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職場

 > 成為一個産品經理的初衷

成為一個産品經理的初衷

職場 更新时间:2025-01-26 18:41:21

編輯導語:産品經理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在這幾年它成為炙手可熱的互聯網崗位,但很多人其實對産品經理的崗位職責和能力要求隻是一知半解。本篇文章中作者作為一名産品經理,結合自身經驗為大家分享了40條心得總結,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成為一個産品經理的初衷(一個産品經理的40條心得總結)1

2021年,我做産品經理的第七年。

七年之癢,總會有些不一樣的感悟。可以是痛徹心扉無言相對的冷漠,可以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深愛。這其中的變或不變,是一路走來的心路曆程。

冷漠的是過去無知無畏的前路,深愛的是現在有知有行的探索。冷漠的是天道風雲變幻的行業,深愛的是身邊真誠大愛的同伴。七年的跌跌撞撞,平凡亦不平凡。

如果說勇于探索、勇于決策的品質,是産品經理給自己鋪就的主動成長。那麼保持反思、保持記錄,就是我們給自己營造的被動成長。主動 被動,一往無前。

但前路漫漫,除去年份加持的職場經曆,還剩下什麼呢?産品經理抛去平台項目,有多少真實呢?這些問題,每年都要給自己一個答案。

距離2021年結束還剩4天,當我複盤今年的決策、叠代、功能、數據,好像留下點痕迹——這一年的40條點點滴滴。

一、策劃篇

去年我關注相同,今年我更關注不同。

1. 評價策劃方案的好壞要根據目标。不同産品的做法沒有優劣之分,區别隻是目标不同罷了。比如知乎改版,不喜歡的人已經不是目标用戶,喜歡的人自然更久留存、更多價值。

2. 解決問題是産品唯一的價值衡量。也就是說,問題問對了産品才有意義。比如産品經理培訓,問題是如何成為優秀的産品經理還是如何包裝簡曆快速轉行?

3. 當和别人争論方案的時候,思考為何争論比證明自己是對的更重要。因為大部分的差異來源于價值觀。比如你覺得體驗更重要,但别人覺得商業化更重要。這個時候,站在産品目标的前提下先達成價值觀的一緻,差異自然消除了。

4. 通用能力、C端視角、中台意識、數據模型,每個團隊都在尋找有深度、會複盤、能抽象的産品經理,但這樣的同學太少了。團隊還是得有差異化,就像西遊記的取經團隊那樣。

5. 産品是技術的場景化包裝,有技術支撐策劃才能百花齊放。但今年給人的感覺是新技術無法到來,場景化的包裝已經窮舉完畢。所以,增長停了。

6. 增長能掩蓋大部分問題,人的缺點、團隊的缺點、業務的缺點等等。但當增長停滞的時候,問題就會被無限放大,此時職場就會很難受。所以,我們需要有在最高點跳出去的能力和魄力。

7. 職場的核心是價值呈現,要有用。有用其一是自身的能力被領導認可,二是讓用戶側面說你好。那就有數據的直接上數據,沒數據的就得量化體驗。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産品在做NPS調研了。

8. 越是崇尚數據的公司,産品經理的價值就越低。如果決策都用數據替代,那做産品的樂趣在哪?所以,我現在很反感AB測試,這是自身失去判斷力的表現。産品經理要知其所以然,既然知其所以然,那為何還需要AB測。

9. 交易類平台今年叠代的核心是注意力。告訴用戶「應該買點啥」,這個背後隐含的是分發商品的邏輯變化。站在這個維度,也就明白了京東第二個tab改成新品的原因。

10. 産品經理有相當一部分工作在自嗨。數據提升了、留存上去了、日活增加了,看起來很合格。但往往這是創新者的窘境,忽略了趨勢的變化。比如新能源的對油車的壓力,該擡頭看看行業了。

11. 理想主義是年輕産品經理常犯的錯誤。職級越高就越現實,越關注當下的數據。你要理解領導也需要彙報,他們得有拿出手的成績。不信,你看波百度裁員,看的就是商業貢獻。

12. 最低價永遠是吸引用戶的手段,但不應該濫用。商業的核心是便宜、物美價廉。低價是人為制造的補貼窪地,便宜是建立在降本提效上的價值呈現。濫用補貼,日後必受其害。比如看看現在的新消費品牌。

13. 産業互聯網和古典互聯網就是兩套玩法,差異大到産品的地位都不可同日而語。所以為什麼懂業務的産品經理很重要?因為産品隻是解決業務問題的載體罷了。

14. 産品經理的工作都是對外的。想法是跟老闆讨論的,策劃是給領導過的,文檔是給開發寫的,原型是給設計看的。那麼我們的産出讓别人看的舒服(言簡意赅、重點突出)就是最強的溝通方式。但至少有90%的産品經理意識不到這點,他們在用自己的思路瞎寫文檔。

15. 就像現在的産品經理跟五年前的要求完全不一樣,五年後的産品經理肯定不是我們現在這樣。好消息是到時候總有人符合要求,壞消息是剩下的就會被淘汰。

二、經驗篇

人性的弱點有兩方面,一是太相信過去的成功經驗,二是太否定過去的失敗經驗。

16. 經驗的作用是參考,不是照搬。當需要做決策的時候,經驗的作用是對照組,我們要用對照組拿出一個更好的方案,切忌直接照搬。否則經驗失靈的時候,會直接懵逼。

17. 經驗的比較級是叠代,即承認過去的優點或缺點,然後在此基礎上不斷優化決策模型,一次比一次更好。曾經一個經驗用了五年的職場故事,就是沒做到這點。

18. 掙B端的錢與C端的錢是完全相反的兩套邏輯。B端的需求是明确的,提供精準的價值即可,講究幹貨、有用、隐秘、小圈子、紅利等等。但C端需要先将需求放大,講究精準、分層、回撈、定向等等。

19. 當我們目标明确、有節奏的時候,其實不會關注周邊的人和事,會尤其專注。比如在高鐵上,裡座的人說要出去你會覺得别人事多。但如果你在打王者榮耀,你會下意識的直接讓開,讓别人快速過去,這就是區别。

20. 原動力對人的影響很重要。就拿寫公衆号來說,如果原動力是漲粉、閱讀量,那麼在流量變少的當下會非常焦慮,會考慮要不要去抖音小紅書多維發展。但如果原動力是個人輸出、記錄表達,那麼就會平常心,流量變化也就無所謂了。

21. 多問幾個為什麼,事情就會豁然開朗,做産品如此,生活也是如此。比如去大廠為什麼?背書嗎?背書的目的呢?創業嗎?創業的目的呢?賺錢還是價值實現?最後再反問一句,解法一定是第一個問題當做起點嗎?多追問之後,就會發現事情總會落到「當前生活的困境需要賺錢解決」和「内心價值的實現需要不斷探索」這兩個點上。

22. 任何費時費力的工作,都有方法去優化。當你機械重複的時候,先想想是不是該磨刀了。現實是我們第一次砍柴的時候無法把刀磨好,但第二次就得有這個意識。即第二次的效率是建立在首次經驗的優化之上。

23. 大部分事情不是想的那樣。同理心是相對的,差異是絕對的。比如就像我們看到的一個很開朗的UP主,可能隻是被MCN包裝出來的表演一樣。今年親測的一個案例,震撼了我。

24. 我們的注意力被當下裹挾了。明星醜聞、雙減裁員,沒人關注昨天的事、上周的事、上月的事。比如鴻星爾克現在如何了,捐款這波熱度對其影響幾何?鄭州新鄉的洪水,恢複的情況怎麼樣?跳出裹挾,關注自己關注的事情,才能獨立思考。

25. 優秀的人各有不同,差勁的同學條條想通。

26. 書是經驗的載體,是當事人心得複盤,是一次我們與親身經曆者的對話,需要關注重點仔細傾聽。站在這個角度,播客也是。

27. 喜歡給别人講過往經驗的同學,往往在尋求價值認同。要麼是在掩蓋不如意的現在,要麼是在得意的炫耀。如果遇到,簡單的附和就是對他們最大的敬意了。

28. 做事動因很重要。從自己的前進動力到對方的無事殷勤,往深了一層去看,你會發現大部分事情不複雜。你也許就理解了對方,覺得對方其實很可憐。

29. 除了已知的外賣或快遞,我們真的不需要接任何電話了。把手機通話設置成靜音,你就遠離了所有的推銷詐騙。(其實快遞和外賣也不需要接電話,他們知道放在哪)

30. 常駐勿擾模式,任何人任何事都沒必要立即回複。科技越來越發達,需要主動保持距離。比如我在Q4成功的把在線的微信用成了離線的QQ,少了很多打擾,真香。

三、管理篇

管理是人與人的關系,對上對下對平級,三者都需要花點心思。

31. 管理就兩點:一是能拿出對方期望的,二是要得到自己期望的。第一句話的重點是「能」,第二句話的重點是「要」。前者是你與别人對話的前提,後者是你付出精力的回報。

32.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有TA獨立的思想和期望。管理的技巧是從對方的角度出發,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這一需要同理心,二需要包裝。站在老闆的角度,叫畫餅。

33. 管理的前提是稀缺(時間緊張、資源不足)。管理的結果是提高下屬的容錯搶時間和得到上級的傾斜資源。身在職場,就要争取資源拿出讓人滿意的結果呈現。

34. 内卷的價值是對上管理,證明自己能超出領導的期望行為,從而得到想要的結果(漲薪、職級)。在大家能力水平差異不大的時候可能有用,但問題是決定權不在自己手中,往往落空。

35. 站在給予和得到的基礎上再看管理書籍,事半功倍融會貫通。同理,當看書讨論時最好帶着認知去看去談,有對話、能交流才是一次好的talk。

36. 職場沒有絕對的說服,隻有相對的妥協。你以為你bettle赢了,可能隻是對方懶得說了、或覺得你怎樣做都無所謂,不影響大局的結果。

37. 一個職場人能做到自我管理,就跑赢了大部分人。但這個赢,需要時間、運氣還有堅持。也就是認可這些短期無效但長期有價值的事。

38. 社交牛逼症其實就是管理對方的預期,讓對方關注的點都落在自己身上。看似順其自然,實則步步都是預設。

39. 人到30就需要管理自己的精力。把清醒有創造力的時刻用在關鍵的事情上,在混沌蒙昧的時間用在常規的事情上。但前提一是會管理,二是分主次,挺難的。

40. 管理自己的焦慮,别被割了韭菜。大部分焦慮都能靠自己解決,也隻能靠自己解決。商場如戰場,雪中送炭的少,落井下石的多。

四、最後

如果跟去年的總結對比,今年的總結明顯比去年更長、更系統。

有思考、成體系,将一年的點滴融彙到自身的知識框架中,将自己當成一個産品不斷的叠代。

成長的點線面,一步一步的腳踏實地。

2021,抛開所有,幸好有點收獲。

#專欄作家#

王海,公衆号:産品經理大百科,人人都是産品經理專欄作家。網易産品專家,對産品增長和商業模式有深入研究。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 ,基于CC0協議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職場资讯推荐

热门職場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