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寶寶出生後,或坎坷、或平坦的人生就從第一聲啼哭開始了,沒有人知道他未來會經曆哪些事情,但父母們知道,他們要給孩子最好的照顧,讓他成為一個健康的孩子。
從處處需要人照顧到具備獨立的能力這個過程最起碼也要4-5年的時間。
遠的不說,就單說語言表達這一個方面,養育過孩子的家長應該知道,想讓孩子一個字一個字學會說話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更不要說之後的字詞、句子,乃至于高級的語法等等,這當中的辛苦隻有自己知道。
在成年人看來,說話是一件再簡單不過的事情,但實際上,語言的習得可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輕松寫意。稍不注意,孩子的語言發展可能就落後了。
孩子說話晚,大腦有問題?
進入暑期,不少家長打電話過來咨詢,言談之間都指明了一個核心問題:家裡孩子說話比别的孩子要晚。
同樣都是三四歲的階段,有些孩子“巧舌如簧”,一開口就嘚啵嘚啵地說個不停,感覺攢了一肚子的墨水一樣,有時候一句話猛地一聽還挺有道理。
但還有一些孩子讓他說句話就跟要了命一樣,閉着嘴巴在那就是不說,不管你是說他、罵他,甚至是打他,但他要麼不說,要麼就是翻來覆去的那麼幾句,明顯跟同齡的其他孩子拉開了差距。
這是怎麼回事呢?不少家長腦海中冒出了一個猜想:孩子說話比同齡的孩子晚,不會是智力有問題吧?
這個想法一出來就如同野草一般瘋長,突然就成為很多家長心中的擔心。那麼,孩子說話晚真的和智力,和大腦有關系嗎?
南京中心專家表示,孩子說話晚一是看年齡,二是看發生機制(原因),隻有當孩子同時滿足這些條件,才能初步判斷是小朋友的智力出現了問題。
首先是年齡,我們一般說五歲半是區分兒童智力和語言的分水嶺。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五歲半後,兒童認知、語言、行為的落後很可能與受損的智力有關。
其次是發生機制,導緻說話晚的問題有很多,比如聽力障礙、語言發育遲緩(單純性、病理性)、腭裂等等。以聽力障礙為例,這個問題很大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智力,而如果是單純性的語言發育遲緩,則基本上對智力沒有影響。
所以說話晚和智力、大腦有關系嗎?有關系,但要确定是否滿足條件。
智力和語言相輔相成,才能塑造健康的兒童
在人類學上有一個重要的概念:語言是智力發展的七大因素之一,當人類出現語言後,文明的進化速度才大大加快。
事實上語言和智力本身就是相輔相成的關系,智力的高低決定了語言表達和理解的上下限,因為大腦中的威爾尼克區和布羅卡氏區是決定人類表達和理解的重要區域。
而語言的發展又不斷促使智力的進步,因為語言本身是一種主被動相統一的行為,當我們說和聽的時候,其實就是在和外界的信息進行交換,而這種信息交換的過程就是對大腦的一種鍛煉。
因此,假如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個健康的兒童,希望他可以擁有正常的表達行為和智力,那你不妨注意這兩個方面:
1.語言刺激是否充足
什麼是語言刺激?簡單來說語言刺激就是父母及家人對嬰幼兒輸送的信息内容。好的語言刺激能夠促使兒童大腦中的威爾尼克區、布羅卡氏區得到快速的發展,以此來促進大腦整體的發展。
但低質量、低頻率的語言刺激不僅會使兒童的大腦缺乏鍛煉,還可能導緻其他問題的産生,比如行為動作不統一、聽指令能力差、認知低下、語言表達差等。
2.精細動作引導大腦感知和語言獲得
精細動作能力指個體主要憑借手以及手指等部位的小肌肉或小肌肉群的運動,在感知覺、注意等多方面心理活動的配合下完成特定任務的能力。
平時我們說的抓、握、拿、捏等都是精細動作,這些看似簡單的動作其實不僅在培養孩子的行為能力,還在鍛煉孩子對父母指令的理解、對語音和動作的統一等等。
這些鍛煉都會形成正反饋,最終彙集到孩子的大腦當中。
所以說,想要培養一個健康的孩子,語言刺激、精細動作都不能缺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