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西漢時期紙

西漢時期紙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16 19:30:48

紙,發展到今天,已然成為了人們生活的必需品,在生活許多場景裡大放異彩。可最早作為書寫工具的它,不僅不是書寫的第一選擇,還屢屢被人嫌棄。

西漢時期紙(淺談兩漢時期的紙)1

一、尴尬的出生

1、“上廁所都嫌”

紙是誰發明的?很多人可能會說“蔡倫”,可事實上經過一系列的考古發現,人們修正了這個說法:東漢蔡倫隻是改良了造紙術,讓紙變得更容易書寫

緻使這一轉變出現的原因是建國後,不少專家學者在中國多個地方發現類似于“紙”,且年代在西漢的“絲麻纖維文物”

1957年,西安灞橋一家磚瓦工廠,挖出了一個陶罐,陶罐中有一面古銅鏡和一團絲麻裹成的“布塊”,古銅鏡花紋奇特,明顯帶着“老氣”,“布塊”其貌不揚,讓人覺得可能隻是擦拭鏡子的抹布。

西漢時期紙(淺談兩漢時期的紙)2

後來,一個人将“布塊”帶回家,将它扯成小片後用玻璃夾起來放在陽光下,剔透的玻璃中,“布塊”有明顯的纖維絲,且有着像是字迹的花紋,這讓他大膽地猜測這個布塊很有可能是紙的雛形!

這塊布團後來被稱作“灞橋紙”,後續的時間中,該地區再也沒有出土過類似的“紙”,可在中國整個西北地區,許多類似于灞橋紙的“布團”被發現。

由于它們經檢測年代都處于西漢時期附近,它們有了一個共同的名字“西漢古紙”。

改革開放後,國家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對“西漢古紙”的研究提上日程。

西漢時期紙(淺談兩漢時期的紙)3

西漢不是沒有出土書寫承載工具,竹簡、木闆、絲綢、布帛都曾充當過“紙張”,其中,尤以布帛與紙最接近,都離不開植物纖維。

東漢紙工藝開始成熟後,紙雖然主料還是植物纖維,但紙的植物纖維已經變得短小,成紙更加細膩,與布帛有明顯的差别,可“西漢古紙”纖維粗大,且明顯沒有經曆“打漿”的步驟,成紙粗糙且松散,與布帛無限接近。

整體來看,像是把植物打碎、壓薄以後,無數根長長的纖維絲拼接在一起,“紙腩松弛,紙面粗糙,厚薄相差懸殊”,與其說是紙,更像是“纖維堆積物”

西漢時期紙(淺談兩漢時期的紙)4

松散的結構,别說寫字後保存,寫完後移動都怕是會散掉,還不如用布帛、竹簡,甚至上廁所都不具備實用性,怎麼讓人信服這是紙。

因此,有人還猜測,灞橋紙或許真隻是一塊抹布,被古鏡長達千年的擠壓,形成了紙态,總之否定觀念劍指“西漢古紙”不是真正的紙,隻是時間造成的誤會。

2、确鑿證據,西漢真的有紙

反對派另外一個有力證據就是出土文物,如果西漢存在技藝不成熟的紙,那小概率是不在民間流傳,且比較珍貴,導緻隻有王公貴族可能用得起。

西漢時期紙(淺談兩漢時期的紙)5

這是基于事實的推測,在民間,普通人民有造價更低、更方便獲得的竹簡,不可棄簡從奢,選用多道工序制成的不成熟的紙,隻可能是王公貴族有閑、有錢折騰這“試驗型”

可灞橋紙出生的那個陶罐,事後考古帶在周圍探查過,并沒有大墓的痕迹,那陶罐就像是一個民間遺落的财貨那麼普通。

另外,不論是西漢馬王堆墓亦或者是海昏侯墓,出土的書籍多以竹簡、布帛形态出現,根本沒有“西漢古紙”的痕迹,雁過留痕,“西漢古紙”卻一直在該出現的曆史位置中缺失,這簡直就是它不存在的鐵證

西漢時期紙(淺談兩漢時期的紙)6

但沒過多久,西漢古紙就找到了反駁的決定性證據。

在高倍顯微鏡下,這些古紙的纖維長度在1-2厘米,而正常麻線的長度在15-25厘米,這意味着古紙在制作中是經過人為裁切的,且分布均勻,擺布有序,證明人為參與了制作

另外,經過進一步分析,古紙上找到了舂搗、打漿及抄造的工序,這一切說明,古紙真的是被人制造出來的。

至于反對派的問題,答案也随之浮出水面——西漢古紙不是沒有,隻是技藝太“菜”,連陪葬的資格都沒有。

西漢時期紙(淺談兩漢時期的紙)7

二、藏在史書中的成長

1、一直在進步

東漢以前,“紙”還不是紙,《後漢書》中記載“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簡,其用缣帛者謂之為紙”,“缣帛”意思是按書寫需要裁好的絲織品。

當時寫東西就兩種選擇,要麼用書簡,要麼就用缣帛,可“缣貴而簡重”,哪一種都不是書寫工具。

而前朝發展過的“新紙”此時依舊方興為艾,不僅在民間沒有大規模普及,在宮中、朝廷中更是鮮有人聽聞。

不過,沒有人聽說,不代表不發展,造紙一直存在,且一些工匠的技藝一定是在小範圍内得到了認可。

西漢時期紙(淺談兩漢時期的紙)8

2、歪打正着的救星

之所以信誓旦旦地說造紙沒有被荒廢,是因為蔡倫。

蔡倫,封建制度嚴重被迫害者,十幾歲就入宮當了宦官,因為善于鑽營,在後宮鬥争中不僅沒有莫名其妙的死亡,還站對了隊,經過十幾年的努力,熬死了兩代皇帝,成功在漢和帝即位時,當上了高級宦官,連國家大事的決策都可以摻和。

在這個位置上,蔡倫充分發揮了他的聰明才智,不搶風頭,深得聖眷,永元九年,皇帝親政後,委以重任,“加位尚方令”管刀劍、軍械制造。

西漢時期紙(淺談兩漢時期的紙)9

古代刀劍、軍械事關重大,在臣子家中發現就是謀反大罪,曆任尚方令,非皇帝心腹不當任。蔡倫領任可見其深受帝王器重。

不過蔡倫,顯然沒把軍械制造當回事,他的心思全用在了讨好後宮妃子以及皇帝身上。作為一名資深宦官,他太清楚自己的職業定位,也明白自己在軍械制造上玩不出花,于是決定利用尚方令制造之便,投帝、後、妃所好以鞏固自己的地位

皇上自不必說,蔡倫要做的就是下注皇後,永元十四年,鄧绶被立為皇後。

前皇後為永元八年所立的陰皇後,“後少聰慧,善書藝”,因與陰麗華有親戚關系,很早就被選入宮中,且靠着書法、聰慧,“有殊寵”。

西漢時期紙(淺談兩漢時期的紙)10

但同年開國功臣鄧禹孫女、陰氏表妹鄧绶入宮,更為機敏的她,家世不遜陰氏,又模仿陰氏苦練書法吸引皇帝,很快就奪來了皇帝的寵愛。

蔡倫此時見局勢不明,一直明哲保身,從未輕舉妄動。

直到陰氏妒火中燒,行巫蠱之術被廢,鄧绶被立為皇後之後,蔡倫才開始行動

鄧绶為坐穩“人設”,“方國貢獻,競求珍麗之物,自後即位,悉令禁絕,歲時但供紙墨而已”。

蔡倫投其所好,召天下造紙巧匠,齊聚少府,為鄧後制造更好的書寫用具。

西漢時期紙(淺談兩漢時期的紙)11

如果西漢時,造紙技術一直停滞不前,蔡倫此舉無異于空中造樓閣,即使是做出來了,也很有可能是改良版缣帛。

可真實曆史中,蔡倫如有神助。

“用樹皮及敝布、魚網作紙”,蔡倫十餘歲便入得宮中,久居高位,造紙時卻用民間粗陋之物,偏偏這些東西又是造紙的正确方向,蔡倫所做與他身份在史書中有着巨大割裂,解釋這種割裂的答案隻有一個,蔡倫隻能算作“冠名”,真正出力的是那些能工巧匠,且這些人原本就有了研究,才讓造紙那麼順遂。

西漢時期紙(淺談兩漢時期的紙)12

三、“洛陽紙貴”

1、蔡侯紙

前人之路,加上國家動員力量,難有不成之理,無數工匠不計所耗,順利做出了與缣帛有巨大區别的紙張,且這紙比之缣帛更适宜書寫。

“元興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從用焉,故天下鹹稱‘蔡侯紙’。”

有人說元興元年,蔡倫呈上新紙後,皇帝稱贊,自此天下不再使用竹簡、缣帛等落後的書寫載體,而是都開始使用蔡侯紙,可迄今為止,也沒有考古發現作證這種說法。

西漢時期紙(淺談兩漢時期的紙)13

據野史流傳,鄧绶得了蔡侯紙以後,命令宮中人将所有典籍謄寫紙上,大為稱贊曹侯紙。可不知是蔡侯紙技藝不成熟,産量不高,亦或是保存不便,這種說法沒有文物支持。

并且通過發掘三國時期吳國墓出土的大量書簡,可以知道三國時期,人們最推崇的書籍方式,恐怕還是竹簡。

但這并不代表蔡侯造紙存疑,《東觀漢記》成書于東漢,上面明确了蔡倫造紙的事實,隻是在曆史的長河中,人類丢失了紙張大行其道的具體時期。

西漢時期紙(淺談兩漢時期的紙)14

2、洛陽紙貴和平複帖

紙張什麼時候開始變為主流的書寫工具?誰也說不出具體的時間,但兩個重要的史實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大概區間。

我們都聽過“洛陽紙貴”這個成語,如果蔡侯造紙後,“紙”的官方說法正式從缣帛變為我們現在認知中的紙張,那麼“洛陽紙貴”這個說法就成為了紙張開始流行的有力證據。

根據古往今來人們的考證,“洛陽紙貴”原本是記叙左思書寫《三都賦》後的盛況

左思大約生于公元250年,此時正值三國末期,《三都賦》歌詠的是都城,而史載左思去往洛陽的時間,應該在公元272年前後,自己的妹妹被選入宮,自己跟随去往洛陽當差。

西漢時期紙(淺談兩漢時期的紙)15

因此《三都賦》應該成于公元272年前後,“紙貴”也差不多是這個時期。

巧合的是,一件文物也證實了這個說法。

《平複帖》,中國最早的曆史名人真迹,作于一張麻紙上,作者陸機,吳國人,書寫内容是給一位友人的問候信。

問候對象不明,因此成書時間也不明。根據内容“寇亂之際”,後人推測成書時間應該在西晉開啟統一大業和“八王之亂”中二選其一。

根據進一步考證,如今更傾向于前者。這與左思的《三都賦》時間上差不多一樣。

西漢時期紙(淺談兩漢時期的紙)16

但無論成書于何時,結合陸機,吳國重臣陸遜之後以及入晉任職的身份,即使這份信隻是一張簡簡單單的麻紙,也說明紙張或許尚未在平民之中普及。

兩者結合,紙張從西漢的摸索發展,到東漢蔡倫的“冠名”後變為可實用的書寫工具,或許後來再到了三國末西晉初,紙張才開始成為權貴書寫的主流選擇

一步一腳印,看似簡單的紙到今天,我們真的難以從史書的隻言片語中猜測,有多少人付出了窮盡一生的努力,才讓它從嫌棄到權貴書桌,又是多少人的犧牲和努力,它才從權貴書桌上下來,“飛入尋常百姓家”,成為簡單的一張紙。

參考文獻

1、《“西漢紙”質疑》

2、《後漢書》

3、《東觀漢記》

4、《尋根上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