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媽媽以為早教是“早早地教孩子學知識”,但真正的早教是給寶貝創造環境讓他在與周圍事物的互動中獲得感受和理解。在寶寶胎兒期到2歲前,寶寶的學習很多時候是無意識的,也就是感知性的學習,此階段的寶寶感到什麼就學到什麼。寶貝卧房的鮮豔色彩、廣播電視裡傳出的音樂、爸爸媽媽交談的聲音等等,都可以稱為給寶貝的豐富早教内容。
作者:翁裼 中華育嬰協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
很多媽媽也會問什麼樣的智力開發項目或玩具适合作為早教道具。其實,寶貝喜歡踩的淺水窪、院子裡的台階、嘩嘩的流水、地上散落的樹葉、山上的石頭等這些生活中的各種事物,隻要家長善于利用,都能成為很好的早教道具。
讓寶貝盡量多地感受和體驗就能提到真正的早教作用。
體驗是最适合開發寶貝情智的早期項目,因為他用所有的感官感受周圍的環境,并且感覺到自己能對周圍的環境産生作用。比如,讓寶貝撕紙,撕各種各樣的紙(軟的、硬的、粗糙的、光滑的),撕成各種形狀和大小,在撕紙的過程中,既鍛煉了寶貝的手指精細運動,也讓他感知到軟硬厚薄大小形狀等的區别,在玩耍中就獲得了理性知識。
家庭的每個成員都是寶貝的早教導師。寶貝能從接觸的每一個人身上學習東西,如看奶奶炒菜、聽媽媽唱歌、看爺爺下棋,他在生活中看到的、聽到的、摸到的、感受到的一切,都是他學習的内容。于是,寶寶出生後就給家裡設立了一個課題,這個課題需要家庭成員不斷學習更新育兒理念和實踐,同寶寶共同學習、共同進步,而家庭中每個接觸寶寶的成人都是課題組的成員。家庭成員是否是合格的老師,課題的完成效果如何,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就會得到答案。
我在做過近600家寶寶個性化早教指導的過程中感受到,爸爸媽媽都能夠在寶寶的教育上親力親為的寶寶,其成長指标的總合都要好于其他親人或保姆教育的寶寶。所以我建議:從寶寶出生的那一刻起,爸爸媽媽就要承擔起撫育和教育寶寶的責任,在适當的時機用遊戲方法引導寶寶,充分激活寶寶大腦細胞,建立大腦網狀通路。在遊戲中培養寶寶的記憶、觀察、專注、想象、思維、創造、語言、動手和運動能力。這些能力看似沒有“知識”,但正是這些能力的培養,将會為寶寶的身心全面發展,并且建立一個自發學習、積極探索的個性打下良好的基礎。
早教的收獲在于堅持。很多讓孩子去早教中心接受專業早教課程指導的媽媽認為,早教并沒有對寶貝的智力等發展産生明顯的作用。但究其問題的症結,不在早教課程的設置上,而在早教所花的時間上,一周一次的早教的确不能夠對寶寶起到太大的作用,但是專業早教的宗旨卻是在課程中教會父母如何安全、正确的操作遊戲,以及此類遊戲對孩子的影響與作用。當爸爸媽媽了解這些内容後,在家裡每周7天進行重複性訓練,這樣才能對寶寶的腦神經發育起到根本性的作用。
曾有一個寶寶4個月大時到醫院檢查,發現各領域發展都不理想,隻達到2月齡嬰兒的水平。媽媽着急找到我,經過仔細觀察以及與媽媽的深入溝通,我每個月給媽媽設計一套與寶寶親自互動的和引導的方法,為寶寶設計了适合他的遊戲方案。媽媽每天用超出别的媽媽幾倍的時間和精力,與寶貝做遊戲互動,終于,在寶寶10個月時,寶寶的各項指标都在測評中達到了标準,有的領域還超出正常标準。隻要爸爸媽媽用心付出,寶貝總會受益匪淺。
家有男孩,雞飛狗跳。Parents 定制系列課程“如何解決男孩的情緒問題”,關注微信公衆号【父母世界Parents】,回複關鍵字“男孩”,即可0元領取。
加微信16651450598,進全國父母交流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