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籍系統全國聯網以後,國家禁止任何學生以任何理由留級,不管成績如何,一律跟班走,禁止中小學生留級,是否完全正确呢?
禁止中小學學生留級,弊端明顯
人和人之間存在個體差異,有的學生接受能力快,有的學生接受能力慢,這很正常,讓接受能力差的孩子再學習一年,鞏固知識,體現人文關懷。完全禁止留級,即便每一科學習成績都是個位分,也必須跟班走,成績當然會越來越差,有些學生初中沒有上完就辍學回家了。
有人擡扛說,都成材是不可能的,就得淘汰一部分。這簡直是站着說話不腰疼,如果是自己的孩子,還這樣認為嗎?義務教育階段所有學科的知識是一個人一生中必須要掌握的基本知識,就算上不了大學,小學和初中的知識最起碼應該掌握及格,不管是對個人還是對國家,都是有益的。
在70後和80後的記憶裡,因成績不合格而留級是很正常的事,甚至有一些孩子,在小學階段留級兩次,現在成就菲然,如果把他們放到現在,很可能已經早早廢掉了。
部分家長想法讓孩子“變相留級”
如果孩子成績差,一些家長為了讓孩子把基礎學好,可能會想辦法讓孩子“變相留級”。隻要有縣級以上醫院的證明,中小學生可以辦理休學手續,家長會想法開一個診斷證明,給孩子辦理休學,其實也不會在家休息,還在學校上課,達到留級的效果。
在一些地方,這種變相留級的代價很大,因為某些地方規定,初中階段學籍中出現有休學、留級和轉學情況的學生,考高中時候,一律不能享受分配生待遇,通俗的說,如果有過休學、留級和轉學的學生,想考上重點高中,錄取分數線要比沒有休學、留級和轉學情況的學生多幾十分。
每個學生應該有一次留級機會
國家禁止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留級,因為國家按學生人數給學校劃拔生均經費,如果學生留級,等于國家要多出錢,其實可以這樣操作:
1、中小學學生每人有一次留級機會,由家長提出申請,學校批準後,家長繳納留級所需的一切學雜費,國家不再給學校拔付,這樣既沒有浪費國家資金,也給想留級學生一次機會。
2、什麼時候留級由家長自己決定,任何人隻有一次機會。
3、接受能力強的孩子可以放棄使用留級的機會。
你同意小編觀點嗎?歡迎發表您的看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