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下冊語文人教版猴王出世?7.猴王出世教學目标,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五年級下冊語文人教版猴王出世?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7.猴王出世
教學目标
1.認識“芝、遂”等16個生字,讀準多音字“呵”。
2.默讀課文,遇到不明白的詞句試着猜一猜。
3.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石猴是怎麼出世的,又是怎麼成為猴王的。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播放《西遊記》片頭曲《雲宮迅音》)
聽到這首曲子,大家想到了什麼?(西遊記)說起西遊記,我們都知道《西遊記》講的是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白龍馬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的故事。孫悟空本領高強,大家對他一定非常了解。本文中的“石猴”就是指孫悟空。那麼,石猴到底是從哪兒來的?他又是如何成為猴王的呢?帶着這些問題,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今天的新課——《猴王出世》。(闆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出示相關資料)了解作品和作者。
2.默讀課文,标出自然段,并為文章劃分段落。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石猴出世及他的生活情況。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石猴第一個跳入瀑布發現了水簾洞。
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衆猴進入水簾洞,拜石猴為王。
3.再次浏覽課文,說一說,課文按照什麼順序寫的。(事情發展的順序)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讀第一部分。
(1)說一說,石猴是怎麼來的。(一塊仙石孕育了仙胞,一日迸裂,産一個石卵,因見風,化作了一個石猴。)
(2)石猴出世之後是什麼樣的?(那猴在山中……朝遊峰洞之中。)幾筆就勾勒出一個自由自在、快活逍遙、喜好交友而又頑皮可愛的石猴形象。
2.有一天,發生了一件事,改變了石猴的生活,使他搖身一變,成了猴王,發生了什麼呢?(一天,群猴發現一個瀑布。)和石猴成為猴王有什麼關系?(有猴子說誰能進去找到源頭且不傷身體,就拜誰為王),聽到這句話,石猴的表現如何?(應聲高叫道:“我進去!我進去!”)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石猴的性格(争強好勝)。
3.說完,他是怎麼做的呢?後面又發生了什麼?齊讀相關片段,找出問題答案。
(1)發現了這樣一個好地方,石猴很高興(喜不自勝),連忙出來告訴其他猴子,又把其他猴子帶進了水簾洞。
(2)群猴進洞,發現了此等好地方,都興奮得不得了。這時,石猴提醒群猴(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于是,群猴拱伏無違,稱其“千歲大王”。從中可以看出石猴(聰明、機敏、爽朗、坦率,做事有計謀,是天生做首領、頭目的材料)。
現在大家知道,石猴是怎麼成為美猴王的了嗎?(發現洞天—敢于挑戰—被拜為王)
4.思考:作者是怎麼塑造出猴王形象的呢?
交流:語言、動作、神态描寫方法,把猴王寫得非常生動。
小結:正是因為作者妙筆生花,才塑造出孫悟空這樣個性鮮明、形象飽滿的人物形象。同學們在寫作文的時候,也應該恰當運用這樣的方法,使自己的文章語言更加生動,更有感染力。
四、拓展延伸,課堂小結。
從課文中,我們看到了一個(機敏、活潑可愛、敢作敢為)的石猴。《西遊記》是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從19世紀開始,《西遊記》被翻譯成日、英、法、德等十幾種文字流行于世,深受人們喜愛。希望同學們能讀一讀原著,切身感受古典文化,感受經典魅力。
闆書設計
猴王出世
活潑可愛敢作敢為
教學反思
教學時,以各種形式的讀為主線來安排教學過程,然後圍繞“石猴是怎樣出世的,又是怎樣成為猴王的”等問題讨論探究;接着再讀課文,進一步感受人物形象。遺憾的是沒有為學生拓展《西遊記》中的其他内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