完),因為編輯在審兩年前的稿子,這種事屢見不鮮。你還會發現有些稿子排隊比你晚,但發得更快。看不清規則和套路,打電話到編輯部,4點鐘以後往往就沒人了。”這是一位年輕大學老師對中文科技期刊的吐槽。

在2016年5月的院士大會上提出“廣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應用在實現現代化的偉大事業中”。今年1月30日,科技部的一份通知對此進行了強調,要求科研人員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

2019年8月,中國科協、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聯合印發《關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見》,并與财政部、中科院、工程院等七部委共同實施了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全面推進了科技期刊的專業化、數字化、集合化國際化進程,這都體現了對中國科技期刊發展的重視和支持。

目前我國科技期刊達5000餘種,中文期刊占88.5%,英文期刊有241種進到SCI(科學引文索引)。但是中文期刊狀況不盡如人意。

《中國科學》雜志社總編輯任勝利曾經和同行做過“中文科技期刊現狀與困境的問卷調查”, 474份來自期刊從業者的問卷中95.6%對中文期刊現狀表示憂慮,87.4%認為目前亟需吸引優質稿源、提升學術質量,78.1%的人認為目前中文期刊數量種類存在結構性問題。

他把中文期刊的現狀歸納為“小、散、弱”。大多數中文科技期刊一年隻發約200篇文章,所以說規模小。平均到每個出版單位隻有1.16種期刊,有兩本期刊就算好的了。一個大學或者一個研究機構就辦一本刊物,養四五個人。有時辦刊單位出版科技期刊,主要目的是“養人”,接收科研做不好的員工。還有一些單位的家屬都放到編輯部去。

另外,中文科技期刊同質化非常嚴重,整體沒有學科分布的考慮,沒有學術定位的考慮。“‘農業科學’,每個省一個,甚至有的市都有一個;化工類期刊,每個省幾乎都有一個。再看大學學報,以大學、學院命名的519種,占中文期刊的12%,也就是說一個大學一個學報,都是綜合性的,沒有特色,讀者群作者群不明确。”

這種現狀的結果就是優質論文的流失,越來越多以英文論文形式發表于國外期刊,我國科技期刊的稿源質量不斷下降。

2019年的一份統計表明,我國發表SCI論文51萬多篇,占SCI總論文的22.5%。美國以25.6%居第一,我國居第二。但從SCI期刊區域分布來看,美國占32.6%,我國是2.6%,在9370種SCI期刊中,中國期刊隻有241種。“期刊的發展和論文發展非常不匹配,并且期刊越來越滞後于中國論文的發展。”

2020年8月16日,國内最大的知識問答平台“知乎”上出現了一個新問題:學術界不投中文期刊的原因是什麼?不到24小時,該問題就被熱榜收錄,短短兩周後,吸引了180個回答,浏覽量超過34萬。

針對這個問題,CCF YOCSEF(中國計算機學會青年計算機科技論壇)近日舉辦了“中文科技期刊——路在何方”的特别論壇,邀請期刊領域專家、計算機界學者和産業界人士對中文科技期刊的現狀及成因、未來發展以及政策等問題思辨。

“這是評價機制的問題。我們投中文的學報,在職稱晉升或者評項目時,評委一看就會認為這與國際期刊不在一個級别上。”中科院自動化所的一位研究人員說,現在根本就不關注中文期刊,都談不上差不差評的問題。

中國科學院信息工程所的熊剛所在的科研團隊最近10年來基本上沒有投過中文期刊,之前投過國内某個期刊,經曆了大修、小改,最後卻突然被拒稿。

“現在CCF(中國計算機學會)也開始關注中文期刊。但是感覺中文期刊周期特别長,從時效性和學生畢業角度來說,直接投會議很快就會得到一個審稿結果,如果有問題的話可以換下一個會議繼續投。”熊剛提到對于科研團隊來說,論文投向主要是跟導向有關。計算機領域現在看重的是國際會議和期刊。

2019年4月,CCF發揮學術共同體作用,啟動《CCF推薦中文科技期刊目錄》遴選工作,目的就是引導國内科技期刊堅持以價值導向辦刊、引導期刊專注提升學術水平、引導優秀科研成果在高質量中文期刊首發。遴選基于同行評議,以一線資深專家的判斷為主,把CCF中文科技期刊目錄分為A、B、C三類,A為頂級期刊,B為非常優秀期刊,C為優秀期刊。

在中國計算機學會青年計算機科技論壇(CCF YOCSEF)舉行的專題論壇上,清華大學副教授崔鵬談到,最牛的成果不投中文期刊,已經成了普遍現象和客觀事實,背後是中文期刊無法滿足科研人員的需求。

具體到自己所從事的人工智能研究方向,崔鵬認為實質上是學術話語權不在我國:“我們要考慮學者為什麼要發論文,學者發論文實際上相當于給自己的學術成果做廣告,希望能夠得到學術共同體的認可。學術共同體是分層次的,有些人是引領性的,有些人跟随性的,那引領性的不在中國,這種情況下要把這個東西就要發表到别人可以看到的地方去。”

在任勝利與同行所做的調查中,有2260份有效問卷來自科研人員,結果顯示,93.7%的人認為中國需要中文期刊,中文期刊應得到進一步重視并發揮重要作用,81.6%的人認為,由于評價導向原因選擇發表英文而非中文論文,有80.6%的人認為改變過分倚重SCI的科技評價導向是振興中文期刊的重要舉措。

中科院計算所研究員包雲崗認為學術發表隻是整個科研活動中一個環節,其實要看整個環節,目前中文期刊不讓人滿意,是因為産學研整個鍊條還沒有很好地運轉起來。例如計算機領域,一些技術源頭就在會議上面,或者某個期刊上,相當于已經形成一個非常好的正向循環,學術成果發表到上面,最後被工業界用起來,最後形成了很大的影響力。

我們的産業界沒有走到世界前沿這是事實,包雲崗設想,如果哪一天我們國内公司的需求走到世界前沿,又能夠在國内找到技術解決他的需求,這些技術先不管來自哪裡,可能有一部分來自中文期刊上的,這樣的循環建立起來,經過一段時間不斷疊代,中文期刊的質量就會上來,“在我看來,還是需要看整體的科研,技術從産生創新的想法到最後應用,這個鍊條一定要打通,要讓它運轉得更加通暢。”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