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分兩次托孤給了三位大臣,第一次約略在貞觀二十二年,李世民去世前一年的一次公開宴會上,正式托孤于李世勣;第二次是在貞觀二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李世民去世的當天,托孤于長孫無忌與褚遂良。他們的對話《資治通鑒》記載如下:
李世民與長孫無忌劇照
“朕今悉以後事付公輩。太子仁孝,公輩所知,善輔導之!”謂太子曰:“無忌、遂良在,汝勿憂天下!”又謂遂良日:“無忌盡忠于我,我有天下,多其力也,我死,勿令讒人間之。”
前兩句話是托孤常用之語,沒有什麼特别之處,關鍵是第三句,李世民對褚遂良說的這句話,包含了三層含義:其一,長孫無忌是忠誠的,他為大唐江山立了大功;其二,李世民擔心以後有人挑撥李治與長孫無忌之間的關系;其三,希望褚遂良到時能夠起到調和李治與長孫無忌矛盾的作用。
能夠成為擔當托孤重任的大臣都是皇帝最信任的人,而且長孫無忌是李治上位最為堅定的支持者,二人還是甥舅關系,那麼李世民為何還要擔心李治與長孫無忌的關系被饞人離間呢?他的臨終遺言有何深意?
李治劇照
這其中突出體現了權力鬥争的複雜性,李世民這樣托孤安排的前提是他認為李治過于懦弱,無法控制錯綜複雜的局勢,所以處心積慮地安排了一個處處制衡的托孤大臣班底。
早在貞觀二十二年初,李世民就樹立起了長孫無忌的權威,任命他為校檢中書令,知尚書、門下事,把握三省大權,可謂權傾朝野,為長孫無忌扶保李治順利登基鋪好了路。但位高權重是一把雙刃劍,将如此利刃交給長孫無忌李世民也有所擔心,既希望長孫無忌能夠全力為李家服務,又擔心他權力太大對兒子形成威脅。
這涉及到皇權與士族權力平衡的問題,兩大權力之間的關系是相對的。皇權既要依靠士族,形成有效的統治力量,又要限制士族,避免權力太大而颠覆皇權,所以必須引入第三方勢力起到牽制作用。
長孫無忌劇照
唐朝時,士族對皇權的影響已被削弱,但關隴集團這一門閥士族集團仍是建立大唐政權的基礎。貞觀初年,李世民大力扶持政權中的寒微人士與庶族地主,比如魏征、馬周、劉洎、張行成、張亮等人,并且重視科舉取仕,希望進一步削弱關隴門閥的影響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随着李承乾與李泰的太子之争與李治的上位,李世民被迫調整了這一策略。李世民認為李治雖然仁孝有加,但魄力不足,過于懦弱,無法接過他的大旗,繼續打壓士族,所以清洗了岑文本、劉洎、張亮等人,轉而依靠士族的強大力量,希望實現皇權的和平過渡。但這并不是說李世民完全依靠了士族力量,從托孤的三個人的背景來看,無處不在體現這制約。
長孫無忌是鮮卑貴族,根正苗紅的關隴士族集團,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李治的鐵杆支持者。是李世民托孤的中堅力量。
褚遂良劇照
褚遂良的祖上仕與梁陳,父親褚亮是原是陳朝官員,後仕于隋,隋滅後以文學出衆被李世民招攬為“秦王府十八學士”之一。可以說,褚遂良代表着南方士族力量。
李世勣是大唐元勳,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代表着庶族勢力,而且他戰功卓著,為人和善,戰功與賞賜大都分給部下,在軍隊中有着無可比拟的威望。所以李世勣不但代表庶族勢力,還代表着軍隊勢力。
所以,李世民如此托孤安排有如下三個期望:
褚遂良
其一,對三人充分的信任,希望三股勢力在三人的領導下都能團結到李治的周圍。
其二,希望三人代表三種獨立的立場,都效忠于皇帝。李世民遺言中對褚遂良那番話說明了他應該起到的作用是:在皇帝與長孫無忌之間起到主持公道與調解的作用,并能時刻提醒長孫無忌,盡忠皇家,恪守本分。
其三,李世勣與褚遂良作用基本相同,對長孫無忌這一中堅力量起到牽制作用,隻不過褚遂良在明,李世勣在暗。為此,李世民瞞天過海,專門安排了一場表演:臨終前故意将李世勣貶為疊州都督,在讓李治提拔他。表面上看這是李世民傳授李治馭下之術,并考驗李世勣的忠誠。但實際則是淡化了自己對李世勣的重視與信任,置李世勣與一個相對安全的境地。
但随後事情的發展遠沒有那麼和諧,但也沒有脫離李世民的預期。隻是褚遂良完全喪失了自己的立場,早早投靠了長孫無忌;李世勣身上的擔子則被加重了;而李治要比曆史想象中強大的多。最終,通過廢王皇後,立武則天為皇後這件事,在李世勣的支持下,李治一舉扳倒了長孫無忌所代表的關隴士族集團。
李治與武則天劇照
一切好像冥冥之中早有注定,李世民這一煞費苦心的托孤安排,在關鍵時刻發揮出了巨大的作用。
淺見寡識,以就正于大家。
參考資料:《舊唐書》、《資治通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