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有一圌(chuí)山村
現名樹山村
從那回來的人都說
村内有“年獸”出沒
當心被萌倒
有些不可思議?
跟着DIBO進村一探究竟?
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
悠久的古吳曆史文化
讓它和許多村子一樣
又不一樣
樹山村内三山四塢五條浜;南陽山、雞籠山、樹山,有大石塢、戈家塢、唐家塢、白墡塢,有孫家浜、棗浜、沿河浜、沿頭巷浜、戈巷浜。
這裡有山有水有樹林
樹山村古吳文化蘊藏深厚,古迹遺存衆多。西晉丞相陸績葬于雞籠山北;陽山山頂有秦始皇射箭的箭阙峰;箭阙峰下有朱元璋帶兵操練的五百畝練兵場;蘇州城内的世界文化遺産環秀山莊的母本大石山峰湧疊翠,留有大量遺存。明代末禮部尚書王铎的“仙砰”、吳穎培的“大塊文章”、浒墅關關官錢天錫的“夕照岩”和近代李根源先生的“仙橋”。
有摩崖石刻
樹山有摩崖石刻數座,尤以此圖中圓形石刻聞名。
有“三寶”
雲泉茶、楊梅、翠冠梨被譽為樹山“三寶”。
還有萌化人心的“年獸”。
樹山村下戈家塢的守護人——年獸。
從默默無名的山間鄉村,到2017年被評為第五屆全國文明村鎮,是什麼吸引了萌萌哒的“年獸”入村?
故事,還要從鄉伴文創的進村說起。
陪伴式鄉村建設 樹山守誕生蘇州樹山村位于蘇州高新區西部,明《長洲縣志》記載“迤北為彭山、溫山、圌山,臨太湖。“圌(chui)山在蘇州話中快讀音似“樹山”,逐漸喚做“樹山村”。
2012年,鄉伴文創來到樹山村,開啟了和樹山的陪伴式成長旅程。
2016年中秋節,魔都的小朋友與樹山村老奶奶共同制作“玉兔”,感受傳統中秋文化,體驗手工藝之美。
村内建起雙創中心,扶助樹山村鄉創和文創發展。不定期舉辦豐富多彩的文化娛樂活動,吸引藝術家駐村,将文化活力注入村莊,為返鄉創客營造多樣的創業環境;探尋樹山村曆史文化,并轉化成助力樹山發展的文化産品。
粉畫巨子杭鳴時(左)與文化大家阮儀三(右)在樹山村。
春飲茶、夏食楊梅、秋吃梨,冬泡湯。順應四季變化,樹山村内的特色品牌依托自然環境、結合樹山特色,新建或改造舊建築作為開發場地。
鄉野間閑置的玻璃花房,在創意營造下,變成文藝的民宿——原舍。經過設計師的奇思妙想,特殊金屬制成的秋收麥田“長”在房頂,微風吹過,營造出風吹麥浪的田園風情;夜幕降臨,又變成了兒時與夥伴嬉戲追逐螢火蟲的鄉間田野。
保留原有花房與溪流的意境,結合樹山舊稱“圌山”,改造成兼具會客和迎賓功能的民宿大廳——“圌閑花訪”,廳内16米的長桌是原舍會客、舉辦團建等活動的最佳區域。
廊廳深處,一口老“箱子”、一盞發出絲綢般溫暖光芒的編織吊燈,譜寫着“鄉愁”,仿佛把時光拉回了兒時的外婆家。
剪一枝梨花,嵌入木框,自然與藝術在居住空間内演繹着簡約素淨之美。
樹山村内大大小小的店合力形成旅遊聯盟,共同陪伴樹山村的成長與發展。
樹山大石山下的戈家塢,有年獸數尊,約略500歲,原為明朝戈姓将軍守墓,後被樹山村民将其放置于村口,守護村民歲歲平安。
青石或金石質地的年獸,制作精美,模樣憨态可鞠,引起了文創工作者的注意。
不同于傳統的由手工藝人照樣捏塑的文創開發,鄉伴文創團隊通過逆向工程對年獸開模定塑。
從三維掃描儀掃描後取得石像數字原型,修整後得到3D打印版(最左),經過不斷的設計與改進,得到脫蠟膜雙層琉璃的文創産品(最右),短短不到一個月做出樹山村首款伴手禮。
“唯和呈喜”四字合用一“口”,拼出一枚銅錢造型,被當地村民當成吉祥圖騰裝飾在村中,祈願日子喜氣。
文創團隊在物象上将“唯和呈喜”和“年獸”疊加,意象上賦予“秉唯和呈喜、守家國天下”的理念,材料上選用範蠡鑄劍發現的古法琉璃(流蠡)淬火重生,制成樹山村首款雅緻系列伴手禮——樹山守。
從樹山守護者,經設計開發,到樹山“代言人”,鄉伴文創團隊是“鄉村酵母,嘗試用文創點亮鄉村”。他們把年獸作為遺産活化的源泉,賦予了鄉土文物生命力與文化内涵,讓鄉村“活了起來”,使鄉村文創成為可能。
樹山守太“正經”
和你
英俊潇灑的外在
自由灑脫的内在
契合度不高?
“倷好小騷年”,請下拉!
圓圓的大眼睛、憨憨的笑、俏皮的兩顆“小虎牙”、雖沒有藍胖子的百寶箱,卻有一顆誠摯的“守”護之心守護樹山、守護每個少年。
“倷好小騷年”是蘇州話中的“你好,小少年”。
萌萌哒的小守陪伴少年走過漫長濕熱的蘇州夏季。
公仔版T恤,小守穿在身,多一分守護與個性。
生于長于“蘇繡之鄉”鎮湖的周海雲是雲帆刺繡工藝品有限公司和雲帆刺繡研究所的創立者,繡風層次分明,立體感強,線條粗細掌握得很好,色彩運用也恰到好處。
自身就曆經年代洗禮,充滿文化的小守,與刺繡碰撞後,更具别樣魅力。
“小騷年”與周海雲的刺繡相結合,形成一系列大師刺繡衍生品(絲巾、手提袋等)。
你好樹山村 倷好小騷年明明可以靠着萌萌哒的外表吃飯,小守偏偏要用實力說話,助力樹山村發展。
鄉伴文創董事長彭銳先生與榮獲年度最佳鄉創IP大獎的樹山守。
在文創團隊深度IP包裝與打造下,小守不僅是小騷年的守護者,也是樹山村的守護人。
“樹山鄉村文創産品孵化展”的舉辦,讓樹山村從恬靜的“世外桃源”,成為吸引文創工作者、媒體工作者的文創天地。
“小騷年”鄉村複興計劃,“樹山鄉村文創産品孵化展”。
從雙創中心旁的車棚,到“倷好小騷年”的文化場景體驗館,小守推動樹山村朝向文創發展。
樹山村雙創中心旁的“倷好小騷年”文化體驗館。
翠冠梨、楊梅豐收之際,是樹山村民最忙碌的時節,也是小守最操心的時候。
小守化身小小銷售員,幫助鄉親銷售樹山特産,将樹山文化注入到樹山農産品中。
小守喊你來吃梨,吃了小守梨,年年歲歲不分離。
樹山村的原舍民宿,和别處民宿一樣,帶給旅人的是放松與惬意。不一樣的是,它是小守給你的有溫度、個性化的“家”。
将IP融入民宿發展,随處可見小守的身影。
從二維到三維,小守是小朋友滿足了小朋友塗塗畫畫的心願,是親子互動的最佳選擇。
2016年中秋節,聯合巧克力奶奶共同開發的中秋“金木水火土”巧克力月餅。
民宿是旅遊度假的休息場所,是遊客實現旅遊地浸入式體驗的選擇。鄉伴文創将根植于當地的文創産品融入到民宿,賦予民宿獨特的文化特色。文旅産業與民宿的結合,在提升鄉村休閑品質的同時,營造出農墾、鄉居、集鎮的鄉村生态圈,吸引遊客,促進鄉村發展,同時給當地居民創造可借鑒學習的就業機會。
世界這麼大 小守想去看一看如果你認為小守會止步于在樹山村内的發展,那你大概是沒認清它的真面目。鄉村發展的大背景下,志向遠大的小守充分發揮IP帶來的可持續發展價值,決定“成為第一個走出樹山村的人”,帶着樹山村看一看外面精彩的世界,也想讓你們來樹山和它一起玩耍。
鑰匙扣、手機殼、馬克杯、保溫杯...肩負着”全村的希望”。
賣得了萌,也扮得了酷,小守還有另一幅面孔呐!
如此可愛,舍得下口嗎?
文化大家阮儀三親自題字“圌山守”助力小守走出去,大學生彩繪大賽的舉辦,讓年輕人認識小守的同時,也給小守的衣櫥增添了“新衣”。
在樹山村、南京等地設立鄉伴文創産品實體店,同時在樹山村設立移動的文創産品售賣車,小守富民強村,守望樹山未來。
日程緊張的小守,通告漫天飛,在和小騷年遊曆世界的同時,不忘抽出身接品牌代言,成為代言人。
村中發現的殘破獸首,經過科技修複補全殘損,成為小守的夥伴,“遊守伴閑”共同陪伴樹山村走出去。
鄉伴文創從鄉村的曆史文化為出發點,設計研發出根植于鄉村土壤的文創産品,是鄉村曆史文化與現代發展結合的産物;深挖文創産品的IP價值,并注入到鄉村發展中,是維持鄉村文創持續發展的源泉。
通過IP的方式,構建鄉村發展新平台,拓寬了鄉村全方位發展的渠道,實現鄉村旅遊産品的叠代和升級,讓鄉村變得時尚和有趣,為鄉村振興發展開辟了一條具有先導性的道路。
從一個“小騷年”年守,到更多的“小少年“去到鄉村。
正如鄉伴文創的創始人彭銳所說:“我們所做的最有價值的事情是,讓“小騷年”能夠吸引更多的“少年”來到鄉村。”現代鄉村的發展應借助文創産業、文創産品的發展使鄉村地區成為“金山銀山”的基礎和源泉,同時保留鄉村“綠水青山”的涵養;不斷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在享受文明發展成果的同時,共同保護鄉村農業文明的風光與魅力。
最後,
DIBO悄悄告訴你,
微信「表情」搜索“小守第一彈”有驚喜發現喲!
*本文文字及圖片來源于鄉伴文創在“首屆遺産地DIBO論壇“的演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