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屬于秋天,清可絕塵,濃能遠溢,堪稱一絕,不張揚,不炫耀。桂花雖小,如同米粒,卻能散發動人心魄的香氣。在桂花盛開的時候,不需要刻意尋找,便能随處聞到。桂花的香氣運用到飲食中也是香甜可口,令人唇齒留香。香甜美好的桂花深受中國人的喜歡,今天就讓我們跟随着古代詩人,一起感受桂花流傳了千百年的香氣吧。
《鳥鳴澗》【唐】王維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若論古代詩人中最能享受生活的是誰,王維應該榜上有名。經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能在出世與入世中尋求一絲安甯,過着隐士一般的生活,王維定然能體會悠閑與安靜的真谛。夜晚安靜,桂花無聲掉落,月亮升起,給這夜幕籠罩的空谷,帶來皎潔的銀輝,竟使山鳥驚覺起來。恐怕隻有人心靜了,才能體會月光的皎潔,和飄落的桂花。古時戶外光源太少,月亮就是最大最亮的光源了,想來山中寂靜,月亮又太明亮,一定會驚擾林中栖息的飛鳥。
《詠岩桂》宋•朱熹
亭亭岩下桂,歲晚獨芬芳。
葉密千層綠,花開萬點黃。
天香生淨想,雲影護仙妝。
誰識王孫意,空吟招隐章。
這首詩語言自然樸實,把桂花的生态習性、以及挺拔的主幹、層疊的枝葉和稠密的花朵,描繪得淋漓盡緻。桂樹枝葉稠密,碧綠精巧;桂花淡雅,花小而多,一簇簇隐藏在枝葉間。“天香生淨想,雲影護仙妝”寫這人間罕有的香樹是天上月中之物,引來了白雲與它相伴,更引得多少隐士為它瘋狂。在庭中、在山間,在岩縫中,桂花都兀自開放,獨自芳香,桂花就是這麼堅強。朱熹為桂而折服,能與岩桂為友,生命自然不會落空,這是隐士的真正樂趣。
《詠桂》【宋】楊萬裡
不是人間種,移從月裡來。
廣寒香一點,吹得滿山開。
桂花馥郁的香氣,不像是人間種的,倒像是傳說中月亮上廣寒宮的桂樹落下的芳香,這桂香吹開了漫山遍野的花。這首詩應該是對桂花最仙的評價了,桂花的香氣馥郁又清淡,有人不喜歡,認為過于俗氣,那是因為桂花的用途太廣,經常聞到。而桂花最好的香氣不是近聞,而是走在路上不經意間聞到一絲香氣,沁人心脾,頓感香甜。
《鹧鸪天·桂花》【宋】李清照
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迹遠隻香留。
何須淺碧輕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應羞。畫闌開處冠中秋。
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
李清照喜歡寫花,喜歡寫菊花“人比黃花瘦”,也喜歡寫桂花。在李清照的筆下,桂花仿若一位與世無争的才女,雖腹有詩書,氣質超群,卻品性淡然,不争不搶。李清照以群花作襯,圍繞桂花的“色”與“香”展開議論,全詞始終都贊美桂花。桂花小小的,淡淡的,一點都不起眼。它性情淡泊,香氣能散發很遠。桂花不需要有非常濃豔的顔色,就當之無愧是百花當中的魁首。梅花一定很嫉妒桂花,菊花見了桂花也會覺得羞愧吧。中秋時節,桂花開放在畫闌之中,沒有什麼花能和它相提并論。很可惜啊,屈原沒什麼情趣,當初在《離騷》當中寫了那麼多的花木,卻唯獨沒有提到桂花。
《木犀》宋·朱淑真
彈壓西風擅衆芳,十分秋色為伊忙。
一枝淡貯書窗下,人與花心各自香。
“木犀”指桂花,朱淑真的還有一首《木犀》詩:“月待圓時花正好,花将殘後月還虧。須知天上人間物,何禀清秋在一時。”詩人絲毫不掩飾對桂花的褒揚之情,桂花在西風中占盡秋色,将其他花卉都比了下去,不畏凜寒,内外兼修,無怪乎“十分秋色為伊忙”。特别是“一枝淡貯書窗下,人與花心各自香”一句,一個淡字将桂花的香氣寫得清新脫俗,其實桂花香不淡,但是也不濃,正是濃淡皆宜的,濃可香飄十裡,清可充盈一室。桂香似有若無,可與“書窗”之雅緻相得益彰。正是“人與花心各自香”,既不會破壞了讀書人的娴靜,也不會失去了情趣,正是這種書香與花香的結合,才能各生歡喜。這樣的生活,真是溫柔了歲月,驚豔了時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