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學習的成語是——
哀而不傷是一個漢語成語,我們先來看一下《成語大詞典》的解釋。
在這裡注意一下:不能望文生義,理解為悲哀而不傷心。哀:悲哀;
傷:悲傷。
憂愁而不悲傷,形容感情有節制;另形容詩歌、音樂優美雅緻,感情适度。比喻做事适中,沒有過度或不及的地方。
出處:《論語·八佾》:“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上面說到,這個成語是出自于《論語·八佾》,是孔子對《關雎》的評價。
《關雎》
關關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孔子在讀過《關雎》之後,給予這首詩“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的評價,實際上表達的是他對情感控制的看法,也就是凡事講求适度的“中和之美”,再進一步深究,就是《中庸》裡面所說的:“中庸其至矣乎!”
現在說起中庸之道,似乎顯得迂腐且可笑,甚至因為宋儒程伊川和朱熹把“中庸”解釋為“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之後,這個“中庸”二字便有一種和稀泥,沒有責任擔當的意味了。
實則不然,中庸本意其實講究的是一個情感節制,不大悲大喜,不大嗔大怒,正如“哀而不傷”一樣,有這樣的一種情緒存在,但卻不過分,無不及,情感處理得恰到好處。
這叫做哀而不傷。
而且,一般哀而不傷比較常用于形容詩歌、文章,比如,很多人都覺得,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是首“哀而不傷”的詩。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台。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複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潇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在這裡,我們淺顯的解讀一下,為什麼說這首詩哀而不傷。
首先,這首詩的題目就很美。春、江、花、月、夜,這五個意象本身就是詩人們常常歌頌的對象,充滿了詩情畫意。讓讀者未讀全詩之前便感受到豐沛的詩意,可謂是“未聞曲調先有情”,先聲奪人。
其次,是景物美。張若虛的這首《春江花月夜》中的月夜春江是一個“籠着輕紗的夢”,春天的江水随着潮水上漲,幾乎和大海一樣平了。同時跟随潮水漲起來的,是一輪又大又圓的月亮。水波粼粼,延伸向無限的遠方。這種優美雅緻令人感覺十分舒适。
最後,詩人都在表達一種相同的情感,就是自然的常新與人生的速老,不是人人都能也願意像東坡那樣給這個問題一個确切的回答,更多的人是對着眼前的江水明月疑惑、感歎、惆怅.這些詩歌也因着這些難解的疑惑而籠上了一層輕愁。《春江花月夜》也是如此。
可是,《春江花月夜》雖然也有愁,卻是哀而不傷的,體現出一種雖有憂愁卻無悲傷的情感。其實,這首詩也寫進了成年人的無奈,成年人的情感需要的不是放肆而是克制。
好了,哀而不傷,就解釋到這兒,如果您有不同的見解,歡迎留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