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稱帝之後,太平公主為了讨好母親,特意向她進獻了很多美男。萬歲通天二年,太平公主引薦張昌宗進宮,此人很快便得到武則天的寵信。沒多久,張昌宗又介紹自己的哥哥進宮,也就是張易之。
二張兄弟進宮後,深得武則天的寵愛,甚至準許他們出入宮廷。兄弟倆都極其善于迎合奉承,哄得武則天是相當開心,很快就為二人封了官,張昌宗為雲麾将軍,張易之為司衛少卿,并特賜二人住宅一處。
很快兄弟二人再次升官,得以與其餘大臣一般,每逢初一、十五朝見武則天。這二人入宮不到半月,就已經享有強大的權勢,就連武家宗室,都個個趕來巴結他們,群臣更是不敢得罪二人。
直到神龍元年,武則天病重,五位大臣發起政變,擁立李顯複位,史稱神龍政變。神龍政變中,張易之張昌宗兄弟被誅殺于集仙殿廊下。史書記載:"太子至玄武門,斬關而入,時則天在迎仙宮之集仙殿,斬易之、昌宗于廊下。"
武則天稱帝的時候,已經六十七歲了,可她對于繼承人選,始終猶豫不決。好在她晚年想通了,還是決定還政于李家,便命人将李顯接回來,并複立他為皇太子。
李顯複立為太子,也就是說,這天下遲早會歸還給李家。張昌宗張易之兄弟既然善于迎合,為何不提前投靠太子李顯,避免将來的殺身之禍呢?筆者認為,主要有三個原因。
第一、有武則天撐腰
前面提到二張進宮後,不足半月便得到武則天重用,在朝中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就連武家宗室都要給他們面子,自然就助長了他們的歪風邪氣。二張已經不将任何人放在眼裡,從而得罪了很多人。
這些人對二張恨之入骨,可有武則天在背後撐腰,沒人敢動他們分毫。二張也是仗着有武則天,根本不會把什麼皇太子放在眼裡。雖說李顯是太子,但最終能不能順利繼位,還是另一回事,所以他們不會着急巴結李顯。
第二、政變發生得突然
神龍政變發生的時候,連武則天都十分意外,更何況是二張兄弟倆。在他們心中,大權一直在武則天手上,而僅次于武則天的,就是他們自己。誰能想到,一向膽小懦弱的李顯,卻敢冒如此大的險,與大臣發動政變。
雖然武則天病重,但始終還是皇帝,就算她最終會病逝,至少會留下遺诏。況且武則天病重,"宰相者不得見者累日,惟張易之、昌宗侍側。"憑借武則天對二張的寵信,隻需為他們留下一道"附身符",他們就不怕有人會報複。然而武則天被逼退位,再也沒人能夠保住他們。
第三、無謀無智
武則天寵信二張,表面上看似二人很聰明,懂得如何讨好武則天,可實際上,兩人并無什麼大智慧。當初吉顼曾給二人出主意:"擁戴嗣君李顯",如果他們聽了的話,也不至于就這樣被誅殺。
可惜他們隻懂得一味讨好武則天,不惜得罪所有人。等到武則天病重的時候,二張内心既擔憂又惶恐,竟将吉顼的話抛之腦後。張昌宗唯恐禍亂将至,就與一些小人聯合,幹出不少不法之事,結果鬧得人盡皆知。就算武則天想保,也保不住他們了。
張易之張昌宗兄弟,既不是李唐宗室,也不是武家宗親,僅僅憑借武則天的寵信,才走到權力中心。然而兩人無勇無謀,就算給他們再大的官職,他們也發揮不了任何作用。因此當李顯帶兵趕到時,二張連還手的能力都沒有,便被斬于刀下了。
(參考文獻《新唐書》《舊唐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