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對于預算這件事,很多準備買車的朋友們都是以最終的落地價來做預算的,所以今後我們的新車推薦主要也是圍繞着最終落地價格展開,如果落地價格在15萬以内的話,那麼車子的價格一般在13萬左右的樣子,這個價格的選擇其實還是非常多的,那麼對于究竟是選大一号的自主品牌還是品牌力更強質量更好的合資品牌呢,下面這四款車型都是不錯的參考。
吉利博越PRO
官方指導價:9.88-15.68萬
博越PRO的到來提高了博越車型的豐富程度,相比于普通版的博越,博越PRO的外觀顯然變得更高級了一些,車頭能給人帶來更厚實更有力量的感覺,全LED大燈組也是20幾萬合資車都很少配備的,全新設計的輪毂、圍繞車身一周的黑色包圍點綴都突出了一定的運動感,此外車身尺寸也很可觀,身材高大的壯漢站在旁邊也不會顯得很小。
為了凸顯比博越更高的檔次,内飾同樣也進行了不小的升級,整個中控區域變成了不規則的設計,觸摸屏尺寸更大、方向盤造型更豪華、在同級别車型當中屬于靠上的水準,配置方面吉利向來是不吝啬的,全液晶儀表、氛圍燈、自動空調都沒有缺席,此外新車還搭載了GKUI 19系統,不僅僅是普通的駕駛過程的人機交互,甚至可以實現與智能家居的聯動,非常強大!動力方面,博越PRO配備1.8TD和1.5TD兩種動力選擇,最大功率分别是184馬力和177馬力,變速箱分别匹配7速雙離合和6AT變速箱,結合售價來看,1.8T的入門款性價比非常高,動力配置都能得到滿足。
雪佛蘭創酷
官方指導價:9.99-13.99萬
與IG戰隊合作,再一次的說明了雪佛蘭已經跟别克徹底走不同的路線了,顔值跟實惠是它的代名詞,不管産品怎麼樣,至少這兩年雪佛蘭的全新車型的外形設計是沒什麼問題的,創酷給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對比上一代車型來說可謂是“整容式”的改變,進氣格栅尺寸更大,大燈造型更具有沖擊力、熏黑輪毂彰顯運動氛圍,是個年輕人喜愛的外形。
如果說外形給五星的話,内飾隻能給三星,原因是太過于簡潔,甚至沒什麼豪華感體現,中控區域也是偏向駕駛員的設計,但是并沒有營造出很好的駕駛氛圍,全新設計的放線盤倒是漂亮了不少,頗有運動風。配置上全新創酷配備了MyLink 智能車載互聯系統,并配有auteur map、apple Carplay、百度CarLife等功能、在多媒體娛樂功能上,倒是能領先同級對手不少。動力方面,全新雪佛蘭創酷分别搭載了1.0T和1.3T兩款發動機,動力分别為125馬力和165馬力,變速箱分别是6AT以及CVT變速箱,實際體驗來看,1.0T車型動力也完全夠用,不過後段的儲備不足,如果預算充足的話還是強烈建議上1.3T車型,能給你帶來更好的駕駛體驗。
長安CS75PLUS
官方指導價:10.69-15.49萬
在這個看臉的時代,長得好看基本上就成功了一半,長安CS75PLUS就是這樣的一款車型。CS75車系單月創下2萬 的成績,CS75PLUS也是功不可沒,新車的前臉造型非常的激進甚至是有些前衛,無論是大燈的造型還是進氣格栅的設計甚至是紅色線條的稍加點綴,都讓這台車的顔值處在這個級别的前列,長安自打換了新設計師之後,整體顔值都提升了不少。
之前小編批評過長安的全新内飾跟某德系豪華品牌高度相似,但是在CS75PLUS上就變得完全不一樣了,新車采用了三聯屏設計,并且方向盤和檔杆位置都進行了換新,高級感很不錯,此外新車在智能交互方面也同樣出色,通過“小安你好”的語音喚醒能實現音樂播放、空調、天窗、車窗、導航等超多功能的控制。動力方面,新車分别配備1.5T 6AT和2.0T 8AT組合,動力分别為178和233馬力,如果預算夠的話,2.0T的入門款性價比很高,如果不夠,那麼1.5T的動力也完全夠用,并且新車的油耗也不高,大緻在9L/100km以内的水平。
北京現代ix35
官方指導價:11.99-16.19萬
這款車型可是我們的老朋友了,上一代的車型就賣的不錯,不過那個落伍的外形真的是堅持不到現在了,如今全新換代的ix35,造型可謂是脫胎換骨、整體感覺比較四方四棱、但是并不會顯得廉價,有厚重感在裡面、新的輪毂設計,懸浮式車頂也都是讨好年輕人的設計,可以說新的ix35雖然不驚豔,但是很耐看,屬于适合“過日子”的類型。
内飾方面新ix35雖然限于定位和成本,整體檔次感跟創酷一樣表現的比較一般,但是整體造型規整倒不會讓人厭煩,多媒體屏幕和空調區域的設計,到有一些普拉多的感覺在裡面,在配置方面,ix35表現的比較一般,畢竟跟創酷的定位不同,ix35主打的還是居家,但是平時能用得到的配置,它還是都配備的。動力方面新車分别配備2.0L 6AT和1.4 7DCT雙離合的組合。雖然1.4T的動力組合更前衛,但是小編還是建議選2.0L的車型,ix35看中的就是它居家的感覺,2.0L的車型則有着更流暢的駕駛體驗,穩定性也更好一些,并且2.0L的車型價格還要更低一些,非常适合日常代步。
學說車:
15萬落地,基本上主要看中的還是品質,配置并不是主要考慮的因素,空間體驗、三大件的表現、小毛病多不多才是最需要考慮的因素,像是今天的四款車型,品質肯定都是過關的,那麼究竟是選産品力更強造車更成熟的合資品牌還是尺寸更大性價比更好的自主品牌,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選擇就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