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上有很多自媒體圖文,内容是:浙江麗水農民大哥發明“空氣中種植蔬菜”,1.5平方米可以種植390棵蔬菜,畝産高達5萬斤。按一斤蔬菜1塊錢計算,一畝地毛收入50000元,即便成本達到50%,純利潤也要25000元。
那麼,這是真的還是假的呢?我的回答是,基本上是真的。
其實,網絡上所說的“在空氣中種菜”就是“無土栽培”技術,這項技術并非浙江麗水農民發明,但浙江麗水農民利用“無土栽培”技術創造了更加完善的方法。那麼,“空氣中種菜”(無土栽培”技術到底是誰發明的呢?浙江麗水農民創造的“空氣中種菜”方法是怎麼回事呢?有什麼好處呢?
一、是誰最早發明了“無土栽培”技術?據有關資料顯示,“無土栽培”種植技術是十九世紀六十年代(1859年)德國科學家沙奇斯和克諾發明的,他們在沒有土壤的空間裡用營養液栽培植物獲得成功。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美國科學家傑瑞克将這一技術應用到農作物生産中并獲得成功。
本世紀五十年代,前蘇聯、英國、意大利、法國、日本、瑞典、荷蘭等國在園藝生産中使用“無土栽培”技術,美國更是利用無土栽培技術在航空母艦上為官兵種植新鮮蔬菜。
那麼,在我們一般人的認知中,植物隻有在土壤中才能生長,為什麼離開土壤在空氣中也能栽培植物呢?
其實,道理很簡單,因為植物生長需要的是土壤中的水分和各種養分,并非是土壤,所以,如果可以滿足植物生長所需要的水分和各種養分,沒有土壤是完全可以的。無土栽培的原理就是這樣。
二、浙江麗水農民的“空氣中種菜”的方法是什麼?浙江麗水偏遠山區有個村子叫雨傘崗村,村子裡不僅人均土地特别少,而且都是山地。人均土地少迫使當地農民想出利用“立體種植”的方法來提高産量,實際上就是“無土栽培”,也就是他們所說的“在空氣中種菜”。
具體方法是,在1.5平方米的面積上立一個高3米左右的柱子,搭建成一個六個面的“空中菜園”,在這個“空中菜園”中,用鐵絲或者繩子立很多豎線或橫線,在鐵絲或繩子上固定菜苗,可以種植390棵左右的蔬菜,是相同面積的土地種植蔬菜的六倍。
然後,在頂部固定四個自動噴壺,然後向下平均一米裝一個自動氣霧噴壺,每個噴壺的射程都可以覆蓋整個空間。六個噴壺中分别裝有蔬菜生長需要的水分和各種營養液。
因為這種種植方式,蔬菜的根系都露在空氣中,所以被稱作“在空氣中種菜”,實際上就是“無土栽培”技術。
“空氣中種菜”有四大好處:
(一)、大量節省土地
這個很好理解,如果一層蔬菜占用空間高度是50公分,3米高可以種植6層,那麼,等于節約了7.5平方米土地。如果我們把平方米換成畝,那就是節約了7.5畝土地,反之,等于增加了7.5畝土地。
(二)、縮短植物生長發育周期
由于土壤種植植物,植物生長受土壤影響,會增加生長時間和周期。比如化肥,需要撒到土壤中,需要溶解過程,溶解到土壤中後才能被植物根系吸收,而“無土栽培”直接将各種需要的養分制作成液體,直接噴灑到植物暴露在空氣中的根系上,省去了化肥溶解過程,減少了生長周期。
(三)、無污染,無蟲害
由于“無土栽培”沒有土壤,很多害蟲無法侵害莊稼的根系和葉莖,麗水農民又在“空中菜園”六個面上蒙上紗罩,阻擋各種害蟲侵入。
不使用化肥和農藥,減少了污染。
(四)、通風通氣好,光合作用好
由于“空中菜園”六個面,所以,通風通氣特别好,能夠更多地接受陽光照射,最大化進行光合作用,所以,果實飽滿,産量高。
(五)、節水
土壤種植,灌溉需要大量的水,形成浪費現象,而無土栽培的“空中菜園”水分是使用噴壺噴灑,水分可以直接充分撒在根系和葉莖上,被蔬菜充分吸收,所以節水。
總之,浙江麗水農民在“空氣中種菜”就是“無土栽培”技術,這種種植技術的好處是“大量節省土地、縮短生長周期、無蟲害無污染、通風通氣好、光合作用好、節水”,是未來農業種植的一個發展方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