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衡,西漢曆史人物。字稚圭,東海郡承縣人,西漢經學家,官至丞相,曾以"鑿壁偷光"的苦讀事迹名世。匡家世代務農,但匡衡卻十分好學,勤奮努力,由于家境貧寒,他不得不靠替人幫工以獲取讀書資用。
小時候的匡衡還是很勵志的。因他出身貧寒,家裡太窮,隻好在有錢的鄰居家打工,賴此謀生。艱苦的環境使得匡衡從小就勤奮好學,他白天幫工,幹農活;晚上休息時,才有一點閑暇時間刻苦讀書。
那時,晚上照明用的是油燈。但燈油很貴,匡衡用不起,他看見鄰居家經常燈火通明,就想了一個辦法,悄悄在牆壁上鑿了一個洞,晚上就借着這個洞透過來的燈光看書。
就這樣年複一年,小匡衡竟通讀了諸如《詩經》、《孝經》之類的明經書目,成了後來學富五車的經學大師。這就是匡衡"鑿壁偷光"的故事。
匡衡步入仕途後,在漢元帝的欣賞下,他抓住善于講解《詩經》等經學這一特長,得以穩步前進。
建昭三年(前27年),丞相韋玄成去世。一下子,丞相的席位空了出來,元帝便讓匡衡暫時代理丞相之職。不久後,又封他為安樂侯,輔佐皇帝,署理全國政事。匡衡的确有才能,處理政事得心應手,深得元帝信任。任職期間,兢兢業業,經常上書陳述自己的意見,積極參與到國家大事的讨論當中。每次讨論政務,他都援引《詩經》,認為"六經者,聖人所以統天地之心,著善惡之歸,明吉兇之分,通人道之意,使不悖于其本性者也。故審六經之指,則人天之望可得而和,草木昆蟲可得而育,此永永不易之道也。"
元帝後期,由于寵信宦官石顯,使得他結黨營私,胡作非為。憚于石顯的權勢,大家都敢怒不敢言。等到成帝即位後,匡衡收集了大量的證據彈劾石顯,一舉将其黨羽殲滅。
此時的匡衡位居丞相,又被封侯,可謂是位極人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因此,不免膨脹起來。元帝封他為安樂侯,食地本為三十一萬畝。但他貪欲太大,利用郡圖的漏洞,私自多占了四萬多畝。等到成帝時,司隸校尉駿等告其"專地盜土",于是被貶為庶人。說起來,真可謂是黃粱一夢。想想當初,自己不過是個在地裡種地的農民,經過一番努力後終于封侯入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