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生态文明的新成就

生态文明的新成就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11 15:15:02

生态文明的新成就(生态文明關鍵詞)1

【生态文明關鍵詞】之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的新成就(生态文明關鍵詞)2

生态文明是繼農業文明和工業文明之後的人類新的文明。20世紀,以環境污染、生态破壞和資源短缺為表現的生态危機成為全球性問題;21世紀,金融危機、信貸危機和社會危機的全球性爆發。全球性危機對人類生存提出嚴峻挑戰。中華文化中,“危機”一詞表示“危險”和“機會”雙層意思;馬克思在《資本論》中說,危機表示轉折。全面危機,全球性生态危機和全球性社會危機的爆發,以20世紀中葉一場轟轟烈烈世界環境保護運動為标志,它表示世界工業文明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一種新文明—生态文明正成為上升中的人類新文明。這是世界曆史的一次偉大的根本性變革,從工業文明社會到生态文明社會的發展。

生态文明作為人類新文明,是人類新的生存方式。它的主要特征是人類社會全面轉型。在人類文化的社會制度層次、物質層次和精神層次的全面生态文明建設,人類将建設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新社會,人與人社會和諧、人與自然生态和諧的生态文明社會。

生态文明由社會全面轉型實現,我們可作如下簡述。

價值觀轉型,走出人類中心主義。人類中心主義是一種偉大的思想,作為工業文明的核心價值觀,它的産生是人類認識的偉大成就,它的實踐建構了整個現代文明。但是,這種價值觀隻承認人的價值,否認生命和自然界的價值;人類活動在追求人的價值時,主要以個人或少數人的利益為尺度,在追求自己的發展,實現自己的利益時,不顧及他人,不顧及後代,不顧及社會,更不顧及生命和自然界,導緻人與自然的生态關系矛盾不斷加劇,人與人的社會關系矛盾不斷加劇,是生态危機和社會危機的思想根源。超越人類中心主義價值觀,确立“人與自然和諧”的價值觀,是建設生态文明的先導。“人與自然和諧”是生态文明社會的核心價值觀。它由馬克思和恩格斯首先提出。馬克思主義曆史觀以“人與自然界和諧”為目标,反對“自然與曆史的對立”,主張“人和自然的統一性”。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對實踐的唯物主義者,即共産主義者來說,全部問題都在于使世界革命化、實際地反對和改變事物的現狀…特别是人與自然界的和諧。”他們認為,這種“世界革命化”,是“我們這個世界面臨的兩大變革,即人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同本身的和解”,建設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諧的世界。20世紀中葉環境保護運動中産生的生态文化,主張超越人與自然主一客二分哲學,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的世界。

哲學轉型,從人統治自然的哲學走向人與自然和諧的哲學。現代哲學是人與自然主客二分哲學。在主一客二分的理論模式中,隻有人是主體,隻有人有價值,生命和自然界作為客體是人的對象。人作為主體是主宰者和統治者,生命和自然界作為客體是人征服、利用和改造的對象。它指導工業文明時代人統治自然的實踐,并取得偉大勝利。但是,這種勝利是局部的,因為對于人類的每一個勝利,自然界都進行了報複,表現了這種哲學的局限性。環境哲學承認生命和自然界是生存主體、價值主體、認識主體、權利主體;它具有目的性、創造性、智慧和價值,是值得尊重的。确立人與自然和諧哲學是建設生态文明的理論基礎。

社會政治轉型,從資本專制主義到人民民主主義。工業文明的社會形态是資本主義。資本專制主義是它的主要政治特征。資本的唯一目标是利潤最大化。增值資本是資本主義發展的主要動力。為了實現資本的利潤最大化目标,它需要維護資本主義的政治制度和經濟制度。這是資本的經濟和政治兩個主要的根本屬性。隻要資本及其運行存在,馬克思《資本論》揭示的資本的性質及其運動規律就存在和繼續起作用。為了實現資本增值,它必然不斷加劇對工人剩餘勞動的剝削,同時不斷加劇對自然價值的剝削;兩種剝削同時進行彼此加強,導緻工業文明社會的基本矛盾:人與人社會關系矛盾、人與自然生态關系矛盾不斷加劇和惡化,最終導緻全球性的社會危機和生态危機。這是當今世界問題的總根源。以人為本是生态文明社會的主要政治特征,深化政治體制改革,加快推進生态文明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規範化和程序化,建設實行嚴格法治的國家,強化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制度建設,發展更加廣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為生态文明建設提供堅強的政治保障,這是建設生态文明的關鍵。

生産方式轉型,從線性經濟到循環經濟的發展。工業文明的生産方式,它的組織原則和技術原則是線性和非循環的。它的工藝模式是:“原料一産品一廢料。”這是一種線性的非循環的生産。雖然它有較高的效率,但是以排放大量廢料為特征。這種生産大量消耗自然資源、大量排放廢棄物,是一種原料高投入、産品低産出、環境高污染的生産,是造成全球生态危機的直接根源。生态文明的生産方式是,學習自然界的智慧,創造和實行生态工藝的生産。它的組織原則和技術原則是非線性和循環的,以模式表示為:“原料一産品一廢料一産品…”它以原料多次利用或重複利用、産品高産出、環境低污染為特征,是一種更高效率的生産。這是生态經濟、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的生産方式。

生活方式轉型,從高消費到綠色消費。工業文明的消費生活有巨大财富、先進的科學技術和豐富充足的産品支持,以高消費為主要特征。但是,地球沒有能力支持全球60多億人過這樣的生活。生态文明的生活方式,從高消費到綠色消費轉型,倡導簡樸生活、低碳生活和公正生活。它以适度消費為标準,以消費綠色産品,生産、經銷和使用知識和智慧價值高的産品為榮,從崇尚物質享受轉向崇尚社會和精神需求。這是可持續的生活方

文化轉型,科學技術、倫理道德和文學藝術的生态化。現代科學技術、倫理道德和文式,一種更高級的生活結構。學藝術等各種文化形态,是以人為中心的,它為社會服務取得了偉大成就。所謂“文化轉型”是生态文化建設,不僅要有人和社會利益的目标,而且要有人與自然和諧的目标,大力發展生态文化的産業和事業,發展生态哲學、生态倫理學、生态政治學、生态經濟學,生态法學、生态文藝學和生态科學技術等,不斷提高全社會的生态意識、生态價值觀念生态思維和生态生産創造力,不斷提高文化整體實力和競争力。

從工業文明社會向生态文明社會過渡,是現在世界形勢的主要特征。大勢已定,當今世界的主要問題,無論是人與自然的生态關系方面的生态危機,還是人與人的社會關系方面的社會危機,隻有通過建設生态文明的社會,實現社會全面轉型,才能得以根本解決。中國和世界隻有一種前途,這就是迎接生态文明新時代,高舉生态文明的偉大旗幟,建設生态文明的新社會。

2012年,黨的十八大制定“大力推進生态文明建設”戰略,實施生态文明建設深刻融人和全面貫穿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五位一體”的總體戰略。實施這一戰略,全國生态文明試驗區建設,生态省、生态市、生态縣建設普遍啟動,在黨的領導下,建設生态文明成為全國人民的偉大實踐,在世界上率先走上建設生态文明的道路。

2017年,的十九大報告,總結生态文明建設經驗,他說:五年來,我們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全面開創新局面,生态文明建設成效顯著。大力度推進生态文明建設,全黨全國貫徹綠色發展理念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顯著增強,忽視生态環境保護的狀況明顯改變。大力推進綠色發展,着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加大生态系統保護力度,改革生态環境監管體制。

十九大報告強調,加快生态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生态文明制度體系加快形成,主體功能區制度逐步健全,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積極推進;全面節約資源有效推進,能源資源消耗強度大幅下降;重大生态保護和修複工程進展順利,森林覆蓋率持續提高,生态環境治理明顯加強,環境狀況得到改善;引導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成為全球生态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建設生态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中華民族正以嶄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的東方,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為人類作出更大的貢獻。

信息來源:中國林業出版社2018年出版的《生态文明關鍵詞》(主編:黎祖交 本條作者:餘謀昌 編輯 呂子喬)

生态文明的新成就(生态文明關鍵詞)3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